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昨日报道,在日前举行的“首届广州少儿教育博览会”上,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朱家雄用图片展示的方式,疾呼学前教育的公平。他拿出两张图,第一张是斥资两亿元、装修得富丽堂皇的某重点幼儿园;第二张是田埂边满脸泥巴的学龄前农村娃。
朱教授尖锐地说,“中国的幼儿园是全世界建得最好的!”
他到美国访问,发现有些著名的幼儿园是建在地下室里的。但是,在学前教育“超前”发展的中国,有三分之二左右的家庭,却无法让幼儿接受一年以上的学前教育,其中高价幼儿园过多、平价幼儿园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机构更加短缺。
不管是学前教育还是大学和研究生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决定因素,往往并不在大楼,而在好的教师和良好的教学模式。因此,很多幼儿园大搞硬件建设,不能排除是以此为砝码,向儿童家长收取高额费用。如今许多地方的幼儿教育费用,并不亚于多年来受到家长和舆论诟病的大学收费,但前者的社会关注度远不如后者,原因正在于幼儿教育收费多是一种市场行为。
然而,幼儿学前教育的高费用,导致社会公平性严重受损。在北京,普通的一个幼儿园,平均费用每月在七八百甚至千余元已很常见,如果全托,费用还会更高。而北京市民的收入又如何呢?据权威统计,今年1月至11月,北京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344元,同比增长13.6%。全年收入估计可达2万元。如果是一个三口之家,只有一个人工作,则幼儿教育费用将占全家收入一半以上;如果两人皆工作,也占了四分之一。这还是收入在全市平均线以上的家庭,平均线以下的呢?
不过,幼儿园高收费也有特例,那就是一些政府机关下属的幼儿园,这些幼儿园不仅设施良好,而且收费也较公道,其原因在于政府财政的额外照顾。去年媒体曾报道,广东财政一年拨给五个机关幼儿园钱高达3600万元。然而,财政的额外补助并没让这些幼儿园承担额外的社会责任,它们大都向普通公众紧闭大门。
无论是市场化幼儿园的高收费,还是政府机关幼儿园的高门槛,它们都是对学前教育公平,对教育平等权的伤害,它影响的是整整一代人的身心健康。根据2005年的统计数字,国内18岁以下随父母流动的有儿童2000万人,留守在农村的也有2000万人。这一数字约占全国儿童总数的10%.其中,就有大量学龄前儿童。这么多的孩子,失去父母的呵护;即使父母在身边,也由于工作繁忙,无法整天陪护照料,由此带来情感上的荒漠化。心理学上有句话叫做“三岁看老”,三岁孩子的性格养成,将影响一个人的终生。若他们不能及时得到学前教育的集体温暖与呵护,不能得到来自幼儿园的同伴、老师的情感填补,他们将来会以怎样的态度看待世界和自己?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而学前教育则是起点上的原点,其重要地位不容小觑。
不少国家已把学前教育纳入免费义务教育范畴,在中国,达到这一目标尚需时日,不过实现学前教育的公平性却是完全可以马上着手突破的事情。国家可以就此专门立法,改变学前教育目前混乱的市场化状态,加快政府下属学前教育机构的改革步伐,确保学前教育的机会均等和低门槛。在眼下,各级政府应该给那些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以及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儿童以特殊的照料。正如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所要求:暂时或永久脱离家庭环境的儿童,应有权得到国家的特别保护和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