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中心 > 正文
日本图画书世纪展--岩崎知弘和日本图画书发展”北京举办了展览,有机会亲眼看到岩崎知弘的作品及直观地去了解日本图画书的发展历程,非常难得。借展览之机,我们特邀日本安昙野知弘美术馆副馆长竹迫祐子、蒲蒲兰绘本馆中西文纪子、中央美术学院杨忠做客聊一聊日本图画书发展及岩崎知弘创作。
视频:岩崎知弘和日本图画书世纪发展历程 媒体来源:新浪育儿以下为访谈全部文字实录:
主持人李珂:今天我们很荣幸请到三位嘉宾,和大家一起谈一谈岩崎知弘女士,谈一谈日本的图画书,他们是安昙野知弘美术馆副馆长竹迫祐子女士!以及蒲蒲兰绘本馆资深图画书编辑、产品开发部总监中西文纪子女士。
中西文纪子:我是中西文纪子,你好!竹迫老师说今天很高兴跟中国的朋友们一起讨论图画书的问题和岩崎知弘的问题。
主持人李珂: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的杨忠老师。
杨忠:各位大家好!我是中央美术学院的杨忠,再一次能够在新浪与各位发烧友谈日本的图画书和岩崎知弘的艺术,非常高兴也非常开心。
主持人李珂:说到这个展览,我们就不能不提一下知弘美术馆,知弘美术馆其实是为了纪念岩崎知弘女士而建立的,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图画书专业美术馆。我们现在首先想请竹迫女士跟我们谈一谈岩崎知弘女士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她会是一个怎样的女士可以让人们为了纪念她而专门成立一个图画书的美术馆,这在日本甚至于在亚洲应该都是非常少见的。
竹迫祐子:知弘美术馆是1977年成立世界第一家专业的图画书美术馆,岩崎知弘女士留下来9400多幅作品,其中大部分是画儿童的。她去世之后,很多人都喜爱她的作品,想看她的画,提出了这种要求,成立一家公立的美术馆,当时在日本几乎没有人把图画书的原画看作艺术品,所以没有一家美术馆答应给岩崎知弘的作品办展览,于是就考虑既然没有美术馆答应展出原画,那就可以自己建立一所专门的图画书的美术馆。岩崎知弘这个人留下来9400多幅作品,绝大部分都是画儿童的。为什么画这么多的儿童呢?
岩崎知弘生于1918年,1974年去世,55岁。她的人生几乎一直在画画当中。她的父亲是军人,母亲是个教育者,所以她战时一直没有机会知道战争的本质。二战结束之后,她知道了战争的本质,她想创造没有战争和平的社会,再也不要让我们的孩子们送到战场,再也不要让孩子们拿枪。所以,岩崎知弘的很多画儿童的作品当中充满着她对和平社会的愿望。她留下一句话:希望全世界的孩子都能够有和平的、幸福的生活。知弘美术馆把她留下的这句话和图画书的画展,这两个作为美术馆的理念进行各种活动。
主持人李珂:其实我还听说过岩崎知弘女士被称作“凝视孩子心灵的画家”。我想问一下竹迫女士,您是怎么理解岩崎知弘女士这样一个称谓的呢?
竹迫祐子:大家都称岩崎知弘是凝视孩子心灵的画家,我不知道她本人是不是这么想过,但是在读者的心目当中她就是这样的印象。比如说在中国以《窗边的小豆豆》为著名的黑柳彻子,她在岩崎知弘生前前是不认识她的,但是她在报纸上看到岩崎知弘去世报道的时候,她后来说第一次接触我不认识的人去世的报道而流泪。所以,在很多读者心目当中岩崎知弘就是这样一位画家。
岩崎知弘什么地方让这么多人有这样的印象呢?我认为孩子童年时代各种各样的喜怒哀乐,在她心目当中是都记得非常清楚的一位画家。很多人看了以后直接能够感受到孩子每一刻的感受,就像自己的事情一样,直接反映孩子的心情。战场的孩子们是一样的,在战场的孩子的痛苦、悲哀就像是自己的事情一样的感觉到。这样能够跟孩子的心合为一体,是这样的特性。因为是这样的画家,才能够画出那种画。所以,可以说她是非常爱惜孩子心灵的一位伟大的画家。
主持人李珂:刚才竹迫女士提到像岩崎女士在表示战争的时候,表示战争的孩子仍然是非常圣洁、幸福的感觉。我们知道在战后其实很多艺术家表达出自己对战争的感受和反思,但是很少有岩崎知弘女士那样,在描写战争的时候仍然把孩子描写得非常圣洁、温暖、幸福,这和她本人的经历是否有关呢?
竹迫祐子:岩崎知弘最后一部作品叫做《战火中的孩子们》,快要复印的时候,岩崎知弘提出了一个要求,要加上一幅画,就是《火焰中的母子》那幅画,一个小男孩跟妈妈一起被烧掉了。母亲为了保护孩子,特别可怕的眼睛,睁大眼睛看着火焰的方向。但是孩子是相反的,还露出比较温和的表情。我认为岩崎知弘这幅画里边要表达的是家长的责任,只有大人有这种爱和这种信任,才能够让孩子有表情上的光辉。
主持人李珂:岩崎知弘女士应该是在日本的图画书界非常有地位,我想知道您第一次接触到岩崎知弘女士,那是在做编辑之间还是在做编辑之后呢?
中西文纪子:其实是在参加编辑工作之前,我从小的时候就接触过。一开始是小时候就看过一些她的作品。我在中学生的时候,已经有了知弘美术馆,它有关的小藏品,包括信纸、小本子,比如在我的同学当中,可能没看过她作品的同学都非常喜欢她的画。
主持人李珂:刚才中西老师和竹迫老师都给我们简单介绍了岩崎知弘女士的生平,我下面反问一下杨忠老师,因为其实您在日本留学多年,作为一个中国的读者,您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知道岩崎女士的呢?
杨忠:其实岩崎知弘的了解,我最开始是1998年留学到日本。因为那个时候其实语言也不通,也没有一定要去学习图画书方面的知识,但是日本这个国家,你住在哪个地方,这个区或者是这个县都会有国立的图书馆,这个图书馆你随时都可以去看,可以随时借很多书。当时去了之后,看到他们有一大部分是专门为儿童准备的图画书的专栏。在那里面,可能我跟文纪子正好相反,我更注重看她的技法,因为我是属于刚大学毕业,大学生毕业过去,那时也没有当母亲。在众多的书里面,我就去选择,但具体哪本书现在我记不清,但当时拿到其中有一本,也是借回来看的一本书,就是有知弘女士的作品,当时就觉得她的速写,她的线条的柔软感,可能从我们专业的角度来说,非常喜欢,非常简洁、简练。可能到现在再看她的作品的时候,由于做母亲,可能更打动你的是她所传达的一种温暖,不仅仅是她画得很熟练,她的造型功力很强,能够几笔就把那么小的小孩子表现得那么活灵活现。后来再一点点的深入了解之后,我就更加能够被她画面之后的故事所打动。
主持人李珂:也就是说您刚到日本接触岩崎知弘女士作品的时候,其实那时还没有定就要研究图书书这个方向?
杨忠:那个时候没有,其中包括岩崎知弘的作品所打动我,因为那个时候有很多很优秀的作品,那个时候自己想我一定要好好深入了解,谈不上研究,去了解、去学习日本图画书领域的知识。
主持人李珂:想问一下竹迫祐子女士,刚才说到了岩崎知弘女士的很多作品,刚才也问到了杨忠老师,她说因为喜欢岩崎知弘老师的一些作品,所以进而了解到还有这样一个知弘美术馆,想请您介绍一下,严重知弘美术馆除了对岩崎知弘女士的作品介绍外,后来还不断收藏了世界各地的非常著名的图画书,而且不定期的举办主题的展览,能不能够谈一谈美术馆历时已经30多年了,在这样的一个发展历程中有什么样的故事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竹迫祐子:1997年的时候知弘美术馆开馆的,但是岩崎知弘的遗嘱一的所有的作品和他的著作权的一部分分给了美术馆,之后按照各种各样的主题来计划执行各种展览。经过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得知了图画书的原画不受到应有的尊重,这种现象不仅仅是日本的现象,而是世界,包括图画书非常发达的欧美国家也是,亚洲国家更加的悲惨。不仅仅是知弘的作品或者是日本的作品,而是优秀的全世界图画书作品把它保存,然后传达给下一代,是不是我们的使命之一呢?我们这么想,然后开始慢慢的收藏全世界的图画书作品。
这种我们踏踏实实的活动,慢慢慢慢的传达给世界各地,越来越能够得到世界图画书作家的支持和支援,之后我们收藏的速度也就加快了。这种活动过了30年,以后为了今后为图画书文化作出贡献的人们,我们能不能帮助他们,尤其是这几年增加亚洲国家的交流,不仅仅是介绍岩崎知弘的作品,而是图画书的文化、图画书特有的表现,这些事情让各个国家更多的人们知道,比如在中国更多的图画书工作者为有中国特色的图书书作出自己的贡献。
主持人李珂:其实美术馆的宗旨就是希望公众能够接触到更多更多很好的图画书作品,但是在美术馆成立之初的时候,公众是否能够把代表着亲子阅读的这种图画书和艺术相联系起来呢?估计那个时候大家还建立不了这样的一个连接吧?
竹迫祐子:知弘美术馆到底是否在图画书和艺术之间搭起桥梁呢?这个我还是有点保留意见。因为我们一直认为,这种图画书的欣赏方式本身就是艺术,并不是遥远的概念。人们怎么认为呢?可能至今还是有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想法,但是首先图画书本身是一种艺术,这种概念可能慢慢慢慢的普及了。在哪里?搭起桥梁呢?因为图画书美术馆跟以往的美术馆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可能以往的美术馆在人们的心目当中那种崇高的比较遥远的存在,但是我们一直以来强调的是比较轻松的可以过去玩的那种很轻松的美术馆。通过我们的努力,可能人们对美术馆本身的概念起到了扩大的作用。
主持人李珂:就是说其实美术馆,岩崎知弘女士的美术馆其实是想给人一种很轻松的,和其他的我们原来理解的艺术馆是不一样的,是这样的一个感觉吗?
竹迫祐子:在日本,大概这十年人们对美术馆的概念也逐步逐步的有所变化,但是以前美术馆是那种去学习画画的地方,或者只有美术基础的人才能够享受的地方,可能人们心目当中有这种概念,一去就是特别紧张的一个行为。但是图画书这个东西本身就是亲子共读的,对每个家庭特别亲切的东西,既是很高的艺术品,但是又是可能很亲切的作品,所以这样更多的人们能够解放心灵,享受的一种空间,在这种对整个美术馆概念的变化可能我们能够起到的一定的作用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