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村地春子:编辑的本质和工作内涵

2013年09月12日10:17  新浪育儿

奇遇纸间 | 蒲蒲兰绘本创作研习营 NO.1

绘本编辑村地老师讲座现场绘本编辑村地老师讲座现场
村地春子谈绘本村地春子谈绘本

  在座的当中现在也有从事编辑工作的,但是也有一些人说起编辑这个工作的具体工作内容并不是非常清楚,那么我介绍一下作为编辑会涉及到哪些工作,编辑的工作如果一句话概括就是连接作者和读者之间桥梁的工作,在书店里展出的各种各样的书在制作的某个过程中,都经过编辑的手,经过编辑的工作处理,那么根据书本身的内容和种类不一样,一本书的创作过程中编辑需要涉及和干预到什么程度也不一样。

  今天我的演讲内容就是以做绘本这种形式来讲。作者先有了想法带着故事或图画作品来到出版社,来跟出版社就是否可以出版进行商讨。各家出版社的情况不一样,有的需要先见编辑部主任,有的是很多年轻编辑一起看作品的具体内容。当然有的作品编辑们看到以后马上感慨这个作品非常棒,马上就可以往书的方向发展,我们就赶紧一起努力往出书这个方向来做。但是有的时候看到这个作品以后,编辑们也会觉得这个内容不做任何更改直接进行出版,会存在困难,会和作者商量可不可以有一些调整,以另外一种更好的内容或者形式展现出来。虽然作为编辑十分理解作者的心情,希望自己拿来的作品马上做成书,但编辑们会更客观地觉得这个还差一点,还稍稍有一点不足,会缺一些什么,他们会有客观的评断。有的作品并不是马上可以出书的状态,编辑不会直接拒绝作者说你这个不行,会建议他回去再考虑,再进行怎样的修改,或者是其他方面有没有新的想法,再拿到出版社,我们再考虑出版。这要由编辑来判断,到底是属于刚才我说的哪种情况,是马上接受进行出版,还是需要等待一下进行改变,就由这个指定的编辑(日本叫做责任编辑),由这个责任编辑来跟作者形成对接,进行后续工作。

  编辑从作者那里了解这本书是希望给多大年龄层的人看,以什么方式阅读这本书的内容,了解了作者的想法之后,编辑会考虑并且不断地思考,这本书要以什么样的形式送到适合的读者群手里。有的画家就只拿来一幅画的作品,这幅画虽然非常棒,看起来非常美,但是只有一幅画是做不成绘本的,绘本是很多幅画构成,文字内容需要有一个故事情节,这些方方面面的事情需要编辑考虑,怎么把这些美好的画面放在绘本里,编辑会给出意见。根据作者或者画家最初提出的原稿的内容和形式不同,编辑给出的意见和要做的工作也会不同。

  编辑在最初阶段跟作者和画家沟通的内容除了刚才说的这些,最重要的是要反复沟通,了解作者和画家到底想表现的内容主旨是什么,想把自己内心一个怎样的世界展现给大家,这是第一位要弄明白的,如果一开始这个阶段不反复经过交流和讨论就很难弄清主旨,很难进行后面的发展,作者一开始提出这个想法和主旨,他在之后不断的修改和补充过程中他还可能会有新的想法,想法越来越多,有的时候可能就会偏离了最初的主旨,编辑们在这个时候就会提出意见,这些想法有些乱了,需要帮作者做一个思绪的整理,使作者可以回到最初的出发点,设置的那个目的地到底要如何发展,最开始的交流,编辑跟作者都明确我这本书到底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和一个什么样的主旨,这是要首先明确的。编辑并不是这本书的主人,我认为,作者才是这本书的主人,编辑并不是决定了这本书的方向,而是和作者讨论出这个方向,往什么方向发展,最终以什么形式出来,把这个印象编辑要深刻的记在脑海里,以这种立场和方式引导作者把自己的作品往最初设想的方向推进。

  编辑和作者是朝着同一个目标同一个目的地携手跑步共同向前,虽然这个比喻不是特别恰当,编辑和作者在共同前进的过程中,要帮作者找一个合适的前进方向和前进道路。

  接下来要进行下一步的工作,进行图和文字的组合,编辑和作者也会商量后续的,因为图画书是由图画和文字组成的,我做这本书的时候文字要使用什么字体,图片的大小,图画和文字要摆放在什么位置等,这些都要考虑,包括之后在印刷厂印刷的时候用什么纸,都要编辑和作者在接下来的阶段需要商量讨论的内容。我自己也是用一些排版软件,将作者的作品放在在电脑里自己不停的调整,来看合适不合适,然后再跟作者进行每一步的商量。就是在这种反复琢磨和反复商讨过程中就会慢慢出来最终绘本的形式。

  书的形式已经跟作者商量的差不多的时候,同步的要在出版社内部,进行内部沟通的一个推广工作,这本书虽然是编辑和作者一起做的,但是要进行这本书的销售,还需要出版社的销售部门、市场部来推广这书,即使作者和编辑多努力把这本书做的多精彩,无论编辑觉得这本书是多好的作品,如果在推荐过程中,销售们如果不认可这本书,觉得“诶呀这是什么内容啊”,市场部觉得“这书推出去能卖的好么?”,如果其他部门有这种疑问或者不信任的话,这本书最后能够真正的推到市面上,推到书店,能够让读者接受,也是很困难的。如果他们不了解这本书的内容是什么,不了解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在哪里,他们的推广和销售工作是很难进行的。所以编辑们在公司内部,在出版社内部,在和市场部和销售部的进行新书介绍的时候,会介绍说:当时作者出于什么想法构想出了这个故事,通过什么过程创作出了这个故事,有什么精彩之处,适合多大年龄的读者,几月份出版,这些事情都要介绍给社内的其他同事,这样才能让这本饱含心血作品在合适的时间点,被社内的同事都了解的情况下,推广给读者。

  在这本书快要出版的时候,日本的编辑们除了刚才说的社内推广这本书,还会把这本书的内容梗概、特点优点等具体的情况写出来,发给一些杂志社和报社、评论家和记者,把这本书的消息传递出去。

  一本书,从作者的脑海里浮现出来,到这本书真正的做成成品,送到书店,送到每一个读者手里,这整个的过程都需要编辑和作者一起来完成,从起点到终点每一个细节都很重要。编辑们做过的书无论是绘本还是专业类书籍或者是学习类书籍,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每个作品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如果他们的作品推出市之后,比如受到了一些不好的评论,他们也会非常的心疼,为什么这么说我家的孩子就不好呢?他们是疼爱每一部作品的。我个人感觉编辑这个角色甚至比作者更能全方位的了解这本书,这就是编辑在绘本出版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以上是我个人的想法。

  近五年来,有我与蒲蒲兰的年轻编辑制作的绘本,在五年前刚要开始在中国的工作,我也是第一次来中国工作,对中国的工作初次的体验就是编辑们,对绘本的编辑我也是第一次接触,我那个时候不会说中文,一开始还是很担心的,也是通过慢慢的沟通交流慢慢磨合的过程,开始蒲蒲兰做的绘本都是引进版的,从国外引进,在这边翻译出版,近年来也会有原创的绘本,一起出版一些作品,和中国的编辑们一起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国的编辑和日本的同龄的编辑是有很多不同的,我想说说。中国年轻编辑,在引进外版图书,进行出版,在翻译过程中,文字放在哪里合适,用什么中文字体,是否调整字体大小和位置我都会给出我的意见。每次我提出意见说文字,我觉得放在这里好一些,我觉得文字和图片放在那里会好一些,大家都会问为什么,大家都追问到自己可以理解为止,如果在日本,在编辑部有资格老的,和新编辑的,如果资格老的说字应该放在这里,图应该大一些,年轻的编辑就会说好的,这个问题就结束了,没想到中国的编辑会一直问问题,还挺意外的,我的这些指导是工作经验和习惯问题并没有经过太多考虑,就是一种工作习惯,大家在问为什么的时候,我也会重新审视这个问题,为什么字放在这里好,图要放大,在重新的审视的过程中,我也会有感触,绘本就应该这样的形式,放在这里合适,每本书各有不一样,比如页码这件事情,页码放在下面还是居中还是边角比较合适,图片的位置也不一样,但是仔细看就会明白,无论是图画还是文字,都是反映编辑和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各种想法。在翻阅这些绘本的过程中仔细去看这个设置是这样,那种设置是这样,发现新的元素,发现绘本的另一种魅力,大家有自己的喜欢的绘本作品,可以自己仔细的阅读,不停的翻阅更多的细节,也许会有不同的发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