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轻母亲李春凤在浙江打工5年,半夜梦见6岁儿子全身是血,与老鼠争食……第二天,她竟独自骑着摩托车,从温州奔走2000多公里回到重庆黔江,耗时6昼夜。一路上,她把自己装扮成男人,只喝了半瓶矿泉水、住了4小时旅馆……近段时间,这位“英雄妈妈”的事迹在黔江广为传颂。回想起自己“千里走单骑”,她连连苦笑:“太冲动了,太冲动了……”
感动
母爱让我们泪流满面
“平时看李春凤有点弱不禁风,没想到她为了儿子,竟然能做出这样的事!”邻居的评价让“英雄妈妈”也连连苦笑:“太冲动了,太冲动了……”之所以如此“冲动”,缘于一份“母爱”。
本来,6岁是该享受父爱母爱的年龄,6岁儿子理应在父母身边,是什么让她母子俩分离?不管是社会城乡二元结构还是城乡一体化转型时期,甚至是一个“穷”字,都应该让我们对农民工家庭的团聚,对农民工子女缺乏父爱母爱更加关注。骨肉分离,在构建和谐社会里,永远是个不和谐的音符。然而,它却一直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令人纠结。为了团聚,为了回家看儿子,“英雄妈妈”让我们既喜又忧。喜的是她一路顺风,如愿以偿;忧的是不知还有多少母爱这么“傻”。52岁的沈孝莲第一次从涪陵到重庆探望收破烂为生的儿子,回家时为给儿子节省车费,因走错路而徒步走了18天。还有大学生小唐因喝了1斤半白酒,不省人事,急得他的母亲半夜翻山越岭,走了10多公里山路,坐了13个小时的火车,从陕西赶到武汉等等。从这些母爱的“傻”中,让我们看到了伟大的母爱。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在危难时刻,母爱常常会引发人们对情感的震撼和思想的冲击,引发人们对现实生活、社会、家庭,乃至生命价值的深层思考。但平凡造就的伟大,更令人刮目相看。正如鲁迅所说的:“我是在平凡中寻找伟大,而不是在伟大中寻找伟大。”平凡的母亲,伟大的母爱,既表现了真挚的母子之爱,又昂扬着时代的激情,怎不令人感动得泪流满面呢?
吕左昆
遗憾
英雄妈妈刺痛人心
李春凤为什么不坐火车,偏偏骑摩托车?从报道来看,也许她买票并不难,关键是她想把摩托车托运回家,考虑到运费就得300多元,再加上路费,总共需要600多元,月工资才1200多元,心里惦着儿子,赶路心切,舍不得花钱,宁可多吃苦,她才毅然驾驶摩托车踏上漫漫征程。平均每天骑行300多公里,不知吃了多少苦,真是人穷志不短,让人肃然起敬。
或许某些人对她这种做法嗤之以鼻,说她舍命不舍财。请不要笑话农民工兄弟姐妹爱财如命、太抠门。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农民工一个汗珠摔八瓣,挣的是血汗钱,知道钱来得不易,才更懂得珍惜,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来花,怎能不省吃俭用、处处算计?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外打工者往往上有老、下有小,为了打工挣钱,不得不远离家乡、远离年迈苍苍的父母和嗷嗷待哺的儿女。一年甚至几年回一次家,儿女却相见不相识、怯问客从何处来,这样的现实,不知让多少年轻父母黯然神伤和心碎啊。广大农民工长年累月漂泊异乡,和亲人离多聚少,只能把辛酸压在心底。他们不是不想回家,是路费昂贵而又一票难求阻挡了返乡路。李春凤的壮举,让我们见证了母爱的伟大,见证了农民工的勇敢、乐观、自信、坚忍和坚强。
我们不是农民工,但我们的先辈可能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而我们的亲朋好友也可能就是农民工的一员,农民工就是我们的兄弟姐妹,那就让我们多给农民工兄弟姐妹一点理解、尊重和关爱吧。眼看春节就要到了,农民工兄弟姐妹都能如愿以偿买到车票回家团聚吗?衷心祝福他们。
刘奂明
思考
冲动背后是无奈与辛酸
“千里走单骑”固然有冲动的成分,但在笔者看来又不只是冲动,应该“读懂”冲动背后的那份无奈与酸辛。表面上,这个壮举由一个偶然的“噩梦”所引发,实质上,“日有所思”才会“夜有所梦”。为啥做的是“噩梦”而不是“美梦”,还不是出于对儿子境况的深深担忧!从某种意义上讲,“千里走单骑”背后折射出来的其实是社会之痛。
一方面,生活所逼只得出外“打工”,公婆年迈儿子又只得“全托”。据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5月,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约为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4000多万人。部分留守儿童已经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高危人群。试想:如果社会对留守儿童足够重视与关爱,可以让在外“讨生活”的父母足够放心,李春凤没有了“后顾之忧”又怎么会做“噩梦”,怎么会如此“冲动”呢?另一方面,横亘在李春凤们面前的还有那难以撼动的城乡二元体制。按说,既然想儿子,把儿子带在身边就是了,但父母本人在城里“打拼”已属不易了,如果儿子再来生活成本岂不更大?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福利哪一个能与城里人相比?
“千里走单骑”还骑出了农民工“回家难”之痛。“回家难”更多的是贫困造成的。为了省钱,有“暴走老爸”步行千里回家给孩子交学费的;为了省钱,有春节想回家却又不敢回家,成了“恐归一族”的;为了省钱,有组织十万农民工开摩托回家“千里走多骑”的……回家难,特别是春运期间“一票难求”,不知让多少农民工为之愁肠百转。
“英雄妈妈”千里走单骑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感动,更多的是沉重的思索——“千里走单骑”折射出来的“社会之痛”何时消弭,“李春凤”们何时才不用如此辛苦。
张良图
评判
值得赞赏不宜效仿
这个新闻故事,无疑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母爱似海的母亲形象。说她是“英雄妈妈”,一点也不为过。这场现代版的千里单骑,较之《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和张艺谋电影中的高田,一点也不逊色,甚至更加感人。你想,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武艺高强,一般人奈何不得。可这位妈妈就不一样,她只是一位柔弱女子,为了壮胆,还将自己伪装成一个男人。如果不是思子心切,她敢于如此冒险吗?
固然,母爱值得赞赏,但她的此次选择,却确实是冒险之旅不宜效仿。不说别的,单就“安全”而言,就和我们的生活经验相去甚远。“万一”——我是说“万一”出了问题,母爱愈深,那就悲戚愈惨,只会留下无尽的思念和悔恨。那时,母爱就成了事故的推手。从这点上说,我们应当从这个故事中读到民生的艰难和无奈。而这位年轻的母亲,原本也是想坐车回家的,只是因为托运摩托车需要300多元,还要把车拆开,加上自己的路费一共要600多元,回家组装摩托还要花钱,于是才改变初衷而选择单骑回家的。不难想象,一个平日里为了省钱,洗澡用肥皂、洗头不用洗发水而用洗衣粉的妈妈,花钱会是何等的心疼。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百姓疾苦声”,这是温总理常用的一句古诗。亦因此吧,他才反复强调“穷人经济学”。认为“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也就懂得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对照温总理的教诲,我们是否也应把这位母亲鲁莽的选择,看成是穷人的经济学呢?看成是百姓的疾苦声呢?
雷钟哲
■担忧
留守儿童是打工者的心头之痛
劳动力的跨地交流,为劳务输入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促进了当地的发展,也为劳务输出地带来了资本流入和新鲜观念。但随之而来的“留守儿童”问题正成为外出务工人员心头之痛。当我们的官员总是在嘴边念叨着“以民生为重”时,殊不知这就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急需解决的民生。弱女子的行为越是悲壮,恰恰越能说明民生之脆弱。
回到家的李春凤终于见到了儿子,也终于病倒在床,念叨着自己绝对不再如此冲动了,只是不知道她还会不会再次外出打工,如果是,当她再次思念孩子时,面对不可承受的票价,是否还会做出一样的选择呢? 高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