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旅游文明也要“从娃娃抓起”

2013年10月03日09:50  红网 微博

  10月1日是国庆长假的第一天,南宁市凤岭儿童公园、动物园等主要景区迎来了大批小游客。但仍有一些小游客存在不文明旅游现象,在猴馆,一男子 将一四五岁的男孩抱起来越过围栏,放到了围栏与玻璃墙之间照相,毫不理会旁边竖立的“请勿翻越护栏”警示牌;大象馆有两道围栏,一名小男孩翻越外部围栏, 站到内圈围栏旁照相,“太危险了,赶快出来。”一名工作人员赶紧跑过去劝阻;此外,还有一些孩子随地便溺,随意攀爬雕像,随意丢弃垃圾等。(《南国早报》 10月2日)

  国庆黄金周,不仅是南宁市的公园内,在全国很多地方的景区,不文明的旅游现象依然存在着,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而发生在包括公园在内的景区 的一些小游客不文明旅游现象,表面上看是孩子的错和不文明,但是责任在大人,正是由于父母对文明旅游的无意识和疏忽,才导致了大人和孩子共同的旅游不文明 现象。

  不管是培养孩子的平时的道德行为规范还是启蒙孩子的旅游礼仪素养,节假日的旅游教育正是最鲜活和最生动的契机,父母如果很注意和很在意,就能够 起到做人和旅游教育的双赢,如果有意无意的疏忽,就会落下不文明的“病根”,如果父母仅仅关注旅游本身的快乐,但是却不关注不文明的潜移默化,那么不仅体 现不了文明旅游,还会让孩子因此对文明无意识,反而害了孩子,不利于孩子未来旅游素质的提高和健康成长。

  如果说旅游文明也要“从娃娃抓起”,才能从源头上和启蒙阶段培养一个人的文明旅游素养,那么首先要从父母和大人做起,父母要给孩子做正面的积极 的示范,这样从“从娃娃抓起”才有示范力和好榜样。可惜的是,不少的父母和大人,平时就没有文明礼貌的习惯,没有温文尔雅和君子风范,表现在旅游文明的素 养上更是“劣迹斑斑”,如此,要提高孩子的旅游文明素养未免勉为其难。

  不久前媒体对西安旅游的不文明行为进行了一次调查,其中有这样一个报道:在大唐慈恩寺遗址公园内,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在草坪上小便,孩子的父母熟 视无睹。而对此孩子的父母这样解释:““孩子还小嘛,谁会跟一个小孩计较呢,是不是?。”然而不远处就有一处公共洗手间。是的,不用和孩子计较旅游的文明 事宜甚至是苛刻,但是却应该和父母较真旅游文明的启蒙教育,父母自己如果有意不讲文明或者是疏忽大意,就不要怪孩子跟着模仿了。

  子不教,父之过,女不教,母之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的言传身教胜过任何华丽的秘籍,由此联想到此前在全国闹的沸沸扬扬的少年在 埃及神庙刻字留名一事,还有一些青少年在旅游时的其他种种不文明现象,如果这些孩子的父母平时的文明素养很好,很注意以自己的实际文明行为影响和熏陶孩 子,那么如果言传身教有足够的效果,就不会发生很多不文明的现象,可见旅游文明的“潜移默化”是多么重要。

  面对屡屡出现的中国游客的旅游不文明现象,近年来,国家旅游局先后颁布《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 等,对文明旅游加以指导。今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旅游法》,对旅游者的文明行为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对不文明行为作出禁止性规定。但是依法来强制文明 旅游显然不够和勉为其难,最根本和最重要的积极做法是养成一种文明旅游的习惯,而培养旅游文明的习惯最主要要靠大人们的不遗余力的充当孩子们的“指路人” 和“导师”角色。

  要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文明旅游,今天的小游客,就是明天的大游客,不仅是未来的旅游大军,更是文明旅游的巨大潜在有生力量,文明旅游,有时 候,真的需要回头看看,需要慢下来检点一下自己的行为,正如印第安人有一句谚语,“别走太快,等一等灵魂”,文明旅游,过去说“除了脚印,什么都不留下; 除了照片,什么都不带走”,如今,这句话似乎有缺陷,更高境界的文明旅游是:“不带走,也不留下”,而要实现这样的高境界文明旅游,需要今天的大人们给子 孙后代们作出良好的榜样,树个优秀的标尺。

  文/魏青

(原标题:文明旅游:请给孩子做个榜样树个标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