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儿歌成人化:童年生态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6日 08:45  人民网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这是电影《英雄小八路》的主题歌,也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中国的孩子在佩戴那条光荣的红领巾之前,先要学会这首歌。但如今中国少年爱唱的歌当中,并不包括这首歌。

  在一所小学的卡拉OK大赛中,学生的参赛歌曲多是港台情歌,有一名学生选唱了中国大陆经典儿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结果引起同学们的哄然大笑。在北京一所幼儿园内,5岁女孩徐凡清唱起了她最喜欢的歌--台湾艺人刘若英的《后来》:“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其他学童则唱起了时下最流行的《老鼠爱大米》……

  现在的小学生认为,唱流行歌代表着进步和时尚;幼儿园孩子则被流行歌曲简单、活泼的旋律吸引。

  “儿歌成人化、粗俗化”现象,去年开始已引起家长和教育界的忧虑,“童年生态危机”成为一个频繁使用的词汇。家长们担心流行歌曲中关于失恋、单恋的内容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其中一些歌过分宣扬自我,具有强烈的自恋和排他色彩,孩子唱多了难免会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比早恋更危险。

  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国曾拥有瞿希贤、刘炽、李群、乔羽等优秀少儿歌曲作家,他们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比如那首脍炙人口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已成为几代中国人共同的回忆。可如今,这些老一辈音乐家大都年过花甲,而中青年作者却没有涌现,创作队伍出现断层。

  根据目前大陆音乐市场的行情,创作一首儿歌歌词只能获得人民币150元稿酬,作曲也只有200元,但写流行歌曲的收入就丰厚得多了。所以,目前儿歌基本上是由中小学教师创作,少有专业词曲作家愿意参与。其次,一些创作者“闭门造车”,根本不知道时下的孩子们在想什么、想唱什么样的歌曲。由于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与流行歌曲相比,这些儿歌显得内容枯燥,缺乏时代气息,说教意味太浓,不能唤起儿童兴趣。

  根据小学生反映,好歌应当能让人有边唱边跳的冲动,而且不应回避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想法,“应该有反映我们上课、打电子游戏机,甚至接到男生字条这样的歌曲,一定要真实”。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儿歌  童谣  童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