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双独生二胎5年间申请量增长7倍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09日 08:43  现代快报  
权威数据权威数据

  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如今很多人已步入婚育年龄。随着双独生子女家庭可以生“二胎”的规定近日在全国实现了全覆盖,独生子女在政策层面步入 “二胎时代”。然而,当“多子多福”“子孙满堂”的传统观念遭遇城市生活高额成本和抚养孩子巨额费用时,是否生“二胎”就成为一个纠结的话题。现代快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这几年“双独”家庭申请生二胎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5年里增长了7倍,不过相对于当年所有的生二胎家庭来看,还是只占一小部分,去年也不过只占了11%。

  权威数据

  双独申请生二胎

  五年增长了7倍

  哪些家庭可以生二胎?其实,相关规定还是比较繁琐的,但大多数人只需要关注以下两条就够了。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有关人士介绍,一款简称为“双独家庭可生二胎”,也就是“一方为两代独生子女或者夫妻均为独生子女,只有一个孩子的”,主要针对的是城市人口;还有一款,女方为农村居民的夫妻 “一方为独生子女,只有一个孩子的”可以申请再生育一个孩子,主要针对的是农村人口。据有关部门的预测,2011年-2015年符合政策规定再生育一个孩子的夫妇比例将在11%-17%之间。

  如果符合政策,必须向女方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得到批准后方可生育。记者从南京市人口计生委了解到,2007年-2009年,南京每年批准的各种符合生二胎条件的家庭在3500户左右,近些年来呈增长趋势,2010年4000户左右, 2011年5500户左右。“双独”家庭的申请也在逐年增加,2007年85户,2008年121户,2009年188户,2010年321户,2011 年的最新统计显示已经有600多户了。

  单从这几年双独家庭申请生二胎的数量来看,增加很迅速,5年里增长了7倍,不过相对于当年所有的生二胎家庭来看,还是只占一小部分,去年也不过只占了11%。有关负责人指出,符合“双独”条件的家庭越来越多了,现在生育高峰期为70后、80后,这批生育主力中,独生子女渐多。

  生育高峰已来临

  新生儿逐年递增

  南京市计生部门前年曾对南京市育龄人群婚育意愿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希望做“丁克”家庭的占5%左右。在符合生育优惠政策可以生两个孩子的夫妇中,只有4.4%选择生两个孩子。

  不管生不生“二胎”,生育高峰却已经到了。据预测,2011年-2015年南京各年度的婴儿出生人数大约是6.5万、6.8万、7.0万、 7.25万、7.48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到2020年预计将达到10万人。这主要是因为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正陆续进入婚育期,外来人口的增多也导致新生儿出生数量逐年走高。

  生一个二胎

  49万够了吗?

  日前,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刊发了著名社会学家徐安琪的一份调研报告,称父母养大一个身体健康的孩子平均要花掉49万元。养一个孩子到底需要多大的成本?现代快报就给你细算一笔账。

  张女士大女儿今年5岁,小女儿3岁。当初生产时并没有考虑太多经济因素,但现在过起日子来,还是有点吃力的。

  待产怀孕期间的各类营养品就不算了,生产时如果想住个好点的单间,那么至少是800元一天。张女士生第二胎时,选择剖腹产,住院七天,花费 5600元,这个是无法通过生育保险报销的,只能自己买单。孩子出生后,婴儿床、玩具可以用“老大”的,但是奶粉、衣服现在肯定是必不可少,“现在谁还穿旧衣服啊。如果吃进口奶粉,打扮得漂亮一点,一个月平均是2000元。”

  到了二女儿两岁多的时候,上了早教班,两年1.2万元。除此之外,孩子不吃母乳后,身体似乎不太好,几乎每三个月就要生一次病,由于单位不予报销,因此近三年下来,也花了5000元钱。就这么算算大账,上幼儿园小托班之前,花费近8万。

  “吃可以多添双筷子,衣服省着点买,但教育投资是个无底洞。”张女士说,如果参照大女儿的标准,上民办双语幼儿园,每个月学费就要1300元,报兴趣班还花了几百。今年还想为两个孩子买个钢琴,这么一来,幼儿园阶段至少要五六万。上了小学和中学,虽然是义务教育,但是参照周围的朋友,

  花费20万是很正常的事情。

  张女士说,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大学这个阶段,朋友的孩子在南京一所民办高校就读,学费1.5万,生活费一个月1500,听说这还算节省的,即使这样,读书四年起码需要十几万。现在很多家庭想把子女送出国,这个费用又要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大学毕业后,新的烦恼又来了,一个孩子就业都难,再生一个还能找到工作吗?

  不得不考虑的还有房子。这是一个让很多符合条件的家庭断绝生二胎想法的重要原因之一。张女士的大女儿快上小学了,为了生活、接送方便些,一狠心在洪武北路买了套小房子,花去了90万。当然,作为一名中国式家长,很多人还会考虑将来孩子的婚房问题,这些都是不能承受之重。

  独生子女家庭

  是一种风险家庭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人口管理系副教授潘金洪认为,目前独生子女夫妇生育两个孩子有刚性需求。他认为,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脆弱家庭。如果孩子意外死亡、伤残、失能、失智、犯罪获刑等,将导致父母年迈后无法得到子女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关爱。

  潘金洪表示,鼓励独生子女生二胎同时还能防止下一代人口的快速萎缩。中国总和生育率已经降到1.3左右,这意味着未来中国人口将面临雪崩式减少和急速重老龄化,每过一代,人口减少40%,按此推算2300年中国人口仅剩2800万,而且新生儿童比例极低。人口老龄化将导致整个社会活力下降。

  潘金洪说,一些独生子女被娇生惯养,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与此同时,家长的期望值也很高。而生第二个孩子,对于家长来说,在教育时可以更加理性和从容,不会那么急功近利。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当然是生两个孩子比一个孩子好。如今的独生子女童年都缺少玩伴,在孤单中长大。他们长大后不太会去关心爱护其他人,反而有一种唯我独尊的心理。多子女家庭有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独生子女放学后只能在家看电视上网,而两个孩子从小在一起玩,很早知道了互相帮助,产生矛盾的时候如何互相包容。

  潘金洪建议,可以将目前国家现行的生育政策调整为全国统一的“补偿一孩,允许二孩,控制三孩”,并将这一政策延续到2033年前后。

  独生子女的孤独童年,70后、80后都经历过。一个人面对家里空荡荡的房子,摆弄自己冰冷冷的玩具,渴望别人的倾听……“我要让我的孩子有个弟弟或者妹妹,这样他们的童年笑声会多一些。”现代快报记者随机选择了四个“生二胎”的家庭,其中三个都是”双独“家庭,而他们生育第二胎的时间都在30多岁。

  □实习生 曹晴 现代快报记者 安莹 刘峻

  孩子,最初的束缚,最大的幸福

  [33岁的林女士和38岁的老公]

  孩子,最初的束缚,最大的幸福

  林立(化名)是一名老师,今年33岁,老公比她大5岁,在科研所工作。2004年,两人结婚,婚后两年,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

  “当时觉得带孩子好烦、好累。每到节假日,身边没有孩子的同事都出去旅游了,我当时都有点后悔要孩子了。”林立说渐渐地,女儿长大了,一家人一起去旅游,女儿总会发现他们看不见的风景。“现在女儿很乖,很省心。越来越觉得她可爱了”,经常会洗个水果送到她的手里,而且一定要看着她吃才开心地离开。有时她下班后坐在沙发上,女儿也会跑过来帮她敲敲背,给她讲自己在学校的事情。“我觉得自己真的很幸福,这些都是女儿带给我的。”

  不久前,林立的舅舅去世,她带着女儿去祭奠。“我的表哥是独生子,舅舅去世了,他一个人真的很孤独。”看着表哥一个人忍受着巨大悲伤忙前忙后处理丧事却无人分担,林立心里突然很凄凉,她想到几十年后自己的女儿也会像这样孤单,她就很害怕。于是,林立就把生二胎的想法告诉了老公。“为什么不生?我们的经济和精力条件都允许啊!”老公欣然接受。

  现在林立已经怀孕三个多月了,孩子将于今年11月份出生。有时候,女儿会突然拽住林立的手说:“妈妈,你不要吃太多。这样他会没位置睡觉的,会挤着他的。”有一次,林立开车带女儿出去玩,女儿指着林立的肚子问她:“妈妈,他多大了啊?”这可把林立问住了,当时女儿恰巧正在啃玉米,她就告诉女儿, “和你手里的玉米差不多大吧。”谁知道女儿兴奋地说:“那就叫他小玉米吧。”从此,女儿总是摸着林立的肚子“小玉米、小玉米”地叫个不停。

  有一种渴望,叫多子多福

  [36岁的钱先生和31岁的妻子]

  有一种渴望,叫多子多福

  钱先生今年36岁,有一个四岁的女儿,还有一个月,他的第二个孩子就要出生了。

  因为是生意人,钱先生经常去香港出差,经常会看到一个妈妈带着两三个孩子。最大的孩子总会帮妈妈拿一些东西,或是照顾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这是一种家庭氛围,独生子女家庭不会有这种体会。”钱先生的隔壁邻居家有一个独生子,去年儿子到外地上大学,家里就只剩下老两口,很孤单。他们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儿子从外地回来,两个人忙前忙后的。

  对于这个即将出世的孩子,比起钱先生,四岁的女儿显得更加兴奋。每次从幼儿园放学后,女儿总是会蹦蹦跳跳地跑到妈妈身边,摸着妈妈的肚子问东问西,还会对着肚子说“悄悄话”。每次钱先生和爱人讨论给第二个孩子起什么名字时,女儿也总会参与进来,有时她也会帮着起名字,“妈妈,他的名字就叫棒棒糖吧,因为我最喜欢的就是棒棒糖了。”

  “经济问题我们没考虑过,即使经济条件不好,我们也会要第二个孩子的。”钱先生说,房子、医疗这些都是一些外在的东西,是短期的,是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改变的。但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长久的。

  有一次,钱先生一家人外出旅游,女儿总是耍脾气,提一些不合理要求。现在女儿已经成为家庭焦 点中的焦 点,甚至有成为家庭“意见领袖”的趋势,为此,钱先生没少操心,经常在家发火。“如果有两个孩子,就会分散家人的关注力,她也能学会分享。”钱先生说。

  二胎,就这样意外到来

  [32岁的李刚和35岁的妻子]

  二胎,就这样意外到来

  李刚(化名)和颜颜(化名)是大学时候的校友。李刚在南京一家软件公司工作,颜颜则在河西一家科技园上班。

  2010年年底,颜颜发现自己怀孕了。“当时第一反应就是干脆把这个孩子留下来。”颜颜说。那时候,儿子已经准备上小学了。“在此之前,大宝宝曾经很认真的问过我们会不会给他生个弟弟或妹妹,我们很坚定地说不会。”一天下午,颜颜和儿子聊天,她试探性地问孩子:“妈妈给你生个弟弟好不好?”儿子听的时候有点抵触。让他们俩欣慰的是儿子很懂事,在接受了妈妈怀孕的事实之后,经常和别人说:“我有一个弟弟了。”

  2011年,小儿子出生了,四口之家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家里请了一个阿姨,外婆和奶奶轮流来。为了照顾孩子,她的睡眠每天只有三四个小时。“我一点都不后悔,作为一个母亲,辛苦点那是天职。”颜颜说。

  目前他们夫妻两人的收入一个月两万左右,房贷每个月还6000元,剩下的钱足够支配这个家庭的开支了。

  颜颜说,孩子上了小学之后,就不会像以前那么耗钱,几乎没有什么大额开销。现在小儿子的花费主要是奶粉和尿不湿。因为李刚在日资企业,同事们都会帮他从日本背奶粉、尿不湿回来,两样加起来每月1000出头。一个月下来,他们一家还能存5000多元钱,经济上没有感觉太吃力。

  老公是德国人,养孩子不是负担

  [34岁的陶女士和31岁的老公]

  老公是德国人,养孩子不是负担

  4月1日,在南医大二附院东院,陶女士顺利诞下了第二个“小公主”。1999年毕业后,陶女士去国外深造,工作五六年后结识了现在的德国籍老公,2010年,双方结婚,当年便生下了女儿。

  陶女士是70后,南京人,她出生的时候,国家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因此她就成了独生女。“我感觉是很孤独,没有兄弟姐妹,所以当我提出生产两个的时候,家里人很支持,很开心,而我的先生也非常高兴,因为从国外来说,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头胎是个女儿,今年也才刚刚17个月大,很漂亮。“我带大女儿出来散步,碰见的都是老头老太带孙辈,全职在家照顾的毕竟还是少。在中国,全职太太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偏弱,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不愿意放弃工作,觉得再生一个实在是太累人了。”

  经济条件对陶女士来说不算个问题。“我现在已经不上班了,而且至少三年都可以在家全身心照顾两个孩子。我虽然还是中国籍,也不打算加入德国籍,但两个孩子今后全都要入德国籍,在德国,这个家庭的福利都是跟先生走,也就是说,我以及两个孩子看病,除了补牙和整容,医疗费几乎全部由政府承担,而教育方面享受的福利也非常大。我先生现在由德国公司派驻到南京,收入也还令人满意,养两个孩子,应该不是什么负担。” □记者 刘峻 安莹


分享到: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