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博士当全职爸爸教育五岁神童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6日 08:49   
博士当全职爸爸教育五岁神童
记者采访小逸

博士爸爸袁鸿林

  最近一条名为“博士甘当全职爸爸,在家教育五岁神童”的新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很多人纷纷置疑这个博士爸爸为什么不努力经营自己的事业,为社会贡献力量,而甘愿回家带孩子呢?在他的教授下,他的五岁女儿是否真的与众不同吗?

  这个女孩名叫袁小逸,英文名字安吉拉,今年五岁,是袁先生的女儿。每天上午,小逸都会和另外两个同龄的小伙伴到公园里来学习。

  记者:你每天怎么学习这些英语呀,日语呀?

  袁小逸:论语还先写一写,再学日语,然后那英文嘛有时候不读,有时候读,有时候还读读新的中文,像茅盾,守株待兔这些。

  记者:你们每天都来这个公园学吗?

  同学:有的时候下雨不来,有的时候不下雨来的。

  记者:大卫呐?

  大卫:就是星期六,星期天不来的。

  小逸为什么没有像其他同龄的孩子一样去上幼儿园呢?事情还要从小逸三岁时,当她第一次被送到幼儿园时说起。

  袁鸿林的妻子:我每次去看她的时候,从那个门悄悄地看她,她老是蹲在那个墙角边上,或者坐在一个凳子上,人家小朋友都在玩啊,跳啊,玩玩具啊,她坐在那里傻傻地

  就这样看着人家。

  袁鸿林:总觉得她跟这个环境不太融洽,而且从她个人的角度来讲,好像蛮反感这个环境的。

  一开始,袁先生和妻子都以为女儿是没有适应新的环境,过一段时间就好了。但是一年时间过去了,情况依然没有改变。等到看见幼儿园老师给女儿写的评语后,袁先生和妻子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袁鸿林的妻子:评语上写的我们孩子,觉得好像我们孩子跟其他小朋友交流啊,语言表达呀,好像都不好似的。

  袁鸿林:在我们家里附近的草坪上,她跟所有的小孩都玩得很好,一点没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我就感觉到幼儿园的环境对她来讲,有一种不安全的感觉,比较紧张,比较压抑。

  为了改变女儿的现状,经过慎重考虑,袁先生和妻子最终决定不再送女儿去幼儿园了。

  袁鸿林:小孩子都有一种对父母,特别是父母啊,熟悉的人的一种依恋,对她熟悉的环境的一种依恋。你过多地人为地强制性地去改变她,可能会扭曲她。

  女儿离开了幼儿园,那么今后由谁来继续教育她呢?考虑再三,袁先生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为了女儿的未来,他决定留在家中做个全职爸爸,亲自教育女儿。

  袁先生,47岁,北京大学历史系硕士,南开大学博士生学历,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后来下海到广州从事外贸工作。42岁那年,袁先生有了女儿小逸,中年得子的喜悦令袁先生对女儿很是宠爱。

  袁鸿林:很开心,我觉得年纪大了以后有个小孩,这种感觉跟年纪轻的时候有小孩不一样。

  女儿一岁多时,袁先生一家迁回到家乡浙江省海盐县。袁先生开了一家从事外贸咨询和翻译的小店,而妻子则开了一家美容店。意识到女儿无法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后,袁先生决定关掉店面,全心全意教育女儿。同时他也想到,自己可以利用英语的特长,在带女儿的同时,教教其他学生,顺便贴补家用。通过阅读包括《神童作坊》,《哈佛女孩刘亦婷》等中外书籍,在总结各类教育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袁先生对于早教问题有了自己的认识。

  袁鸿林:小孩子他生下来就要感知外界,实际上就是学习过程开始了。那么问题是你给他学什么,要很认真地研究什么东西适合于小孩子学。语音是思维的载体,所以通过语言训练也能够得到很好的思维的训练。那么像这种能力就应该在学前重点的核心的地位来从事,包括音乐,它因为是对声的一个感知,所以小孩子也是可以很早就学的,而且可以学得很好的。

  解决了应该学什么的问题,接下来就是怎么学。在四处观察以后,袁先生最终决定将当地一所著名的私家园林绮园作为女儿学习的场所。

  袁鸿林:读书呢,我也不主张长时间关在这个室内那样地死读,比如到一种心情舒畅的地方读个半小时左右,就让小孩休息,玩,然后差不多了再叫回来,再读个半小时,这样一边玩,一边读,他们不累,而且我觉得效率还是蛮好的。

  就这样,从周一到周五,除了刮风下雨,袁先生都会背上一书包课本和食物,带女儿到绮园学习,一学就是一上午。

  记者:每次教你的新的东西你都会吗?

  袁小逸:有些比较难,有些我感觉到很简单。

  记者:那觉得难的时候你怎么办啊?

  袁小逸:难的时候我要用功学就行了。

  记者:那不会觉得学得挺烦的,不想学了?

  袁小逸:不会的,因为一边玩,一边学习嘛。

  一个偶然的机会,袁先生发现,当女儿和同龄的小伙伴一起学习时劲头特别足,于是他萌生了给女儿寻找同龄陪读的想法。

  袁鸿林:我觉得给她创造这样的氛围,有利于她与同龄孩子的交流,必要的时候让他们通过学习,反过来再来当小老师,把知识更进一步地扎实一点。而且他们这样做也很有趣,他们很喜欢。就拿我女儿来讲,她也蛮乐意做我的小助教。输出输入互动,对她的学习才有更大的促进。

  记者:爸爸教你的这些知识,你觉得哪个知识你最喜欢?

  袁小逸:英语先教的,我最喜欢。

  记者:为什么你最喜欢英语呀?

  袁小逸:英语,小提琴,我现在都在教其他小孩子啦。

  袁先生到底是用什么方法教女儿英语,而让女儿喜爱上英语课的呢?

  袁鸿林:语言要通过不断地来使用才能够真正学到,所以我蛮注意给她创造一个氛围。平常我就注意让她看一下她喜欢的英语原版的影碟,比如像儿童的动画片啊。

  为了给女儿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袁先生专门买来了整套的美国迪斯尼英语动画片,供女儿每天下午睡过午觉后在家观看。同时在上午的英语课上,袁先生花时间最多的也是领读和纠正孩子们的发音。

  袁鸿林:英语这样的一种西语呀,是以拼音为基础,所以语音非常关键。这取决于到以后能不能读得好,能不能听得懂,能不能说得比较标准,能够真正地去沟通。

  袁小逸:我的名字叫袁小逸。

  记者:你今年多大了?

  袁小逸:我五岁。

  现在的小逸已经能够朗读多篇英语课文,不过她从来没有背过一个单词,而且爸爸也一直没有教她英语音标。

  袁鸿林:我主要是从让她认识字母,让她区分字母的名称和字母在这个单词里头应该的读音,然后从这个字母跟这个字母的组合当中啊,找出一个规律性的东西来。这样就避免了去死记硬背单词。

  记者:你就当阿姨现在不会英语,你教我。

  袁小逸:Lesson one excuse me

  记者:这个是什么意思呀?

  袁小逸:excuse me 就是打扰啦,对不起。

  记者:那爸爸怎么教你这个词?最开始你想,告诉阿姨爸爸怎么教你excuse me的?

  袁小逸:他就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拼给我看。

  渐渐地,袁先生在教授女儿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有效的英语教学法。与此同时,他的小型培训班也一传十,十传百,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找到他,希望拜他为师。袁先生最终把他的英语培训班命名为哈利快乐英语角。

  同期:袁鸿林:哈利是我的英语名字,我教英语我觉得要快乐才行。我觉得现在国人学英语,学得很累,很难,有的人几乎都没信心,其实我觉得学英语可以快乐一点。

  自从办了哈利快乐英语角,袁先生的课表越排越满,学生也从最初的学龄前儿童,发展到了初中生。

  学生濮超一:在学校里学英语的有很多同学,老师有些什么读音都听得不清楚。

  记者:那你觉得在这里呢?

  学生濮超一:在这里老师教得很准确的,好象是外国人读出来一样的。

  学生洪慧杰:每次考试我也是竭尽全力吧,可是竭尽全力,我就是找不到英语这种感觉。在袁老师这里学没有一种压力,他不会让你被迫地背。他只要让你有一个量度,就是听力的量度,每天只要按时听一点,你的语法感觉肯定会上来的。

  除了教授英语之外,袁先生还在空闲的时间教女儿念古文,绘画,写毛笔字和拉小提琴。也许是从爸爸那里学到的东西太多了,在小逸的心目中,爸爸简直就是个英雄。

  袁小逸:英雄是最厉害的。

  记者:那你觉得你爸爸是最厉害的?

  袁小逸:他是我最厉害的。

  记者:那告诉阿姨他哪儿最厉害呀?

  袁小逸:他法语也会,我不会的。他现在在教我,当然是我的英雄。

  虽然袁先生的早教方法很有特点,但是对于他身为博士,却甘愿做全职爸爸教育女儿的反常举动,大家依然有很多疑虑。在做出这个决定时,袁先生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他的女儿小逸目前看来是发展得很好,但是以后呢?袁先生到底想把女儿教育成什么样子?这其中有没有风险呢?

  看到女儿按部就班地学习,一天天进步,袁先生对于自己的早教方案更加有了信心,进而提出了一个超前的教育时间表:3,4岁开始早教,9岁小学毕业,13岁高中毕业,16岁大学本科毕业,最终21岁左右博士毕业。

  袁鸿林:成功的早期教育应该是我觉得是具有个性化的,很有人性化的,很符合儿童自然生长,包括心理和身体方面,同时它又是超前的。早一些学完这些课,博士课程这样一个训练课程,这个是完全做得到的。

  按照这个思路,袁先生决定将来不送女儿去读小学了。

  袁鸿林:只要一个孩子智能正常,身体健康,都可以达到我女儿的境界。没有问题的,但是后续教育就麻烦了。你如果把她培养到六岁七岁,你还去上小学,我就很担忧。这种后续教育不一定能够跟她接轨。这也是我提出女儿可能不去上小学的一个想法。

  袁先生的大胆设想经当地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尤其是在教育界震动很大,几位从事了多年教学工作的中学老师来到了哈利快乐英语角。

  老师:有的科目比如说数学,你自己也比较专长的,你会去给她讲一些东西,但是比如说物理呢?

  袁鸿林:物理我不懂,我就请好的老师,网上去买课程。

  老师:通过网上这种方式?

  袁鸿林:我不可能样样都会,永远不可能这样子。

  老师:但是你要给她一种思想,是吧?

  袁鸿林:对,我要给她一种理念。而且有些东西当她达到一定的程度,她的阅读能力,她的理解能力,她可以自学。幼年主要是学习的习惯,往上走要有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方法加上学习的习惯,其中包括自学能力。

  老师:你是不是在考虑就是说,要给孩子跟人交往的机会呢,然后要叫他们(学生)来?

  袁鸿林:孩子是和她同龄的孩子,甚至于比她低的学生我都收,比她大的学生也收。我的孩子不仅是同层次的交流,跟高层次的也交流,跟下面的也交流。她的交流范围每天是很广的,到了一定的年龄,我可以让她为社区做贡献嘛。我现在培养她一种教学的能力,到时候可以让她义务去教小朋友。

  老师:你把学生放到家里,让他们跟她交流,或者是带出去,你觉得它的氛围跟学校里面的氛围一样吗?

  袁鸿林: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它的效果未必比学校差。

  记者:你女儿可能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到高中的时候,她给你提出来她要去上学。

  袁鸿林:她如果想去,我会让她去。

  同这几位老师一样,很多网友对于袁先生特殊的教育模式,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有的网友赞同袁先生的做法,表示“家庭教育在美国不但合法,而且受到不少人的欢迎。相当多的家长都让孩子在家里接受教育。”当然也有的网友提出质疑,声称:“他为什么在学业有成时选择教育一个孩子作为目标,而不是将学业贡献于社会呢?” 有的网友甚至表达得更加极端,认为:“南开博士只会教育孩子,那根本用不着博士,他读个中专幼师就行了。”

  袁鸿林:我也不认为现在有的博士硕士一定是做着什么了不起的事情。我总觉得为下一代真真实实做一点好事,我觉得无论你的职位多高,职务多么崇高,你怎么样,其实你给小孩子做一点事情是更崇高的事,更值得的。这是我们的下一代,我们的未来嘛。有很多人口头上都认可,但是觉得博士去教小孩太浪费,我觉得他也可以那么认为,但在我来讲,我教得很开心,一点也不认为浪费。

  袁先生说,他决定在教授女儿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理念,最终研究出儿童早期教育的理想模式,与更多的父母分享。另外袁先生认为,教育本来就应该是多样式的,他对女儿实施的早教计划应该是对于现代主流教育模式的一种补充。

  袁鸿林:我们十多亿人口这么一个大国,如果教育只是一个模式,这就很危险,应该允许有不同的模式。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全职爸爸  神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