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在家上学惹恼了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1日 15:23  《中国妇女报》  

  小舟今年11岁,是汕头市远近闻名的棋童,曾多次在棋赛上夺冠。可他长这么大竟没有进过一天学堂——

  屋外,近在咫尺的校园传出一阵阵的喧哗声,而小舟(化名)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个上午都在房间里,沉浸在黑白围棋世界里。小舟今年11岁了,是远近闻名的棋童,曾多次在棋赛上夺冠。

  可他长这么大竟没有进过一天学堂,这缘于若干年前他的父亲——一位少儿书画围棋培训班的老师所做的大胆决定:让小舟留在家里潜心学棋。五六年来,小舟不必像同龄的小孩一样每天背着书包去上学。在父亲的指导下,小舟没有太多学业上的负担,每天有宽裕的时间在家里下棋,间或学一下书法,画一画国画。

  “围棋迷”父亲做出惊人决定

  小舟的家位于汕头市绿茵庄,与附近一所学校只有数米之遥。笔者造访他家时,恰巧小舟正对着电脑与“对手”在棋盘上厮杀个没完,整个上午房门紧闭没有半点声响。小舟的父亲正在收拾案头的字帖和作品,墙上张挂着他刚完成的书画大作。他说,小舟的隶书写得不错,会楷书、草书,花鸟画也画得像模像样。小舟小时候还练过一段时间的扬琴,但后来怕分散精力就中断了。

  小舟的父亲是个围棋迷,在小舟4岁他便开始手把手地教儿子学围棋,短短两年时间,小舟便显示出过人的能力,多次获得全市棋类比赛围棋冠军,还在一次全国比赛中夺得好名次,他也因此获得全国优秀教练员称号。

  就在小舟学龄前,他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让小舟放弃学校教育,留在家里学棋。面对亲人的劝阻,他反问,在古代哪有这么多学校,不也照样出了很多大师吗?再说学校里的老师每天要面对那么多的学生,怎么可能对小舟进行因材施教?他决定为小舟的成长设计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五六年来,小舟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家里学他想学的东西,有时候父子俩静坐对弈,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闲来还会画一些国画,或是临摹一下字帖。在家里,小舟并没有固定的学习时间表,更没有考试、分数的压力。趁着小舟临摹前人的作品时,他还会给他讲解每位作者的人生故事,告诉他一些做人的道理,并让孩子增长一点历史知识。

  从没动过进学堂的念头

  “我就是想让孩子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尽可能地发挥出他的长处”,他说。小舟自四五岁时就已经识很多字,还接触了一些古诗词。他曾暗地里拿小舟与其他到培训班下棋的同龄孩子比较,发现小舟虽然没进过一天学校,但在很多方面明显胜过同龄人,比如对古诗意境的理解,小舟就常有令人惊喜的表述。而经过这么多年的潜心苦练,小舟的棋力已不亚于自己。

  孩子辍学在家这么多年,有没有动过回学校上学的念头?他说,想都没有想过。至于对小舟的未来,他并没有给孩子限定一个目标,棋也好,书画也好,看这孩子哪方面能拔尖,就引导他往哪方面发展。

  “对于小舟成长,我有足够信心”

  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的美好心愿。小舟的父亲为何给儿子选择这样一条特别的成长之路呢?以下是他在接受当地媒体记者采访时的一段对话:

  记者:小孩没有学校集体生活,会不会对性格培养造成不利,如孤僻、不合群等。

  父亲:恰恰相反,小舟很健康活泼,待人落落大方,就像我本人,在性格塑造方面我可以给他很好的影响。

  记者:孩子如果成才,他可能会体谅父亲的一片苦心,但假如他长大后只是一个平庸的人,他会责怪你吗?

  父亲:绝对不会(想都没有想地说),对于小舟的教育我完全没有“赌一把”的心理。实际上,当初持反对态度的亲人看到小舟今天的表现,已经没有再说什么。对于小舟未来的成长,我有足够的信心。

  教育部门:应向政府部门申报

  汕头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凡满六周岁的儿童,应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父母及监护人必须使适龄子女和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教育。如果适龄儿童有疾病或特殊情况需延迟或免予入学,应由儿童的父母或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同意。这位负责人说,像小舟这种情况非常特殊,故一时很难做出定论。但他认为,学校教育和特长教育并无矛盾,因此教育部门并不赞同小舟父亲的做法。如果小舟父亲觉得孩子情况“特殊”不需入学,那么建议他应按《义务教育法》规定,向政府部门提出申请。

  读者意见

  正方

  ◎只要能成才就无可厚非

  成才之路有很多条,当然,通过现代形式的教育途径走成才之路是现代社会大多数人能够接受并认同的一种方式。但是我们不能排除其他的成才方式,小舟的父母选择的那一种方式,我认为只要能够成才,就无可厚非,走自己的成才之路,让别人去说吧!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彭秀华

  ◎条条大路通罗马

  大部分中国的父母认为只有上大学才有出路,每天都逼着自己的子女上什么辅导班、培训班。考试考得不好又是打,又是骂。我个人不赞同这种做法。“条条大路通罗马”,我认为不是只有读书才能有饭吃,因此可以独自学门手艺,在社会上生存下来。既然他对某些方面有兴趣的话,就让他去发展,父母再加以一定的指导。并且,学校教育不是完美的,老师不可能每个学生都关注到,长期以来会扼杀他们的长处,使他们失去信心,多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少一个比尔?盖茨式的人物。相反,家庭教育有利于提供一个良好宽松的环境让孩子学习,让孩子发挥自己的专长,家庭教育也可以成才。从社会上来看,大家都对这种做法不了解,批评声一片,这是不应该的。----白尼

  反方  

  ◎我的前车之鉴应记取

  家庭教育固然是好的,可父亲不能只教孩子下棋,习书画。最好是把他送到学校,让他学到更多的谋生本领。我是过来人,拿过省、全国、亚洲围棋金牌。但后因缺少其他的谋生本领,连当个保安也当不好,这是前车之鉴,听我的吧!----一名退役运动员

  ◎小舟的成长可能是畸形的

  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人,他的一生都不能脱离社会。没有哪一个人能例外。小舟现在不上学,不过集体生活,对他的成长是不利的。对他的德、智、体、美的培养和全面发展,其家长不可能都包揽起来。这样小舟的成长只能是畸形的。一旦他走上社会的时候,他就面临两种选择:一种就是补课,重新学习自己欠缺的知识,这样才会被社会所接纳。另一种就是自暴自弃。由于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最后被社会所淘汰。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的。----顾大同

  ◎别把具有天赋的小舟给毁了

  其实小舟的父亲这种方法是很不正确的,一个孩子从出生的那天起,应受到国家的法律保护和接受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很需要良好的教育和环境空间,为了他有开朗活泼的性格和自由快乐的校园生活,我衷心地希望当父亲的别把具有天赋的小舟给毁了。----吴梅林

  ◎家教不能代替学校教育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生事业成功与否只有20%取决于智商,其余80%取决于情商。情商主要通过后天实践取得,而且情商的高低,主要源于童年时期的教育培养。家教是塑造孩子的人格基础,学校生活锻炼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这两者互相补充不可替代。小舟在父亲的家庭教育模式下,或许在特长方面能得到更快的进步。但这样的个例不具有普遍性和示范性,因为人是一种社会化的动物,参与和适应群体生活是一种基本的技能。----梁剑芳

  专家意见

  小舟的路风险未免太大了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教授王琳乾认为,棋童小舟的父亲为孩子选择的这条成长道路,风险未免太大了一点。诚然,古代的确有一些没有接受启蒙教育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大家。像孔夫子,并没有读过大学,但他的经历和成就却令人敬佩。但那毕竟是在古代。小舟的父亲按照自己的理想去实施教育,这种“试验”的风险太大,至于孩子未来能否成才实在难以预料。

  汕头市一家小学的校长认为,如果让小孩长期处在一种封闭式的学习环境,弊肯定大于利。另外,学校是一个大集体,同学间互帮互助,这样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也有利于孩子培养团队精神,更有利于孩子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她认为,特长教育和学校的普通教育并不矛盾,对一些有专长的孩子,可以用特殊的方法进行突破常规的、有针对性的教育,但基础性的文化知识不能丢。

  应关注孩子成长环境

  汕头市青少年研究所副所长林振伟认为,对小孩来说,学校教育是学习适应社会生活必备知识,融入社会生活的一条捷径。让小孩放弃学校教育,从家庭教育学习社会生活知识,实有“舍近求远”之虞。

  近年来,在国内也出现通过另类教育而获得人生成功的个别例子,但这种个体成功模式,并不能否定人通过学校教育成功的普遍规律。在当今倡导宽容、张扬个性的社会里,在不违反法律和道德规范的情况,我们应当对他人选择自己成功的模式给予理解、尊重。

  透过这些“独特”成功模式的选择,如何为孩子选择科学的成功途径、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恐怕这才是社会和家长要深思的问题。

  单一的人际关系难让孩子个性全面发展

  四川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策划专家刘裕权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个性化的问题,还有社会化。在学校,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格影响、人际影响,甚至学生在上学路上遇到、感受到的若干事,都是学生接受教育社会化的过程。

  在家学习,孩子接受得更多的是文化知识与文字信息。根据心理学提供的观点,文字信息对人一生的影响作用有限,更多的还是人格上的影响,应该“把人放到人中间去陶冶”。单一的人际,很难让孩子有健康、全面的个性发展。孩子应该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寻找丰富多彩的刺激,形成完整的个性。同时,这样的决定对家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必须力图让自己做到对孩子的管理是科学的,不要因为外界的压力而在心理上走入某些误区。

  教育的重任单靠家庭很难完成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游永恒认为:孩子现在还小,进行的也是低段教育,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家长可能觉得可以“包打天下”。但教育毕竟是复杂的,教育的重任单靠家庭很难完成。孩子最终要融入社会,脱离“正常”社会情境的孤立教育,会慢慢显现出它的不足。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可是应该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与此同时,这件事反映出家长对我们教育的不信任,为什么不信任,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教育搞应试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授、轻视儿童的体验。所以,一些本来具备一定教育理论知识和素养的家长对学校教育不信任,是有理由的,也是可以理解的。这应该促进我们去思考,学校教育究竟病在哪里?(王冲寒 晓岚)

  相关链接: 

  欧美200万少儿在家上学

  欧洲最大的私营电视媒体集团RTL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欧美在家上学的儿童已经超过200万。曾在20世纪之前一直占儿童教育主导地位的家庭教育,如今似有“卷土重来”之势,渗透主流教育方式中。仅美国,就有86万儿童在家上学,而10年前为35万;在德国,在家上学的孩子的数量也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在这些家庭中,近80%为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且父母往往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

  在美国,“让孩子在家上学”,在50个州都是合法的,只不过每个州相关的规定有所不同。在纽约州,如家长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必须通知他们所在的学区,并登记教学计划,不仅每季度要汇报学习情况,每年还要提交评估材料,方式可以是标准化考试,也可以是成长档案袋。很多家长还会联合起来共享他们的教育资源,比如建立电子图书馆系统,让有孩子在家上学的家长可以在网上预订图书。很多出版社还推出多种专门教材。

  新西兰:“家庭学校”增一倍

  目前,新西兰约有3437个家庭的6076名少儿在家里接受教育,比10年前增长一倍。仅去年一年,就有1705名家长向教育部申请在家教育自己的子女。

  一些申请者主动列举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其中包括孩子在学校会受到欺凌,以及对孩子所在学校表示不满等。申请在家上学的学生中,15人曾遭到学校驱逐。新西兰教育部通过教育审查局对在家上学的学生实施监管。在过去10年,该部曾24次取消学生在家上学的许可。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天赋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