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波:母性的光辉与智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6日 08:50  新浪育儿  

  

  ---谈郑春华的幼儿文学创作

  在我看来,郑春华从事幼儿文学创作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除了外在的环境因素,更主要的是她的禀赋和努力。

  大家常谈起郑春华当过幼儿园老师,是的,但仅仅两年的这段经历,与其说是她积累了创作素材,不如说这段经历唤醒了她对自己生命中母性的切身体验,进而善用其文学天赋的才智,终于使她踏上文学之路。

  踏上文学之路的初始,她还是一个小姑娘,但她娟丽清秀的气质和对生活的敏锐感受,使她更加接近文学的情调。这个阶段,她以创作童话和儿歌小诗为主,这些短小的篇什,却充分显示了郑春华的创作风格,这就是清秀淡雅,意蕴悠长。那时候,我一次次阅读她的《跟着夏夏的小黄叶》。我的阅读,不是研究,不是评价,甚至也不是单纯的欣赏,而是感受那种情调。我已经忘记了我阅读的是一篇幼儿童话,我只是在感受着生命中弥足珍贵的友情,近而联想到亲情、爱情,以至于让我觉得,人生的价值就在于享受至爱亲情,那是我们生命的营养。

  时间过去了二十年,我仍然常常回忆起那时的感受。今天,我在这个郑春毕作品研讨会上,重温多年前的阅读感受,如果提升到理性的认识上来看,我认为郑春华幼儿文学创作的可贵之处,是凸现了她以母性的生命体验为底色的艺术特色。

  阅读她的作品,常常让我心情欢快,意气欣欣。因为我已经感受到了作者在创作中展示着她母爱的情怀,同时也在享受着这种情怀。

  此后,她转入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创作。这是郑春华里程碑式的作品。用作者的话说,这部作品的问世,是她创作的“一次真正的觉醒”。这种“觉醒”,首先是自信心。这种自信心不是盲目的,它源于对生活阅历的积累,源于对文学创作的悟性,但对于郑春华来说,更重要的是对于自己心灵世界的艺术把握。作家的心灵世界永远回响着孩子的欢歌笑语,孩子和作家之间,永远有一种相互的期待。这一切,都是作家创作的动力,也是作家创作的灵感。我想,郑春华已意识到了这种相互的期待。

  就是在这种相互的期待中,郑春华开始了她的《非常小子马鸣加》的创作。这是她创作的又一次飞跃。

  她的飞跃,让我们更加看清楚了作者创作的一种姿态。我想起郑春华的一段往事:她在波兰,看到当地的孩子在晚霞中,在草地上自由嬉戏。她想起中国的孩子,在沉重的课业压力下,他们失去了真正的童年。这种反差,使她潸然泪下。这种姿态,表达了她对中国孩子的极大关爱,表达了她对儿童文学的绝大诚笃。

  在我看来,儿童文学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把真正的童年还给儿童。

  郑春华在她的《非常小子马鸣加》中,她将马鸣加们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都储之心底,深入思考,细细寻绎,抚爱不倦,流入笔端。马鸣加的故事,没有那种连峰叠浪般的大起大落,也没有那种戏谑搞笑的噱头;它像清澈见底的小溪缓缓地流着,这就是她这部新作的特色,这是細节的力量,是作家思考的力量。马鸣加的许多故事,无不是最平凡的故事,但又无不是最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有成长中的喜,也有成长中的忧,还有成长中的痛。但读了马鸣加的每一篇故事,都让我们的心宁静而自由,以便真切地感受,深入地思考。这种审美阅读的快感,与阅读曲析的情节、淋漓的嬉笑是不同的,它带给人的是绵长的感动和細密的思考。这种文学风格与我们称之为“快乐的文学”,绝对是并行不悖的。

  思考郑春华的创作历程,我看到了一位作家的责任、智慧和母性的光辉:

  她因母爱的光辉而使写作更加精致,她因写作的精致而使母爱更加智慧。

  郑春华的创作,特别是她的幼儿文学创作,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

  我想以惠特曼的一首短诗结束我的这篇短文:

  我看见睡着的婴儿,在他母亲的怀中蜷伏着;

  睡着的母亲和婴儿---在静默中,我研究着

  他们很久很久。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