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在家上学”后“在家考试”吗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7日 08:45  国际在线  微博

  有媒体称,目前许多家长对中小学教育有诸多不满,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存在大量学生在家上学的案例,涵盖幼儿园至高中的各个阶段。而其存在形式呈多样化:父母在家教孩子、亲朋把孩子集中在一起学习、小规模的私塾学堂等,其中有些已初具微型学校规模。(9月5日《中国青年报》)

  无论是因材施教、抑或教育的多元化,“在家上学”都是个好主意。最典型的范例是创办于1921年的夏山学校,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创办者英国教育家尼尔认为,“要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日本作家黑柳彻子所著《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巴学园,即以夏山学校为创作模板。正如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先生所言,“在家上学”这种实践,“顺应了社会结构分化、教育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对于增加教育的选择性、丰富性和提供高品质的教学,满足不同群体的教育需求具有重要价值”。

  看起来很美的“在家上学”能走多远、其理论利好又会如何在现实层面兑现?这个问题的考量恐怕离不开三个语境:一者,在教育制度无法华丽转身的时候,仅仅以“在家上学”来弥补差异化教育的缺漏,成本不说,空间有限、风险无限——恰如探索者所言,“达到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是我们最低的教学目标”,那么,这就注定了教育的内容与方向很难与传统教育有本质差异,“在家上学”之后,即便不想融入传统教育模式,仍得接受“集中考试”,因为“在家教育”再优秀,也无法提供专业而精良的高等教育,更甭提实验室等物质条件;二者,“在家上学”一旦规模化、风气化,它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要么是继续特立独行成为 “非法办学”的黑窝点,要么是在教育行政部门的主管下成为商业培训机构——而其自然本真的教育理念,必然会在操作中与现行教育政策相悖,妥协还是协调,是个牵扯面很大的问题;三者,眼下的这种“在家上学”,类似于民间的“拼车”、“拼养”等,不出问题,优点多多,一旦安全等隐患成为现实,则是组织者无法承受之重。必须看到的是,“在家上学”固然新鲜,但教育教学毕竟有其内生的规律——“粗放”是不是一定就会返璞归真、多元是不是一定就得打破一切另起山头……这些问题,或有待商榷,或还得经受时间、乃至时代的检验。

  “在家上学”是对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然而这种“补充”亟待在风险性与收益度上做出更现实的度量。教育的意义,需要追求形而上的幸福;教育的价值,也得恪守形而下的旨归。让“在家上学”从花拳绣腿回归为真功夫,仅凭倡导者、实践者的努力还是远远不够的。(邓海建)


分享到: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