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闭症的含义
自闭症是由美国的精神病学家列昂·卡那(Leo Kanner)第一次发现并记录下来的。卡那在一所医院里发现一名症状独特的患儿,孩子从两岁半起就好像生活在他自己独特的世界里。他不喜欢与人来往,而愿意独自行动;他有着惊人的词汇量,但不会与人进行对话;在游戏与活动中,他对一些物品的摆放位置有固定的要求和特别的记忆,一旦发生改变他就会表现出烦躁不安。这个孩子实际上就是一个典型的自闭症儿童。
列昂·卡那通过对十一名儿童的临床观察,于1943年发表了题为《情感交流的自闭性障碍》的论文。在第二年也就是1944年,卡那又将这些病例命名为“早期幼儿自闭症”,从此拉开了儿童自闭症研究的序幕。
从学术上讲,自闭症实际上是一种神经病理障碍,儿童由于大脑功能受到影响而严重地妨碍了其与个体交流、与他人建立关系。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发展障碍,通常在儿童三岁以前就可以被察觉到。主要的障碍是认知的发展困难,表现出来的症狀主要是言语发展障碍和社交发展障碍,其中有些症状与精神分裂症相似。在实际观察和调查中发现,没有两个自闭症是完全一样的。
二、自闭症的成因
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自闭症的成因提出了不同的看法。Kanner 认为生物系统的缺陷影响孩子与他人交往等能力的发展,同时情感系统的失调又造成孩子在与他人情感交流方面产生严重障碍,进而导致儿童整个社会行为的异常。Kanner的观点曾被广泛接受,但后来又受到一些新的研究者的质疑。
Rutter等研究者对1950年至1958年在英国莫土莱医院的儿童精神病科就诊的63名儿童进行了为期5-15年的追踪调查,并在实证的基础上提出了“认知语言障碍论”,认为并不是人际交往的缺乏引起自闭症儿童的认知语言障碍,而是自闭症儿童的认知语言障碍导致了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困难。Simon Baron-Cohen在1985年提出了“心理理论”,把个体对他人的理解,即知道他人与自己是不同的,视为一种能力。Baron-Cohen在研究中发现正常的儿童在3-4岁就已经具备了这样的理解力,而自闭症儿童则很难培养出这种能力。而另一些研究者则更强调自闭症的生物性成因,如认为是滤过性毒品菌感染、对一些疫苗的副反应、新陈代谢紊乱、接触污染物质或化学成分等原因导致了自闭症的发生。
自闭症的成因,虽然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但至今仍没有定论,是今后研究中尚需进一步探索的重要问题。
三、自闭症儿童的特征
Lorna Wing提出的自闭症的三个主要症状构成了临床上诊断自闭症的重要依据。基于Wing的研究我们认为自闭症儿童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人际关系上的障碍,对人际互动不感兴趣;言语和非言语的交流障碍,以及想象活动中的障碍;活动和兴趣的范围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对事物的兴趣和处理方法明显地表现出狭隘及固执。
自闭症儿童通常在两岁半之前就已经表现出一些征兆。自闭症儿童的兄弟姐妹有很高的机会患有自闭症,同卵双生子患自闭症的可能性比异卵双生子高。自闭症儿童中大约有四分之一患有癫痫(俗称羊角风、羊癫风),其发病的可能性与儿童弱智的情况有关。调查显示自闭症儿童中约三分之二智力低于七十。男性儿童患病机率高于女性,但女性患儿往往症状比男性严重。同时自闭症的症状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会反复出现,且时好时坏。不同自闭症儿童间的个体差异也比较大:这些孩子中,有些是正常的,有些则兼有弱智;有些孩子智商较高、社交能力较高、异常行为较少,有些孩子则相对问题较多。
具体而言,自闭症儿童的异常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逃避与人接触,尤其是目光接触,缺乏与人交往中的一般感情反应。②言语沟通困难,不会说话时只会发出些叫喊,会说话时则多自言自语或鹦鹉学舌地重复别人,对“你”、“我”这些代词常发生混淆。③拒绝环境改变,其活动多是重复式或刻板式的,一旦环境发生改变,他们便会烦躁不安。④自我刺激行为。比如他们经常不停地摇手、转手或做一些怪异的动作。⑤感知体验异常,只会注意人物或事物的轮廓而缺乏对整体的理解,喜欢用边缘视线而不是中央视线来看东西。有些儿童对声音、光线和被触摸等刺激反应很冷漠,有些却会对某种刺激异常爱好,或产生过敏反应。⑥情绪表现异常,比如会莫名其妙地大笑、大哭或大叫,有时对事物有过敏反应,有时则无动于衷。⑦个人特殊表现。如很强的刻板记忆力,在数学、组合玩具和拼图等方面特别出色,有些甚至能够准确回答某年某月某日是星期几。但这些表现与智力发展没有直接关系。
了解自闭症儿童的特征,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准确判别一个孩子的健康与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们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治疗。
四、自闭症儿童的治疗
基于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性,对他们的治疗也要遵循一些特殊的原则。教师要主动观察孩子、关心孩子,因为许多孩子往往会沉溺于自己的世界,这就需要教师主动走近他们,关爱他们;自闭症孩子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期间经常会出现反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耐心长期地关注孩子,不要有急躁情绪;对自闭症儿童的治疗要以个别训练为主,因为每个自闭症孩子都有其特殊的情况,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在具体的治疗中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言语沟通的训练
1、目光的沟通
对自闭症儿童的言语训练先要从目光的沟通做起。这一阶段训练孤独症儿童学会用眼睛去注视物品,并学会与老师对视。当孩子能用目光注视教师说出的物品时即给予奖励,逐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理解力。
2、模仿训练
这个训练强调正强化原则。给予儿童丰富的语言刺激,让孩子学会理解他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品,如:食物、动物、玩具、电器等。培养他们学说话的愿望和兴趣,充分诱导、调动其内驱力,让他在自己很想说的情况下不由自主地蹦出话语。这时的孩子已经经过了目光沟通的训练,稍微能注意到老师的嘴巴在动,他自己也会尝试跟着老师去做,在不断的训练中孩子的嘴部模仿动作会日渐娴熟。
3、语言表达训练
鹦鹉学舌般的仿说并不代表孩子已具有真正的语言能力,当孩子的模仿发音比较稳定后,教师不应过于着急地要求孩子很快地增加表达性词汇,而应该做大量能帮助孩子学会思维的训练,例如:培养孩子对物品、人、活动产生兴趣,注重提高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帮助孩子积累理解性的基本词汇。
第一阶段的重点放在理解和反应方面,让孩子多听,多接触事物,大量接受语言信息,并注意让孩子在仿说词语时作出相应的反应。例:教孩子仿说“摸摸脸”时,应带着孩子边做边说。第二阶段的重点是积累词汇,掌握食品、玩具、日常用品、交通工具、动物名称等词语,先选择孩子最感兴趣、最熟悉的词汇,然后逐步过渡到不太熟悉、生疏的词汇,还可以利用部分自闭症儿童对文字图片的刻板记忆较强的特点,在教名词时配上图片。第三阶段提示孩子进入主动表达,引导孩子与他人互动地沟通。
训练过程要围绕孩子的兴趣,说孩子想说但不会说的话,并运用正强化鼓励孩子调动内在因素,在大脑中建立起“我想说”的强烈愿望,从而突破语言障碍瓶颈。
从语言的模仿到真正的语言表达,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是一段很长的路,但这也是他们语言康复中最关键的第一步。
(二)认知的训练
认知训练是有一定层次的,从认识有无到认识属性(大小、多少、长短、轻重等)。认识内容也是有层次的:认识颜色——认识形状和五官——认识家人——认识男女——认识各种实用物品图片。
认知训练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训练等几个方面。如视觉训练时可以遵循以下的顺序:看固体物品(如玩具、图片、实物等)——看移动物品(如滚动的球、移动的灯光等)——看复杂的图案(从图中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目光对视(拿孩子喜欢的物品让他看,马上又把物品拿开吸引孩子目光的追踪)。听觉训练则可以从让孩子听喜欢的歌曲与声音,过渡到听简单的声音与命令,再逐步让他寻找移动的声源,到后来鼓励孩子模仿一些简单的声音。其他感知的训练也要遵循孩子的心理兴趣,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三)肢体训练
1、粗大运动
可以在各种游戏中逐步加强对自闭症儿童肌肉的锻炼,改善孩子的运动机能,促进其身心发展,达到康复目的。如可鼓励孩子从事拍手、打开抽屉、捡起地板上的玩具、上台阶、推球、单脚站、跳绳、拔河、柔软体操、越过障碍物等活动。
2、精细动作
精细动作主要涉及手和手指的活动。如可让孩子逐渐学会抓握小件物品、打开容器、按图钉,以至复杂的折纸、剪纸、编织活动等。通过对孩子精细动作的训练,可以帮助孩子达到双手动作的协调。
3、手眼协调
具体的训练方法包括:套环、搭积木、串珠游戏、使用筷子或用镊子夹东西、穿鞋带儿、书写数字、走迷宫和画一些简单画等活动。
总之,自闭症儿童的治疗和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同儿童之间又存在着个体差别,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熟悉理论知识,还要能在实际活动中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而最关键的是我们要有一颗热爱孩子、关心孩子的仁爱之心。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之下,自闭症儿童必将能拥有一个更灿烂的明天。(高飞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3级硕士研究生 杨静 河北省科学育儿基地项目培训部负责人 )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