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虎妈战歌》)中英文版本全球同步发售。作者是华裔第二代美国移民,耶鲁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蔡美儿。这本自传体式的回忆录,介绍了她如何以严苛的东方传统教养方式来抚育两个女儿。
书中指出中国父母得以“成功”的三大特质:不理会孩子的自尊心;认定孩子必须孝顺父母;坚信小孩子不懂事,需要父母指引。虎妈订立的十大家规,以及许多看似苛刻的教育方式,令许多美国父母甚至中国父母无法接受,譬如:每科考试成绩都要拿A、不准看电视、不准参加学校社团活动、琴练不好不许吃饭、达不到要求就骂女儿是“垃圾”。
尖刻的言辞,魔鬼式的教养方式,引发了美国教育界关于中美教育方式的激烈讨论。随着《时代周刊》的参战,讨论步入了高潮。美国媒体一方面以比尔·盖茨等美式教育的成功符号来安抚群情激愤的民众;另一方面,未雨绸缪地反思,过于宽纵的教养方式,是不是美国中小学教育体制失败乃至经济疲软的根源。
出于对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关注,更出于对自己孩子的关爱,美国人的心成功地被“虎妈”俘获了。然而,在本该是“母老虎”聚集的中国,她却没有找到太多知音。
中国著名海归洪晃直斥蔡美儿像“地狱老母”,她表示:“我在中国所认识的诸位母亲中,没人会像她那样对待孩子,身为法学教授的蔡女士在自命不凡这方面,可算是孤芳自赏了。”
许多中国母亲,一旦有钱有门路就恨不得把几辈子供养花在子女身上,好将孩子送进美国大学念书,接受在普世观念上更为先进的教育——实际上美国的文凭确实比中国的管用,唐骏已经很好地告诉了我们这一点。心底里对本国教育叫苦连天的同时,不认可“虎妈”形象,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这是一种相当有趣的现象,中国的母亲学美国的自由宽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更多些创造力和想象力,多些自由发挥的空间;美国的母亲学中国的严厉和纪律性,希望自己的孩子基本功能更扎实些,能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种种暗流。“生活在别处”的诗意梦想,“围城”的现实困境,相互交叠,于是有了对“虎妈”或苛责、或崇拜、或贬斥、或宽容的纷繁复杂的声音。
在对这本书发表见解或急忙忙实践之前,也许,我们该通过各种声音,看看观点背后写书者的初衷。不理会作者本意,只从自身的经验出发,就无法理解辗转于菲律宾、美国的移民处境中的中国人切身体会到的严教优点,也无从领会蔡女士写这本书时无私无畏的勇气。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三小姐探春在王熙凤生病时,顶着丫环老婆子说闲话的压力,毅然决然执掌府中事物,为的是什么?是容忍不了那一盘散沙的混乱,担起了“海胆”的责任。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正是出于对生活、对这个世界无限的热爱,蔡女士才会将自己的经验写下来,以飨世人。
蔡美儿出过3本著作:从最初的纯学术论著,到对亲人所遇事件的法学反思,最后有今天这本耗费了十余年心血的育儿回忆录。从书写内容的轨迹,可以看出,作者如何一步步走出纯学术的桎梏,热心关注现实的生活。因此,用“得A的当学者,得C的当富豪”来反驳虎妈,是毫无道理的。得C的永远都无法成为学者,而得A的实际上很多都是富豪。严教的要求,在于得高分,但目的却不在于此。虎妈关注的,是不妥协的精神和生活的高起点。诚如书中所说:“决定采取一种混合的方法。孩子在18岁前,按照中国的方法为他们构筑自信,并认识走向卓越的价值;18岁后再采用西方的方法,让每一个个体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路。我想这样可以两全其美。”
卢梭在晚年的《忏悔录》中,曾有过一番大胆的表白。他走到至高无上的审判者面前,果敢地大声说:“请看!这就是我所做过的,这就是我所想过的,我当时就是那样的人……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
无独有偶,虎妈在接受媒体访谈时,也有过同样的果敢:“我在家里并不占优势,我丈夫杰德就是一个有犹太血统的美国人,要求我不要太严。我和他签协议让他不要干预我对孩子进行中国式教育,我问他,你是否有更好的教育方法?没有,请配合我。”
没有?请配合我!
东方传统的教育方式也好,移民不屈的精神也罢,方法本身并没有错,关键在于使用方法的人。虎妈在远离本土的异域,将许多人行将遗忘的方式再现出来,这其中的执著、勇气以及点滴积累的经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 周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