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郴州,人们除了会想起福城的青山碧水,中国女排的拼搏崛起,更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郴州的民营经济。近几年来,郴州民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令世人刮目。2004年,全省民营经济流动现场会在郴州召开,省委、省政府专门组成调研组探讨郴州的民营经济崛起之原由,并将郴州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现象称为“郴州现象”、“郴州模式”。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郴州的民营经济快速崛起,领跑全省!郴州民营经济的独特魅力又在何处呢?近日,笔者带着这些疑问来到郴州,通过调查和了解,真切体会到了该市民营经济的生机勃勃,也感受到了该市浓厚的民营气氛,面对此情此景,笔者头脑中不由浮现出一句话:“风劲扬帆正当时”。
优良环境提供保障力
环境蕴含着竞争力,环境产生吸引力,抓环境就是抓发展。为切实抓好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郴州市采取了一系列强力举措。2002年初,该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2003年又及时贯彻省委、省政府7号文件精神,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放宽了民营经济市场准入条件、涉外政策限制、融资条件、技术入股比例和注册资本限制,加大了对民营经济的用地保障、财政支持、税费优惠,营造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公平公开的市场环境及和谐发展的人文环境。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民营经济纳入全市5项对县(市、区)进行考核的重点工作之一,设立了“民营经济发展目标奖”;每年开展“优秀民营企业家”和“企业纳税贡献奖”评选活动,重奖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和纳税大户。市、县两级建立了18个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全面推行“一站式”审批、“一个窗口”对外、限时服务和项目全程代理制。同时,对民营企业的重点建设项目实行市级领导联系、部门联办责任制,及时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近3年来,全市共取消涉及民营企业的收费项目715项,减轻民营企业负担1.78亿元;查处涉及民营企业“三乱”案件597件,处理责任人23人,形成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
特色产业加强战斗力
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竞争力。我市在构筑发展“洼地”的同时,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特色为依托,引导民营经济向专精特新发展。一是依托特色资源开发特色产业。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引导民营经济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科技型、资源精深加工型、劳动密集型和外向型民营企业,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全市形成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嘉禾县的五金锻铸造加工业、北湖区和桂阳县的石墨加工业、永兴县的金银贵金属冶炼业、资兴市和苏仙区的“三来一补”加工贸易业、安仁县的优质稻和食用菌产业、临武县的食品加工业、桂东县和汝城县的生态农业及小水电产业等一批特色产业,民营经济活力不断增强。二是依托特色产业做强特色产品。目前,全市有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6家,国家级2家,省级5家,涌现出舜华鸭、裕湘面、东江鱼、东江湖啤酒、桂东玲珑茶、永兴冰糖橙、桂阳金叶、嘉禾钢锄、湘晨高科、鸿达环保、金旺铋、金箭焊料等一批特色产品。全市民营企业拥有省级著名商标6件、名牌产品7项、国家质量免检产品6项。三是依托品牌优势发展旅游产业。充分利用我市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一国家级品牌,采取开放引进和激活民资并举,打造“生态休闲、林城福地、漂流探险、温泉健身、红色摇篮”旅游特色产品。2004年全市接待各类游客6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32%;四是依托产业园区发展园区经济。大力实施“工业兴市、园区兴工”战略,引导民营企业和民间投资项目向园区集聚,实现经营规模化、产业集群化、土地集约化、管理规范化。2004年园区企业完成增加值30.5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1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5%和71%。
开放带动提高竞争力
开放是加快发展,深化改革的动力。全市按照“市外就是外”的理念,坚持实施开放带动首选战略,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市场竞争水平,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决定》、《郴州市鼓励投资暂行规定》等政策措施,实行招商引资目标管理责任制、重大招商项目跟踪服务制、招商引资工作督查考评制,每年组织1000多个招商小分队赴珠三角和华东五省等重点地区上门招商,引进了一批境内外的大项目、大企业。香港华润集团在我市投资扩建鲤鱼江电厂一期工程之后,又投资兴建装机120万千瓦的华润鲤电B厂,项目总投资54亿元;澳大利亚金海岸公司在郴州投资建设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总投资49亿元;中国华录集团兴建华录数码(郴州)科技工业园,项目总投资30亿元。2004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48亿美元,连续4年居全省第2位;引进省外境内资金57亿元,同比增长46.8%。二是加快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充分利用我市毗邻粤港澳的区位交通优势,努力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把交通优势转化为流通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主动承接珠三角等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努力把郴州建设成为全国出口加工贸易基地、珠三角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承接基地。全市招商引资45%的项目和42%的资金来自珠三角地区,一大批沿海地区的投资者来我市投资兴业,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快向郴州转移,为我市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为增加社会就业开辟了新的渠道。三是扶持外向型民营企业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拓展发展空间。全市直接或间接参与国际贸易的民营企业达160多家,其中51家拥有自营出口权。2004年全市民营企业外贸出口1.39亿美元,同比增长1.2倍,民营企业出口额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89.7%。
循环经济增强推动力
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我市坚持“既抓传统产业,更抓现代科技;既抓地下矿业,更抓地上加工;既抓人无我有,更抓无中生有”的理念,引导民营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条,构建优势产业集群。一批民营骨干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逐步形成了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电子信息产业:以华录数码科技、高斯贝尔、冷杉空调、恒维电子等企业为龙头,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和配套企业,努力打造全省第二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华录数码科技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00亿元。高斯贝尔公司已在郴投资1.2亿元,今年又追加投资1.4亿元筹建数码科技工业园,届时将成为全国数字视频技术和卫星电视行业的龙头企业。能源产业:围绕将水能、煤炭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电力优势,实行水电、火电并举,外资、内资一齐上。目前,全市已开发投产的水电装机容量达138万千瓦,其中已投产和在建的小水电装机容量为89万千瓦。汝城县利用民间投资,近4年新增小水电装机容量是过去50年总和的2.2倍,成为全省小水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县,被列为全国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县,形成了“以林涵水、以水发电、以电办厂、以工哺农”的循环经济链。有色金属产业:引导民营企业发展精深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产品附加值。永兴县“无中生有”,发挥民营企业提炼金银的技术优势,通过收购废渣、废料、废液提炼金银等贵重金属,2004年生产白银1820吨、黄金7吨,白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4以上,被中国 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银都”称号。该县民营龙头企业西河铅业公司2004年实现产值4.5亿元,税收1642万元,目前正与中南大学合作开发银基电工电子材料项目,可年新增产值6亿多元。医药食品加工产业:我市与澳大利亚金海岸公司合作的金海岸生态农业科技园已开工建设。舜华鸭业、东江渔业、裕湘面业等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和原料——粗加工——精加工的产业链条。
栽得梧桐引凤来,云蒸霞蔚红花开。凭借优良的政策环境,独特的产业优势,全面的开放带动和与时俱进的科技创新,蕴育出了郴州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与腾飞,2004年,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213亿元,同比增长24.2%,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4%,民营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67.5%,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2.4%,民营经济实缴税金分别占全市税收总额的61.2%和财政总收入的44.9%,并由“半壁江山”向2/3强推进。全市的民营经济不仅“繁星点点”,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达17.6万户,从业人员99.6万人,而且是“皓月当头”,全市规模企业达570家,更出现了27户产值过亿元,8家纳税过千万元的“太阳”型企业,逐步形成了煤炭、建材、有色、石墨、铸锻造等一批特色支柱产业;高斯贝尔、金贵有色、湘晨高科、金箭焊料等一批科技型民营企业;永星冶炼、嘉玛服饰、金旺实业、郴北矿业等一批出口型民营企业;创兴人造板、斌志木业、桂东竹地板等一批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舜华鸭业、裕湘面业、东江鱼、冰糖橙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郴丰鞋业、大千工艺、俊丰印染等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兴光冶炼、西河铅业、扬生建筑、良田水泥等一批纳税大户企业;华润电力,钻石钨、东江金磊等一批机制新、活力强、前景好的“十大标志性企业”,形成了“经济民有为主,企业民营为主,投资民间为主,事业民办为主”的良好经济格局,并推动郴州经济向更美好的明天奋发前进,我们坚信,不久的将来,展现在世人面前的郴州民营经济将更加辉煌灿烂。
(编辑:刘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