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傅国涌
“梦幻岛”是经典童话人物小飞侠彼得·潘居住的地方,那里是孩子们的世界,象征着快乐、纯真和无忧无虑。在故事里,只有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孩子才能飞往梦幻岛。每个孩子都应该拥有一座梦幻岛,至少在自己的节日那一天。
然而,现在的孩子们恐怕大多没有办法飞向梦幻岛了。每年“六一”儿童节还没到,学校、幼儿园就开始忙开了,安排各类庆祝活动,排练节目。表演名义上是为了庆祝孩子的节目,实际上是为迎接领导的例行慰问,等待社会各界的献爱心。有些学校为了等候领导大驾光临,孩子们要在烈日下排队等候很久,在高温下接受烈日的洗礼。一个本该属于儿童自己的节日仿佛专门为成人们的表演、作秀而存在,仪式化、成人化,使庆祝由形式变成了目的,儿童本身则几乎成了道具。
设立“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本来目的是为了保障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一方面是要使儿童不仅在自己的节日里感到身心快乐、幸福,另一方面是要引起社会对儿童的重视与爱护。所以,并非儿童节之际例行公事一般地慰问过一番儿童,观看了儿童的演出,就尽到了爱护儿童的全部责任。保障儿童的权利,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愉快不仅仅是儿童节这一天的事,更是一项长期的、日常的工作。
怎样真正从关心儿童的天性出发,让孩子们在自己的节目里充分享受他们自己的乐趣,让孩子们快乐地飞往那充满欢笑声的梦幻岛,而不是将成人世界形式主义的庆祝加到他们的头上?我想,与其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节日期间地毯式地慰问儿童上面,还不如多想想如何更务实地庆祝儿童节。比如在各地城乡建设与人口结构相吻合的儿童配套设施(包括图书馆、科技馆、活动中心等),免费向儿童开放;节假日举办各种免费的科普、人文及其他讲座、活动,等等。把儿童节真正还给儿童,把儿童从形式主义的庆祝中解放出来,去寻找属于他们自己的乐趣,去探求合乎他们天性的庆祝方式,这比一切以成人为中心、按成人思维组织的任何庆祝都要有意义。再进一步说,与其关注节日的联欢、庆祝,不如多从儿童的幸福、快乐着眼,着手解决儿童面临的学习问题,比如课业负担过重、书包越背越重、压力越来越大等。多年以来为儿童“减负”的口号一直不绝于耳,然而始终不见奏效,甚至在每次“减负”之后负担更加重了,难怪有人把这种现象也称之为“黄宗羲定律”。减轻儿童各种负担,让儿童拥有一段真正快乐、幸福的童年回忆,应当成为教育部门与儿童工作者的工作重心。
还有,儿童最需要的是心灵上的沟通,由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平时缺少玩伴,孩子一回家,面对的就是成人,成人除了嘘寒问暖,保证孩子衣食无忧,很少在乎孩子的心理需要。儿童沉溺于网络游戏、热衷于看动画片不是偶然的,其中有深层的原因,正是因为孩子平时学习太紧张,在学习中体会不到快乐,玩的时间实在太少了,又缺乏内心的交流沟通,他们只能到游戏和动画片中寻找自己的乐趣,寻求一种心理的需要。真正关心儿童的老师与家长,就不会忽略儿童的心灵世界。
此外,儿童节慰问当然也少不了要给儿童送各种各样的礼物,比如包装精美的图书,可是除了外观越来越花哨,这些书内容低俗的有之,粗制滥造的有之,而真正适合儿童的好书却越来越难见到;再比如各种儿童玩具,有很多也是没有经过严格检查的,甚至存在着安全的隐患;还有食品,在花花绿绿的外包装下,其中却充斥着大量不合格的劣质产品……一个能保护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比任何节日慰问都重要得多,模仿是人类的天性,成人如何能给儿童树立好榜样,而不是不断提供反面的样板,这是成人社会绝不能忽略的。
“六一”儿童节,大人们献给孩子的礼物不应是忙碌地去组织、准备各式各样的所谓庆祝活动,而是要把儿童从成人世界的形式主义中解放出来,更重要的是把儿童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关心儿童,尊重儿童,真正按儿童的天性去发展他们。给孩子们一座梦幻岛,才是对儿童节最好的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