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调查事件:耸人听闻的铅中毒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3日 09:47  燕赵都市报  

  调查事件:耸人听闻的铅中毒

  调查人:本报记者王小波

  缘起:孩子血铅检测结果是100ug/L,就要吃驱铅保健食品吗?最近,一些家长纷纷致电报社,反映他们的孩子在被血铅筛查过后,被推荐吃一种价格不菲的驱铅保健食品。

  弥漫在校园的铅恐慌

  “我孩子在东风西路小学上学,最近石家庄市一些部门在他们学校搞血铅筛查,说我儿子铅超标,推荐家长买一种近二百元的保健品。我孩子真的铅超标吗?孩子平时没有异常反应,这种检测是否科学?是不是有人在借此推销保健品?”一位母亲打电话到报社焦急地询问说。

  “我的孩子多动,是铅中毒吗?”

  “我的孩子发育迟缓,是铅中毒吗?”

  最近本报连续接到类似电话,一种“铅恐慌”开始在家长中间蔓延。

  家长们对孩子的铅忧虑始于去年以来石家庄市“零铅工程”健康教育办公室开展的“石家庄市儿童铅损伤筛查”,这次筛查已在石家庄市桥东区和高新区两个区的5万多名儿童中进行。

  一位家长向记者提供了这样一份“石家庄市儿童铅损伤筛查登记卡”,这份登记卡上有孩子的姓名、家庭住址等基本情况登记,另外有“居住环境”、“儿童接触”简单几项,然后是“血铅检测结果”,最后是提示“铅毒———危害儿童智能发育的‘第一杀手’”。

  记者看到这份登记卡的“血铅检测结果”上只有一个简单的阿拉伯数字,检测手段无从知晓。

  同时为这种恐慌情绪推波助澜的还有电视广告的轰炸,某排铅口服液的广告反复播报说:“每两名儿童就有一名铅中毒……”

  媒体上一些城市儿童铅中毒率也不断被刷新,40%、50%、60%,变幻无常的铅中毒率也不再稀奇。

  国内某中心的研究人员说,“如不重视铅中毒,20年后,中国人平均智力将比美国低5%,在1亿多告别儿童的中国人中,将有300-500万人智力低下成为社会负担,约1000-1300万人从平常人变成庸才……”

  还有一些机构的报告说:“人人头顶上一片铅……”

  家长急着买驱铅保健品

  听说河北省妇幼保健中心正在为儿童免费进行铅中毒筛查,1月18日,记者以家长的名义前去探访。

  在该中心一楼一间办公室,桌子上堆着厚厚一摞“石家庄市儿童铅损伤筛查登记卡”,看样子有数千份。

  不时有家长前来寻找自己孩子的登记卡。中心工作人员手忙脚乱,“xx小学在这儿!”“xx小学在这儿!”

  找到登记卡的家长看不懂检测表上的数字,紧张兮兮地问工作人员,“是否需要治疗”?

  “你们得上二楼问医生去。”

  在二楼一间医生办公室同样挤满了家长。

  “我的孩子6岁,血铅检测结果是90,需要治疗吗?”记者问。

  “要排铅。”一位青年医师刘某立即给记者开具了一张处方,上面写着“某某”字样。

  “我怎么听说儿童铅中毒的标准是100啊?”

  “你这都90了,离100还差几个点?赶紧吃一个疗程再来检测。一般超过60就会对孩子的大脑智力发育产生损害,我们都建议家长给孩子排铅。”刘某说。

  记者看到,绝大多数家长都被开了门诊处方。

  在一楼药房划价处,家长们持处方排起了长队,都是在排队购买这种售价为197元的排铅保健品。

  几位家长还过来看记者手中的处方,面露惶恐不安的神情和记者交流,“哎,您孩子哪所小学的?检测结果是多少?您孩子是不是多动啊?……”

  记者看到这些家长手中的筛查登记卡上的检测结果大多是100挂零,还有部分在100以下。

  零铅教育被利用?

  在石家庄市东岗路世纪国际中心一间雅致的办公室,记者见到了石家庄市零铅工程健康教育办公室副主任陈立峰。

  陈立峰介绍说,这个办公室是去年4月成立的,隶属于石家庄市防疫站市教育健康研究所。办公室是政府组织,自成立以来,和河北省妇幼保健中心等单位合作,共检测了53000余名0-14岁的儿童,并对超标儿童及家长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儿童铅中毒科普讲座。

  石家庄市内小学开发区从去年11月15日至11月26日,共检测人数约3495人,其中约有908血铅值超标,超标率为25.9%。

  桥东区小学从去年12月13日到今年1月10日,共检测人数13706人,其中约有3508人超标,超标率达25.57%。

  春节过后,他们将在全市小学内推进血铅筛查工作。检测方法采用“微分电位溶出测定方法”。

  陈立峰向记者出示了一张石家庄市爱卫办和石家庄市教育局联合下发的文件,文件要求石家庄市全市中小学配合零铅工程办公室所展开的血铅筛查和教育宣传活动。

  “我们所做的是一项公益事,绝不会推荐铅防产品和检测仪器。”陈立峰说,“最近我们也发现在石家庄市的无极、正定等地有人打着我们的旗号推销保健品。”

  陈立峰也承认,由于在宣传教育活动中的经费不足,有时也有一些厂家赞助活动。

  陈立峰提供给记者一本《儿童铅中毒防治》,并说,他们制作了一个“中国零铅工程网”,以更好地开展儿童铅防教育。

  不过在这本《儿童铅中毒防治》的书本最后,有“‘某某’成分如何?其中哪些成分可以防治铅中毒?”、“‘某某’合理营养有效排铅的机理是什么?”、“‘某某’省内咨询电话及经销地址?”、“长期服用‘某某’安全吗?”等章节,还有《关于“某某”维果粉糖咀嚼片列入“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金桥重点工程”的通知》。

  在“中国零铅工程网”上,记者看到该网站推荐的一些“铅防专家”,给记者开处方的医师刘某也位列其中。

  而在该网页的铅防产品一栏也有着“药品名称:某某维果粉糖咀嚼片”、“MP-2型溶出分析仪”和图片。在“防铅知识”一栏,均是“‘某某’的独特之处是什么?‘某某’的临床疗效如何?服用‘某某’安全吗?”之类,还有一种名叫“杞枣口服液”的产品。

  网页的新闻栏上有一篇《家长请注意》的文章,文中说:“我国已有三十多个城市的儿童服用‘某某维果粉糖咀嚼片’防治铅中毒。”

  恐慌后面往往跟着企业行为

  “中国人从前不知道铅,现在又出现了铅恐慌。对于儿童铅中毒,没有特别好的治疗方法。说零铅不可能一点铅没有,一般孩子血铅含量在100以下不需要吃驱铅食品,而是采取多吃蔬菜、水果等办法干预,并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啃铅笔、橡皮,吃饭之前洗手等。而现在有些说法很奇怪,一说‘儿童多动、发育迟缓就是铅中毒,要排铅’等等,实际上导致儿童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主任李彦敏告诉记者。

  目前的科学研究表明,铅不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元素,它没有任何生理功能。人体内理想的血铅浓度应当是零。铅对儿童,特别是6岁以前儿童的认知功能、神经行为以及生长发育是有害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但是,这种危害也不能过分地被炒作、夸大,我们生活的环境不可能没有铅,要完全做到零铅是不可能的。吴宜群对记者解释说。

  吴宜群是中国疾病预防控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原副院长。吴宜群从事环境和生物监测工作35年,是我国最早研究从事铅中毒研究的专家之一,曾主持规范铅的监测实验室等课题研究。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果都表明,儿童血铅水平在100ug/L左右时,就会对儿童的智能发育、体格生长、学习记忆能力和感觉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1991年美国国家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和国际上30多个国家,将100ug/L这个指标制订为儿童血铅社会干预水平,同时作为儿童铅中毒的诊断标准。

  “近年来多项儿童铅中毒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普通城市(工业污染区除外)约有30%的儿童血铅水平超过100ug/L,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但是,血铅水平高于250ug/L的儿童,比例仅为2%左右,大多数铅中毒儿童血铅水平是在100-250ug/L。对于这样水平的铅中毒,国际上的一致意见是,只需要进行适当的环境干预、行为干预和营养干预,便可逐渐降低血铅水平,不需要服药治疗或排铅、驱铅,更不必惊慌。”吴宜群认为,目前儿童铅中毒的宣传,有被人为夸大的倾向,而一些普遍筛查血铅的鼓动,后面往往跟着商业行为,已经有不少所谓排铅保健食品在这样的气候下上市。

  期待科学的阐释和规范

  李彦敏向记者推荐上海一位名叫沈晓明的专家,当年这位专家在国内首倡儿童铅中毒防治,如今却频频出面提醒公众,谨慎选择排铅保健品。

  沈晓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1994年赴美国纽约爱因斯坦医学院从事儿童铅中毒防治方面的博士后研究,是国内儿童铅中毒领域的权威专家之一。

  沈晓明说,目前市场上一些排铅保健品厂家夸大炒作,家长应谨慎选择。首先,这些广告的表述极不科学,比如“贫血”在普通儿童中的发病率就有20%-30%,并非“铅中毒”所致。而实际上,血铅含量在250微克/升以内的轻、中度铅中毒是无症状的,只要让孩子注意个人卫生,减少手口与铅的接触,保持营养均衡,血铅水平便会逐渐下降。血铅含量高于250微克/升,才需要进行驱铅治疗。这些“铅中毒”儿童比例极低。

  专家们提醒说,口服排铅药物或保健品都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铅排出的同时,也会促进铅的吸收,前提条件应该是,积极寻找铅污染源和铅进入孩子体内的渠道,设法去除和加以纠正。专家还特别提醒,对使用络合作用原理的保健食品更要谨慎。

  吴宜群认为,目前在铅中毒的检测方面,我国尚存在瓶颈。目前国际公认的、惟一能够衡量儿童是否铅中毒的指标,是血中的铅浓度(简称血铅水平),而检测血铅水平首先的可靠方法是石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采用这种方法,一是要有仪器(国内大都靠进口),二是要有专门经过培训的分析人员,三是要有一套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否则会因检测过程中的铅污染使结果偏高)。可是目前很多检测单位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而很多保健品厂家沿用的儿童铅中毒数据还是以前靠血锌卟啉等简单方法得来,这些似是而非的信息,徒然增加人们思想的混乱。

  记者询问在儿童铅防问题上的中外差异。吴宜群说,在美国,如果儿童血铅水平偏高,会有专业人员上门找到污染源,并阻断污染源,他们在保健品的问题上非常慎重。而在国内,很多地方的做法是推荐孩子吃保健品排铅。我国出产的这些驱铅、排铅食品的长期安全性是十分可疑的,因为未见任何严密的、科学的试验数据说明长期服用没有副作用。滥服驱铅食品,可能像滥服减肥食品一样引起严重的后果。

  吴宜群递给记者一本《儿童铅中毒防治100问》,这本书是她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颜崇淮博士等人编写的,与零铅办提供给记者的《儿童铅中毒防治》从外形、页码、内容都十分相似,两本读物出版时间仅1月之差。所不同的是,前者定价3元,后者定价10元;前者全是问答,后者问答的最后介绍xx保健品和其在省内的销售点。

  谈及“100问”的出炉经历,吴宜群说颇费周折。当时她组织一批专家精心编写完这本书后,后来的修改稿令她大为惊讶,因为里面一些对保健品销售不利的话都被隐去了,吴宜群感觉这件事情变了味。在吴的再三严正交涉下,书稿才得以恢复原貌。

  “乱就乱在目前儿童铅防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造成了一定混乱。”据悉,目前由沈晓明等专家牵头的“中国儿童血铅防治标准”正在制订当中。

  “我们这些研究人员总是敌不过企业。”吴宜群无奈地对记者表示,“我曾四次上书卫生部等单位,要求有关部门干预,走出儿童铅中毒防治的误区。对一些借科学之名与商家同谋,制造混乱,危害儿童健康的典型事件,应予严肃查处。遗憾的是这些建议至今没被很好地采纳。”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