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幼教的职业倦怠与心理保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3日 11:28  《中国民办教育-幼教版》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我们把我们的健康信托给医学家,那么我们就要把我们的子女的道德和心智信托给教育者,把子女的灵魂,同时,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信托给他们。”换句话说,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幼儿教师尤为如此。因此,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不容忽视。

  职业倦怠是弗鲁顿伯格在1974年首次提出的。它以此用来描述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个体又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所经历的身心疲惫的状态。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已极大地危害了无数教师的身心健康及幼教事业的发展,职业倦怠的现象正在吞噬着无数有爱心、有理想、乐于奉献的幼教工作者。

  一、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其影响

  在河南省,我们对324位幼儿教育工作者进行调查发现:25.8%的幼儿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职业倦怠现象,她们经常抱怨“工作没劲”、“工作单调乏味”、“工作繁杂辛苦而毫无成就感”、“园领导水平太低”等等。具体来说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有3种典型的心理或行为表现。

  1.长期的情绪上的倦怠感。我们的调查表明:74.5%的幼儿教师感觉自己经常处于疲惫不堪的状态;80.7%的教师总在担心出事故;61.4%的人反映自己常感烦躁,常希望能一个人安安静静呆一会儿。工作时有疲劳感,性情易怒,容忍度低,并且在情绪上缺乏热情和活力,有一种衰竭、无助感,并对生活冷漠、悲观,正是职业倦怠的典型症状。

  2.人格的解体。数据统计表明:50.6%的被试者认为工作占据了自己很多原本应该享有的闲暇时间,自己从内心想减少接触或拒绝接纳学生;47.3%的被试者感到自己在家里的脾气开始变坏;常常为一点小事对孩子和家人发火的人达51.9%。不仅如此,还有个别教师将学生视为没有感情的事物;用带有蔑视色彩的称谓称呼他们;用标签式语言来描述个体学生。

  3.是较低的成就感。调查表明:65.6%的被试反映自己上班时常常盼望着下班,以便找地方放松一下,以缓解工作带来的紧张情绪;72.6%的人表示下班后根本不愿再提工作上的事;48.5 %的被试表示不时有离职的念头;26.9 %的被试后悔当初选择了幼儿教师这一职业;个别人甚至表示,只要能找到一份待遇还可以的工作就想改行。

  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幼儿教师对幼教工作的情感和精力的投入,而且还影响她们教育能力的发挥和发展。从个人方面讲,职业倦怠的幼儿教师有疲劳、睡眠障碍、压抑等生理症状,并且家庭冲突的比例也较高。在幼儿园教学方面,职业倦怠的幼儿教师缺勤率高,教学品质低劣,对幼儿缺乏爱心,工作投入少,对不听话的幼儿没有耐心,课堂准备不足,创造性低。在社会方面,幼儿教师与学生、同事和领导、家长之间的人际关系不够融洽。因此,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而且对幼儿及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也会有极大的危害,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对个人、教学和社会都带来了不良的后果与影响。

  二、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受社会环境、学校条件、工作特点以及同事、朋友和家人的不理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近年来社会变迁及其所导致的教育改革不断对教师职业提出新的要求和期望,使教师不断面临新的挑战。这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但同时也给教师造成愈来愈大的压力。而“职业倦怠”恰恰就是从业者因不能有效缓解过大的工作压力而导致的对所从事职业的消极态度和行为。同时,目前社会以个人收入的多少作为成功与否的主要衡量标准,而幼儿教师的收入相对较低。根据亚当斯(J.S.Adams)的公平理论,人们不仅关心自己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报酬的相对量。部分幼儿教师通过不恰当的社会对比,也极易产生挫折感,从而诱发职业倦怠。倦怠具有传染性,如果部分教师留在原单位用很少精力投入他们的工作,而更多地去制造人际矛盾和扰乱工作秩序,这很有可能对身边的同事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

  其次,幼儿园教学工作本身即是一种压力情境。幼儿教师要面对的是个体差异越来越大的教育对象、复杂度越来越强的教学任务、家长的过度要求、社会的过高期望……并且幼儿在家庭中所受的教育各式各样,使得幼儿教育工作十分困难。同时,教育改革、用人制度的改革、薪酬体制的改革等也逐渐成为幼儿教师的压力来源。面对压力,幼儿教师在工作情境中如果缺乏一种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来自同事家人的支持和来自行政方面的支持更少,久而久之,所有这些因素都会损耗幼儿教师的工作士气与热情,导致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

  第三,幼儿教师个人的特点也是诱发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有关研究表明:自尊是对教师职业倦怠起控制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多数人对社会支持都有一种强烈的需要,因此,任何感到遭受社会拒绝的事件都可能被认为是压力的源泉。而且,缺乏自信心的人会比其他人更容易感到威胁,较容易出现职业倦怠。那些认为有些事情超出自己的控制之外,并将其归咎于命运、运气或其他人的幼儿教师更容易形成职业倦怠。同时,公众对于幼儿教师职业普遍缺乏正确的认识,有些从未当过幼儿教师的人根本无法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他们认为:当幼儿教师很容易,有寒假暑假,付出很少却得到很多……正是由于公众对教师职业的不理解和不尊重,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教师的职业倦怠。

  三、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保健

  幼儿教师应对职业倦怠,一方面园领导要改变领导作风,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福利待遇、减轻工作强度;另一方面,幼儿教师应从职业需要、职业兴趣、职业追求等方面加强心理保健。

  1、健全园内民主,合理安排教师工作

  幼儿园应建立起民主制度和机制,保障教师对园内重要事情的知情权和决策参与权,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集体氛围,让幼儿教师体验到更多的被重视和被尊重的感觉,增强其“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工作的内动力和积极性。这样,幼儿园的整体凝聚力将会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的士气也会始终保持高昂的状态,工作效率也必将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研究表明,工作任务繁重,完成任务的时间太紧,班额过大,任务超出教师的能力和范围等,都会给教师造成过大的工作压力,形成“角色超载”现象。因此,幼儿园应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职责清晰、分工明确、讲求实效,在充分考虑教师的职责范畴、能力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和工作量,为教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保育教育好儿童创造良好的环境。

  2、给予社会支持,合理安排“师幼比例”

  心理学研究发现,缺乏必要的社会性支持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Eisner(1985)曾指出,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相比,教师很少有时间与家人、朋友进行轻松的交谈;即便在同一个学校,教师之间的教学互助和合作行为也少得可怜,社会支持的缺乏是幼儿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显著诱因。因此,幼儿园领导要关注教师的心理保健,除给予合理的酬金、尊重、权利和支持外,还要对教师的能力和自身发展加以肯定,给她们以专业发展的机会,使其获得胜任感和成功感。同时,幼儿园的“师生比例”与教育质量存在着极其密切的相关,比例不当使教师无法照顾到班上的每一个孩子,由此给幼儿安全带来了相当大的隐患,也给教师造成了心理压力。因此,幼教行政部门应狠抓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务必要从制度和管理上首先保证师幼比例的合理化。

  3、发展职业特长,培养幼教工作的兴趣

  幼儿教师时时面临教育对象、内容和情境的差异和变化,因此,幼教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劳动。幼儿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职业特长,才能把工作做好。而职业特长和职业倦怠之间有负相关,工作充满热情和自豪感的幼儿教师,有75.3%是因为她们在幼儿教育工作方面有自己的特长。而对幼教工作缺乏热情的教师中有33%的人觉得工作有点力不从心,有11.5%的人觉得工作很吃力。幼儿教师发展自己的职业特长,才会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工作起来才会有成就感、优越感,才能对自己的工作产生胜任感、轻松感,才不会为工作所累,工作才会从真正意义上变成一种精神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也只有这样,工作中的“苦”才会真正变成乐,工作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从心理卫生角度看,这种内在的积极性不仅提高了幼儿教师工作的兴趣,转变工作的被动状态,而且消除了职业倦怠的压力源,从而彻底地杜绝职业倦怠对个体的消极影响。

  4.注重人际沟通,加强教师的心理保健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热爱工作,做好工作,以及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也都是具有重要而积极的促进意义。调查发现,13.8%的幼儿教师不喜欢幼教工作是因为工作单位里人际关系不如意,而喜欢幼教工作的教师中则有64.7%不愿意离开幼教工作岗位是因为舍不得单位的那种融洽的人际关系。因此,作为个体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多和同事、领导沟通交流,多帮助别人,多看到别人的优点,多些宽容,多些接纳,创造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心中有积郁,要学会宣泄,及时适度的宣泄会使得个体变得轻松些。常用的宣泄方式有:找个挚友倾诉,写信给远方的朋友,写日记,到卡拉OK厅去寻找合适自己心情的歌曲大声吼唱,极度悲伤时不妨大哭一场……等等。

  总之,我们应当给予幼儿教师园内知情权、决策参与权和专业发展的机会,适当减少教师的工作量,明确教师的职责,为教师提供各种社会性支持,提供其应得的待遇,使幼儿教师自身不断加强自身的心理保健,从而减轻和避免职业倦怠现象的发生。(文/河南省禹州市韩城中心学校语文教研组 张体红)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幼儿教师  心理保健  职业倦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