男女除了生理上的性区别、性特征即第二性征的区别外,还有心理上和气质上所表现出来的区别。如:男子的直爽开朗、大胆好斗;女子则较含蓄腼腆、多愁善感等等。这些特征的形成,不仅受到遗传基因、性激素水平的影响,还受到环境因素和后天教育的影响。
现在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关心大多放在对其学习成绩、身高体重上,即使对“性”关注,一般也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到对其第二性征的发育上,例如:男孩的睾丸大小、阴茎长短、有否喉结、遗精现象等;女孩的月经是否来潮、乳房是否发育等等,而对他们心理发育和气质的形成却较少关心。他们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听话、个子长得高大些、学习成绩好些、能讨家长和老师的喜欢,对其个性和创造能力却很少考虑和关心,尤其是对男孩子,动不动就训斥甚至打骂,扼制了他们“顽皮捣蛋”、“争胜好斗”的天性。
此以,现在从幼儿园到小学几乎清一色的女教师,无论是品质教育还是行为规范,甚至是游戏活动,较多是从女孩的角度考虑,这样,男孩子们逐渐地失去了行为模仿的对象。正是在这种环境和教育潜移默化的熏陶下,越来越多男孩子变得温驯、服贴、无个性,干什么事情都没有主见,习惯于看父母或老师的脸色行事,久而久之,被女性所“同化”。
这些孩子长大后容易变得性格内向、胆小怕事、无争强好胜心,而且心理承受能力差,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心理。因此,父母或老师都不要压抑或者干预男孩“天性”的表现,多给他们一点自由空间,使他们成为真正的男子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