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思考:童谣会不会消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9日 08:17  广州日报大洋网  
白话儿歌还有几多细路哥识唱?
如今的孩子模仿能力、学习能力都很强

  点题读者:

  大洋网友麦小姐

  我是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广州人,记得小时候上幼儿园时,每个小朋友经常会哼上几句广州童谣,像《月光光》《落雨大》等。这几年亲戚朋友聚会,却发现孩子们都不会唱广州童谣,甚至听都没听过,有些朋友的小孩甚至连粤语也不会说,反而英文儿歌大家都会唱,到了我们孩子那一辈,广州童谣会不会消失,哪里还能听得到?

  跑腿:包括广州童谣在内的本土民俗在少儿教育中被忽视的现象,已经引起了幼教人士和家长的重视,部分幼儿园在普通话教学的基础上,在课外活动和兴趣课上专门教授粤语和广州民俗,将流传多年的老童谣编上具有现今时代特点的新歌词,让小朋友能听得懂容易记住。专家指出,传统广州童谣中的内容离现在社会有些距离,小朋友不容易接受理解,只有通过改编才能使其普及发展。

  当年:童谣陪伴几代人成长

  “《落雨大》《凼凼转》当然熟悉,还有《排排坐》《鸡公仔》《点虫虫》……这些童谣现在几乎听不到小朋友唱了。”提起广州童谣,1977年出生的陈嘉敏马上说出了十几首:从牙牙学语时起,外婆就握着她的小手唱“点虫虫,虫虫飞,飞去荔枝基”,或者逗着她唱“摇摇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唔系企(不在家),自己舂米自己食”,妈妈也经常唱“嗳姑乖,嗳姑大,嗳大姑仔去后街”的摇篮曲哄她。

  待大一点时,巷子里七八个小孩子一起玩耍,隔壁家的姐姐就领着大家唱“排排坐,吃粉果,猪拉柴,狗烧火,猫儿担凳比姑婆坐”,后来上了幼儿园,几十个孩子在一起,有了改编的童谣,像“河边有只羊,河边有只象,河边有只马骝仔(小猴子),好似你■(那)样……”直到长大后,嘉敏才知道这是国外的圣诞歌。

  而男孩子喜欢的童谣就有“战斗”色彩,1982年出生的莫志彬至今还记得很清楚,如“大笨象,楂枝枪,去打仗,打完仗,返嚟食碗辣椒酱”,“点指兵兵,点着谁人做大兵,点指贼贼,点着谁人做大贼”等等,儿童游戏“猜呈沉”、“伏垒垒”、估手指、骑牛牛、打波子、跳橡筋、飞麻鹰等都配有童谣,为游戏增添了不少趣味,“小时候我们一边玩游戏一边哼着,十分好玩”。

  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作家曾应枫表示,在民间流传的本土童谣经过专家整理发现有上千首,其中广为流传的也有三十多首,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出生的广州小朋友都是哼着童谣长大的,或多或少都通晓几首地道的粤语童谣,可以说童谣陪伴了几代人成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