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卡门·布尔巴诺:反思学校供餐(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4日 16:03  新浪育儿  
卡门·布尔巴诺卡门·布尔巴诺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儿童营养专家卡门·布尔巴诺发言:

  大家早上好!我的发言将关注1000天之后,也就是学龄前儿童以及小学阶段儿童的营养问题。斯考特(音译)昨天也谈到了,已经把我演讲的基调定了下来,感谢大家让我参加分组论坛。在此之前我想介绍一下世界粮食计划署,昨天我和大家有一个交流,被问到WPA是做什么的,世界粮食计划署是联合国的一个机构,是最大的人道主义援助机构,我们帮助政府在全球内帮助1亿多人,这里面80%是儿童,我们这里有一个指令和目标,主要是应对一些紧急行动,包括在海地的一些地震,天灾、巴勒斯坦的一些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最近的埃塞俄比亚的食品短缺问题等等。

  最近我们这个组织还从粮食援助转向帮助政府应对营养不良的问题,包括最近一些票据、现金转让这些形式,同时我们也向拉丁美洲等地区的母婴提供一些物资上的援助,我们还把这些项目和当地的农业生产商相结合,三年前一些国家借助与我们国际计划署的采购能力为他们介绍采购的农户,这是大致的情况。

  我们的干预政策包括资助母婴的营养问题,还有把营养援助计划(音)扩展到学龄前和小学阶段的儿童,我们帮助了2200万的儿童以及来自6个国家,其中150万是学龄前儿童和小学阶段的儿童。

  今天我要讲的内容是跟三年前和世界银行合作的学校供餐计划,去年被翻译成中文,这里我谈谈学校供餐的数据,从这部分反思。

  第二,我想谈谈这些项目实施的问题,以及项目的设计,这些项目的大规模推广,在不同国家的挑战和问题。这本书里谈到一个主要问题,也就是学校供餐和大家所用不一样,不是穷国家才采取的项目,而是所有我们有信息来源的国家都是这样的做法。可以看到红色是没有学校供餐的国家和地区,我们有信息来源的国家,实际上所有的国家都以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学校供餐,包括了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中低收入国家以及新兴经济国家以及低收入国家。

  学校供餐在非洲可能不太普遍,所以我们这个分析的结论是,那些最少受援助的国家是最需要受学校供餐的国家,昨天斯考特还谈到了学校供餐和营养状况的关系,尤其是有关于贫血和其它营养不良症状之间的联系。学校在供餐方面等方面涉及其它教育问题供讨论,它使得在人力资源、教育公平方面有所启示,在2008年燃料和石油危机,学校供餐被大规模推广,所以我们认为2008年学校供餐可以来回应学校的冲击,现在我们面对的是金融捶击,在美国奥巴马宣布要扩大美国学校的供餐项目和规模,在欧洲一些国家也在推广,所以学校供餐可以说是保障体系中的一环,作为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一个做法。

  保障体系的主要标准之一,也就是说大部分的穷人受益,(图)可以看到这幅图,橘色这跟线表明最贫穷的人口受到的货币援助的情况,在拉丁美洲,一些转让或者支持计划被用到了被贫困的人口,而一些奖学金项目可能受益的人并不是贫穷人口,而是富裕人口。学校供餐也是通过饮食来转让资源的一种方法。有许多项目的目标是不准确的,

  第二,学校供餐教育方面所带来的益处。

  学校供餐可以使早餐、午餐以及带回家的配给,指的是给小朋友在月末或周末带回家的配给。这有助于在入学、教学方面的认知能力,这些益处也是根据不同的形式,这些分类包括早餐、中餐以及带回家的配合,强化饼干、点心以及补充的餐食,还有除虫计划。对于入学和出席两方面对女孩的营养是非常明显的。教育成绩和认知能力方面可以看到,强化饼干和助餐是学校供餐影响最大的。午餐方面,也是斯考特昨天讲到的,对教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除虫也是,这两方面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很容易加入到学校供餐当中。

  最近这些年我们可以看到,学校供餐在不断地推广,在布甘达进行了调查,盖德华学校(音译)进行了随即供餐实验,可以看到教学成果不断扩大,并且一些项目被用来对受益的领域进行量化的评估,学校供餐对这些方面的影响是取决于教育的质量,个食物的影响完全取决于教学体系的质量,至于一些教材、师资的配置有很大的决定作用。所以学校供餐只是一个额外的元素,但不可能独立地发挥作用。由于学校供餐对入学有很大的影响,在非洲入学率非常低,在这种情况下,现金转移或学校供餐作为一种方式促进学龄前儿童加入更多的小学学习当中,这是对基础设施促进方面的作用。昨天我们还和斯考特谈到老学校供餐的第三个影响,就是对健康和营养方面的影响,我的同事刚才讲过,对于在营养方面投入最关键的阶段是两岁之前的前1000天对母亲也是一样,所以学校供餐对营养是受益的,但大家要关注一些更幼小儿童营养方面的投资。

  如果和除虫计划相结合起来,可以促进他们的健康可以改善他们的健康和教学效果,也有一些数据对于体力提升和蛋白质摄入研究。昨天我们谈到了学校供餐对于食物资源投入的影响,就是说如果他在学校能够享受到丰盛的餐饮就会影响到他在家里面的一些摄入,但也有相反的结论,在布甘达的实验发现,学校供餐对兄弟姐妹之间也有益处效应,减少了兄弟姐妹间发育迟缓的发生率,当然也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来证明这一点。

  我还谈到了学校供餐实施方面面临的挑战,因为这和中国是非常相关的。目前根据我的理解,中国有学校供餐,而且在大规模地推广。在其他国家大规模推行的时候面对一些挑起,尤其是政策和法律方面的挑战,许多项目被认为是与农业项目、教育项目相平行的,但它却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策和法律框架来实施,所以在这方面是个重点,我们和一些国家看一下政策和法律体制的挑战。

  另一个框架是制度安排,因为这些项目涉及到多个部门,这些部门除了教育部门之外都必须进行协调,所以建立一个机构的框架或机构的前头人是非常重要的,这个部门必须主要负责该计划的实施,不然的话有可能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不利的情况,同时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也非常关键。

  规模化。我们要达成送餐的规模化,并且把它和当地的食品生产相连接,这也是个挑战,我们如何把餐饮送到最需要的孩子那儿,需要涉及到当地运输条件和管理能力的问题,把一个国家购买食物送到另外一个国家,在运输当中设置很多的障碍,这样就会导致成本的上升,质量的变化。在需要国家比较关注当地的生产,当地的采购,对当地的经济也是很有好处的。

  分散化也是有益的,但是也有它的风险,比如说它在服务和不平等方面可能会有反效果,这就使得区域、地区层面或市政的层面有更多的责任,一些贫困的地区和市政可能在这方面的能力不足,他们的收入比较低,因为他们的项目执行可能比较差,这方面我们就需要增加中央政府的投入来解决这个问题。

  责任性和公用开支的追踪,有的国家采用大的供餐项目,他们经常有腐败问题,这个问题需要在项目的各个层面去解决,需要中央和地方的机制来追究项目的责任,我们也需要一些机制增加社区的参与,这样可以制衡项目当中学校和社区当中的控制力。

  记录成果,进行监测和评估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有些国家是依赖于外部的证据,需要对项目进行持续的评估。

  社区的参与度。

  最后我想给大家三个例子,是大规模推行在学校供餐项目的例子。

  印度是在世界上实施了学校供餐计划,是1.3亿学生参加,教育部负责的,规模非常得大,预算380亿美元,是中央补贴向上,国家级的预算,印度邦都参与的,因此这个项目是无限定的,是普通通用的。食品的采购和分发是混合性的,主食是印度的粮食公司进行的,所以这个主食直接由中央政府送到学校的,而当地学校自身负责买新鲜水果、蔬菜以及一些补充的食物,关键点包括腐败、问责问题、协调不力以及社区的参与度比较低,尤其是在贫困地区。

  巴西的项目也是一个大规模的项目,一共有3700万在校学生参加,也是普遍实施的,是国家教育发展基金出资的,它是一个具体负责这个项目的机构,有更多的在其它国家的项目但是都是由特定的机构负责项目的管理,比如说智利,项目管理主要是从区域来分的,负责食品采购和管理方面,在智利的这个项目也是比较普遍的。巴西这个项目还注重通过法律条款把当地生产和当地配送结合起来,法定是30%必须是当地采购,而且必须是一些小农户采购,这个项目得到了农业部的支持。这个项目有很强的社区参与,各部门进行了非常多的协调,但是有一些关键问题比如说地方采购仍然是个问题,分散化带来了一些不平等性,就像我昨天说的,巴西有些省份在这方面的问题比其它省更加严重,部门协调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因为巴西会把这个项目和其它社会保障项目联系起来。

  最后是智力的这个项目。这个项目非常得复杂,但目标非常明确,一共有220万在校学生参加,有一个特定的机构为这个学校供餐,国家供餐降雪基金,预算6.7亿,它和印度、巴西不同的是它外包的,烹饪、采购是向私人招标的,每两到三年招标一次,它有特定的人群,也就是说智利的政府有一些脆弱性的数据,这些数据非常得具体,因此他们可以指定哪些孩子来自脆弱的家庭,他们是在哪些学校,可以享受这些项目,但操作性比较低,因为整个项目是私人部门管理的,而且人均花费非常得高,还必须要加强对项目的监管,每年每个儿童的费用是不一样的,因此,把这些费用要标准化现在还是智利在解决的一个问题,但是有一些国际的标杆工具,比如早餐项目,每个孩子每年是50美元—60美元,有些项目比这个低,有些项目比这个高。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食品价格不一样,食品这个栏组合不一样,国家情况不一样,项目的行政费用。

  这就是我的演讲,很想最后和大家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交流。


分享到: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