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提请社会正视“隔代亲”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10日 09:31  南方都市报  微博

  上周五,广场版刊发了《奶奶走了,我要多陪爷爷》以及《念念四季》等稿件。一声声,一句句,满纸都是辛酸泪,看得出来,孙辈们对祖辈的缅怀,都是发自内心的。看到这样的文字,我们既感慨,又感动。感慨于“隔代亲”现象是如此普遍,感动于孙辈们都能够怀有如此的知恩、感恩之心。

  但是,隔代亲现象却受到一部分人的质疑。他们认为隔代亲给儿童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多不利的“隐患”,乃至于影响日后的成长。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倾向于独立抚育、教育子女,但却因为生活经验的缺乏、生活压力的加大等,孩子的成长却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期望值,有时还引发三代人之间的家庭矛盾和感情危机。

  “隔代亲”是否真如洪水猛兽,需要全盘否定?在特殊的亲情社会里,我们需要对此进行一个有效、有序的梳理,以避免形成误导,进而使正常的人文伦理因人为的扭曲而无法弥合,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家庭的和睦。

  清明哀思见证隔代亲的重要作用

  绝少有老年人不特别亲自己的孙辈,可他们之中的不少人在青壮年时和儿女之间却不怎么亲。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隔代亲”。

  老年人的“隔代亲”,蕴藏着不少心理学上的道理。其实很多老人在儿女们年少时,并不是不想亲他们,而因忙于工作或生存生活等因素而未能顾及;而老人们现实大多有相当多的闲暇时间,潜在的“爱幼”心理自然会在孙辈身上尽情释放。祖辈与孙辈相处时,会因跟随着他们的活动而使身体得到锻炼,也会因跟随着他们的思考而运作头脑,以致忘却了心中的烦恼和忧愁,这样可以延缓身心的衰老。此外,老人的儿女们大多忙于工作等事务,没有多少时间陪伴老人;而有孙辈在身边,却能解除老年人的寂寞和孤独,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宽慰,甚至还会焕发起祖辈们尚未泯灭的“童心”。

  人心都是肉长的,感情也是双向的。正是因为祖辈们对孙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也导致很多孙辈会从心理上觉得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更亲近一些,自小培养起来的感情,也是深厚并不可替代的。一旦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去世了,就会让孙辈们异常悲痛,儿时的点点滴滴,会时常激起他们内心深处对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深深思念和怀念。在清明前后的各种悼念文章里,这样的情愫无处不在……

  在祖辈带大的孩子中,取得事业成功的也大有人在。很多人在感念祖辈时,内心深处都认同今日的成就,来自于当年祖辈的影响和熏陶,以及敦厚踏实做人所带来的益处。这个已经过去的清明节,孙辈们对祖辈们的怀念和哀思,除了表明隔代亲的普遍之外,还凸显了隔代教育的重要作用。(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东莞家长依赖老人带孩子引发质疑

  早在几年前,隔代亲教育的质疑声在东莞就异常的强烈。2008年,有政协委员以及东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等做客《政协议政厅》栏目,就“问题孩子”的教育问题进行专门探讨。针对东莞很多家长由于工作较忙,把孩子交给长辈去照顾和养育,不少人认为,隔代教育不利于孩子创新个性的形成。为了避免让孩子成为“问题孩子”,他们主张家长责任心要更强一些,不能将孩子倚赖长辈去教育,要重视亲子教育。

  质疑隔代亲会给儿童健康成长带来不利“隐患”的依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一些祖辈人生的坎坷经历,注定了他们对孙辈们的偏爱,这种偏爱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溺爱。爱得过分,就会阻碍孩子正常心理发育。宠爱的结果,使孩子自立能力不强,缺乏应变能力,以及不合群等等。其次,祖辈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几十年之前。在与孙辈的亲密接触中,他们的世界观无意中会隔代传播,以至增加孩子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接受难度。第三,疏远儿童与父母的关系,导致亲子的“隔阂”。祖辈对孙辈的溺爱与旧意识的隔代传递,父辈看不惯或从中进行矫正;父辈的管教,祖辈横加袒护与阻拦,这些都势必导致祖辈与父辈的矛盾。

  隔代教育并不是今日才出现的。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三世同堂以及四世同堂的家庭结构相当普遍,许多人都是在外祖母、奶奶以及母亲的三重教育下成长起来的———爷爷和父亲们在外主事,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止于“过问”。(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教育学者孙云晓说,教育是心智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灌输。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少年时的教育,与读多少书关系不大,而他所接受的上辈人的言传身教才是关键。社会发展到现在,女人和男人一样享有了工作的权利。女人从相夫教子的角色中摆脱出来,孩子被当作家庭的公共问题。此时的隔代教育中,由于母亲的退场,也由于退休制解放了老年人,孩子接受的往往是爷爷奶奶们的教育。这种工业时代的隔代教育大规模出现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那时,大批农业人口被招工进城,而他们的父母多半还在农村。所以,那个时代有很多孩子的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陪伴他们童年岁月的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这部分孩子日后进了城市,不能认同父母的排斥感与不能适应城市的自卑感一样强烈。因此,论者说,隔代教育,使这部分人中的很多孩子与父母间出现了感情危机。据说,80年代末盛行一时的“代沟”大论争,就是从这些孩子和他们的父母身上发端的。

  是否教育好与“隔代”无必然关系

  但实际上,孩子能不能教育好,与是否“隔代”无必然关系。

  清朝大画家焦秉贞作过一幅画:一个老人含着糖逗孙儿们玩,尽享天伦,其乐融融。今天,在中国的大多数家庭中,“隔代亲”比起古人来,则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传统中,享受天伦就包含着祖孙同乐。其实,之所以有对隔代亲提出异议的现象,主要是受西方育儿观念的影响。由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家庭结构以及伦理观念、风俗习惯的不同,他们很少有三代同居在一个家庭里的现象,因此,孙辈和祖辈接触的机会比较少,隔代养育的现象比较少见。有些人,总认为中国固有的东西都是落后的,他们的逻辑就是“外国人不这样,就说明这样不好。”殊不知,隔代亲有很多好处,归纳起来可以说是“三赢”。

  首先,隔代养育对孙辈的发育成长有利。对于夫妇双方都要外出工作的家庭,孩子由祖辈养育会比把孩子交给保姆相对更安全些,孩子也能得到更悉心的照顾。幼儿期(特别是上幼儿园前),孩子的身体发育相对于智力开发更要重要,保障孩子吃好睡好更有利于孩子成长。何况,很多文化水平不高的保姆也不能给孩子好的早期教育。(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其次,能够使孩子的父母解放出来。孩子的父母忙于工作,孩子由祖辈抚养,可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专心致志干好事业。上班族都有体验,每天工作回家再照顾孩子总有些力不从心,还常常因为工作紧张把负面情绪带回家中,造成对孩子的伤害。祖辈帮助照看孩子,做父母的就可以省去很多烦恼,精力和体力上也可以少些牵扯,有助于更好地投身于工作。

  再次,抚养孙辈对祖辈身心健康有利。和活泼可爱的孙子(孙女)在一起,不仅可以解除老年人的孤寂,与孙辈玩游戏的天伦之乐对帮助老人保持健康的心态大有裨益,从孩子的成长中他们还可以获得活力,老人都怕被年轻人认为“没有用”,发挥余热对他们而言是一份很好的精神鼓励。

  与其抱怨,不如帮老人“与时俱进”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不否认,在隔代亲中,会存在一些祖辈对孙辈们过于溺爱的现象。有一张漫画,画的是父亲脱了鞋子追打儿子,祖父也脱下鞋子去追打父亲,就是这种情形的真实写照。现在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一个宝宝是一家人的掌上明珠,不仅爷爷奶奶溺爱,甚至父母和外祖父母也哄着宠着,使有些孩子慢慢养成任性、蛮横、自私等不良性格,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带来不良的影响。

  但是,这些少数现象,并不能否认“隔代亲”的作用和益处,也不足以全盘否定祖辈们在孙辈的教育成长过程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正如有论者所言,即使隔代教育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诟病,但就现实情况而言,隔代教育在中国是不可避免的,现在还不到讨论要不要隔代教育的问题,而是要想办法帮助老人们搞好推卸不掉的教育隔代子女的艰巨工作。对此,我是相当认同的。作为老人,照料孙辈已经付出巨大的精力和财力,如果还“好心没好报”,对他们的心理打击将是非常大的。而作为子女,与其整天担心老人教育不好、照顾不好孙子孙女,还不如用合理的方法、老人能接受的方式,引导他们“与时俱进”,将老一辈的优良传统与新时期的先进理念结合起来,定会实现孩子教育的最大优化。这也是对老人辛苦付出的尊重,也是对隔代亲现象的一种正视,而不是随意轻忽或持有偏见。


分享到: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