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悬崖村” 孩子上学需爬800米悬崖

2016年05月30日 10:14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悬崖村”,72户人家居住在这里,处于美姑河大峡谷断坎岩肩斜台地,海拔1400多米,与地面垂直距离约800米。5月14日,放学路上,孩子们在攀爬藤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勒尔村,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悬崖村”,72户人家居住在这里,处于美姑河大峡谷断坎岩肩斜台地,海拔1400多米,与地面垂直距离约800米。5月14日,放学路上,孩子们在攀爬藤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村里通向外界,需要顺着悬崖断续攀爬17 条藤梯,其中接近村庄的几乎垂直的两条相连的藤梯长度约100 米,没有藤梯的崖壁才是最危险的。据支尔莫乡党委书记阿皮几体讲,他知道的在这条路上摔死的人有七八个,有村里的人,也有外来的人,而摔伤的人更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村里通向外界,需要顺着悬崖断续攀爬17 条藤梯,其中接近村庄的几乎垂直的两条相连的藤梯长度约100 米,没有藤梯的崖壁才是最危险的。据支尔莫乡党委书记阿皮几体讲,他知道的在这条路上摔死的人有七八个,有村里的人,也有外来的人,而摔伤的人更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4月27日,阿土勒尔村的一个村民摔下了悬崖,村子里的大人对在山下读书的孩子更加担心起来。阿土勒尔村有15个6至15岁的孩子在山脚下的勒尔小学上学,平时住校,每月月中和月底的周末才回家。每次上下山,家长们都会轮流接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4月27日,阿土勒尔村的一个村民摔下了悬崖,村子里的大人对在山下读书的孩子更加担心起来。阿土勒尔村有15个6至15岁的孩子在山脚下的勒尔小学上学,平时住校,每月月中和月底的周末才回家。每次上下山,家长们都会轮流接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5月14日是家长接孩子的日子,清晨6点多,30多岁的陈古吉带着背包绳和另外两个家长一起下山接孩子。村里身手敏捷的年轻人,下山通常需要1小时,上山大约90分钟,对于外来的人,通常是这个时间的两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5月14日是家长接孩子的日子,清晨6点多,30多岁的陈古吉带着背包绳和另外两个家长一起下山接孩子。村里身手敏捷的年轻人,下山通常需要1小时,上山大约90分钟,对于外来的人,通常是这个时间的两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9点多钟,勒尔小学校长吉克拉者带着15个孩子到山下,其中有陈古吉的5个孩子,4个女孩1个男孩,最小的男孩叫陈木黑,6岁,读学前班。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9点多钟,勒尔小学校长吉克拉者带着15个孩子到山下,其中有陈古吉的5个孩子,4个女孩1个男孩,最小的男孩叫陈木黑,6岁,读学前班。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爬山开始前,陈木黑被陈古吉系上背包绳。前面由一个家长引路,中间一个家长,陈古吉带着陈木黑走最后,6岁的陈木黑已经在这条路上,上上下下几十次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爬山开始前,陈木黑被陈古吉系上背包绳。前面由一个家长引路,中间一个家长,陈古吉带着陈木黑走最后,6岁的陈木黑已经在这条路上,上上下下几十次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上学的孩子都背着沉沉的书包,大多数是女孩,15个孩子在三个家长的保护下,大约用了2个小时,到达“悬崖村”。上山容易下山难,遇到雨雪天气,村里人就不再外出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上学的孩子都背着沉沉的书包,大多数是女孩,15个孩子在三个家长的保护下,大约用了2个小时,到达“悬崖村”。上山容易下山难,遇到雨雪天气,村里人就不再外出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由于道路问题,村民养殖的牲口都运不到山下,基本都是自产自销。村民把产量有限的花椒和核桃背到山下,换回日用品和少量的现金,村民普遍处于贫困线下。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由于道路问题,村民养殖的牲口都运不到山下,基本都是自产自销。村民把产量有限的花椒和核桃背到山下,换回日用品和少量的现金,村民普遍处于贫困线下。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阿土勒尔村过去建有连接山下的索道,不过开动一次索道需要几百度电,村里人根本用不起,后来索道就拆除了。阿皮几体告诉记者,如果单从安全问题考虑,在现有的崖壁道路上用钢筋焊接的梯子代替藤梯,再添加防护栏,怎么也得耗资几百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阿土勒尔村过去建有连接山下的索道,不过开动一次索道需要几百度电,村里人根本用不起,后来索道就拆除了。阿皮几体告诉记者,如果单从安全问题考虑,在现有的崖壁道路上用钢筋焊接的梯子代替藤梯,再添加防护栏,怎么也得耗资几百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热议,目前,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林书成表示:先施工一条钢筋结构梯道,解决群众出行安全问题,接下来马上组织论证彻底解决方案。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热议,目前,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林书成表示:先施工一条钢筋结构梯道,解决群众出行安全问题,接下来马上组织论证彻底解决方案。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直击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勒尔村脱贫的急与难

  走进“悬崖上的村庄”①

  还好李白没去过勒尔村。否则,就不会有《蜀道难》传世。从最近的公路前往勒尔村,那条架在绝壁上的路,真真比蜀道难上十倍!

  勒尔村位于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狮子山的半山腰,海拔在1300米到1500米之间。这个村庄,被称为“悬崖上的村庄”。

  因为地理条件上的封闭,这里一度成为世外桃源,自给自足,远离战争纷扰。但也因为地理的封闭,信息隔绝,交通甚少,被日新月异的外界发展撂到了身后……同样,如果没有历年的扶贫攻坚,这里的现状不可想象。

  这是一条什么样的路?这条路连通着什么样的村庄?这个村庄住着什么样的一群人?

  记者前往凉山州昭觉县,实地探访“悬崖村”。接下来的一周,我们将连续推出《走进“悬崖上的村庄”》系列报道,为您一一揭秘这个神秘村庄。

  美姑河一路向北,奔腾不息。从昭觉县城出发,顺着美姑河,行驶两个小时,就到了牛觉社,勒尔小学就在这里。从这里往上走,爬山三个半小时后,就可以到达著名的“悬崖上的村庄”——昭觉县支尔莫乡勒尔村勒尔社。

  5月26日下午两点,在勒尔小学,看了儿子俄的曲博,俄的黑格准备回家。俄的黑格,家住勒尔社,位于狮子山山脚下,海拔近1500米,距省道307线直线距离大约4公里。

  虽然距离仅4公里,但回家的路,却“长”在悬崖上。俄的黑格回家,有3条路可选,不过,和全村人一样,他最喜欢走的,是从小学附近的牛觉社出发 的天梯。这是距离回家最近的路,当地称为“天梯之路”,共有梯子12段,218级,是昭觉县境内层级数最多的一条天梯。“天梯之路”到底有多险?天梯又有 着怎样的前世今生?当天,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跟随俄的黑格,踏上了“天梯之路”。

  路有多险?

  藏在悬崖上肉眼难见

  从勒尔小学背后望上去,除望不到顶的高山,横在眼前,路根本看不见。

  路在哪里?俄的黑格指了指高山,说:“路就在悬崖上。”

  下午3点半,勒尔小学上课铃声响起,我们沿着坡度约70度的蜿蜒小路,正式向勒尔社出发。“从这里到山顶,直线距离大约1500米。不过,路很陡,第一次走,千万不要逞能猛冲。否则,可能爬不上哦!”俄的黑格提醒说。

  果然,出发不到20分钟,几名记者开始气喘吁吁。见有一个平台,赶紧一屁股坐在地上,开始喝水。

  这是一个相对平缓的地方,坐在这里,放眼望去,左边是古里拉达大峡谷。峡谷被夹在支尔莫乡勒尔村、哈甘乡瓦屋村的深山里,一重又一重。峡谷下,是古里拉达河,河水湍急。峡谷上,是高耸入云的电线,飞峡而过。

  从峡谷走,是勒尔社村民回家的另外一条路。不过,只敢冬季和旱季走。“夏季和雨季,古里拉达河流水涨得很高,人根本不敢贸然进入。”俄的黑格说,即使枯水期,走在河谷里,也有危险。“经常飞石滚下来,这是猴子和岩羊在寻食时,擂下来的。”

  到勒尔社的第三条路,是一条要经过另外两个村的山路,尽管不陡峭,不过很绕道。从勒尔小学出发,大概有18公里。“太绕了,我们都不愿意走。”

  休息平台的右边,望出去的视线非常远。省道307像一条白绸缎,与浑黄的美姑河相依相伴,弯弯曲曲地缠绕在山脚下。河对岸,是美姑县境内。顺着美姑河往下游,便是雷波县境了。

  短暂休息后,继续出发。越往上走,山路越来越陡峭,也越来越难走。特别是几处悬崖峭壁上的路,每迈出一步,须手脚并用,才敢迈出第二步。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让人心惊肉跳。往下一看,感觉头晕目眩。

  不过,俄的黑格却不以为然,不一会儿,他就把我们甩得远远的。又过了一段时间,山脚小学下课铃响起,我们来到了一处木梯处。“这是第一段天梯,你们花了45分钟才到这里,我不等你们,可能只要10分钟。”俄的黑格说。

  路怎么修?

  20年来,木梯变铁梯

  面前这座天梯,有三层。最下面一层,是腐朽的木棒。最上面一层,梯步是木棒,旁边则吊着一根钢索。往上爬时,可以借力钢索,抓起来很顺手。

  就在我们准备攀爬时,勒尔村村文书莫色子古带着几个青壮年从村里赶来了。“听说你们要来,我带他们来接你们。”一边说,一边招呼小伙子们接过了记者肩上的背包。

  “天梯之路”是何时修建的,今年53岁的莫色子古也说不清楚。可能是原本没有路,祖辈走得多了,便有了这条“天梯之路”。

  20年前,莫色子古担任村支书。那时,天梯全是藤条和木棒做成的。于是,他们习惯性叫天梯为藤梯。

  莫色子古说,风吹雨淋日晒后,藤梯朽得快。那个时候,藤梯很不安全,有人不小心踩空后被摔死。见此情形,莫色子古将天梯之路的维护段落,分成四 段,分别由牛觉社、特土社、勒尔社和古曲洛社四个社承担。维修时限一年一次,人力由各社义务派遣,所需材料采取村社自筹方式。“这条路维修起来很艰险,少 则三四天,多则一周时间。”莫色子古说,不过,大家都没有什么抱怨,毕竟这是大家回家时最近的路。

  时间来到2009年,苏巴姑电站修建。施工期间,一个电焊工在走藤梯时,不幸摔下悬崖。电站修建方也发现了天梯的危险性。于是,主动找到莫色子古,通过协商后,电站修建方捐赠钢索、钢筋、钢管等材料,村民出人力给天梯加固。

  “这次加固耗时大概持续了一个月时间。”莫色子古说,通过使用钢筋、钢索和钢管,其中几段最陡峭天梯,木梯变成钢筋梯。梯子旁边,还绷着一根很粗的钢索。人往上爬,可以抓着钢索借借力;往下走时,抓着钢索当保护绳。“为了人抓起来顺手,我们特意将钢索绷得不那么紧。”

  孩子咋办?

  腰系绳索爸爸当“保镖”

  “自2009年以后,这条路再也没有发生过摔死人的事了。”莫色子古说,更令人欣慰的是,自天梯形成以来,在村史记载中,天梯上没有发生过一起孩子被摔死的事情。

  “把手要抓紧,别往后看。”莫色子古一边传授爬天梯方法,一边说彝族人是很讲究规矩的——从下上爬时,男先女后;从上下爬时,女先男后。孩子由 壮年男人带着,10岁以下,腰间捆着绳子,另一头牢牢地系在男人身上。“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我爸爸要带我下山,就会带上一根绳子,一头系在他的腰间, 一头系在我的腰上。上山时,我走前面,他走后面。下山时,我走后面,他走前面。”莫色子古说,有了爸爸的保护,孩子们上下天梯,一点都不怕。等到了16 岁,孩子们便可以独自上下天梯了。

  由于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勒尔小学实行上10天课,放4天归宿假的作息制度。

  学生上学放学,勒尔小学有着一条很严的校规。“见不到孩子家长,我们不允许孩子离开学校。如孩子来上学,没看到家长送,我们也要给予严厉批评的。”勒尔小学校长吉克说,特别是勒尔社的16个学生,学校则要求更严格且给予特殊的照顾。

  如遇父亲没有时间,学校老师会送至第一层天梯处,等村里其他邻居赶来后,这才让孩子们上天梯。

  俄的黑格说,儿子俄的曲博正在读二年级。上学,他必送。放归宿假那天,他也会早早去接。“当我和儿子迟迟没回来,她妈妈会站在屋后,望着等。直到我们回来了,这才放心。”

  未来咋办?

  村民脱贫心藏“大计划”

  三个小时过去了,我们终于爬完最后一段天梯。

  莫色子古告诉我们,通往勒尔社的天梯,一共有12段,218级,这在我们县是层级数最多的天梯。村里人,上山只需一个半小时。下山,则还要快一些。

  离开天梯,沿着一条羊肠小道,大概步行不到10分钟,我们便来到勒尔社。村里的房子,全部建在深藏山窝的缓坡上。屋前屋后的地里,种着玉米、黄豆等作物。

  这条路,维系着这个村和外界的联系。有些时候,买一包盐巴,来回要走上一上午。祖祖辈辈的攀登,让村民们身手矫捷,但是,所有人都仍然渴望改 变,虽然在村子里能自给自足,但他们仍然渴望天堑变通途:“我背一百斤玉米下山,人家山下一百斤可以卖100块,我就只能卖90几块钱!”村民说:“他知 道你是山上下来的,不可能背回去。”

  “扶贫?我不想要钱。因为钱,我自己能找。”陈古吉养了50多箱岩蜂。他说,如果路更方便,他的岩蜂蜜卖的价钱会更好。村里的羊、猪,以及其他 粮食作物,也会卖出好价钱。因此,他们心里最渴望的,还是有一条更畅通的路。“等这条路通了,我还有一个大计划。”这个大计划是什么,陈古吉说,暂时保 密!

  要建新路

  砸巨额资金值与不值?

  关于陈古吉渴望的新路,凉山州与昭觉县已在行动。

  记者从凉山州了解到,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凉山州和昭觉县早前已作出计划,在目前不具备整体搬迁的情况下,将在科学规划基础 上,有效改善勒尔社交通基础条件。目前,具体方案尚在紧锣密鼓的实施中,州、县政府已经派人前往勘察地形,看能否为村民建设一条更为安全便捷的通道。

  据当地有关人士透露,已有人提出两个方案——

  第一方案看到“钱景”,即如沿着古里大峡谷修一条栈道,或不仅可以让村民出行方便,还可以借峡谷原生态资源,搞生态旅游,盘活勒尔村经济。可是,这条栈道建设资金,目前尚没有测算。不过,这个数字远将超过昭觉县财政收入的支付能力。

  第二方案是“村村通”,即接通邻近村的通村公路,把公路修到村后的山包包上。和第一个方案一样,经初步估算,这条路,需要资金高达4000万 元,中央财政转移支付400万元。但昭觉县全年财政收入只有一个亿,拿出将近一半财政收入给勒尔社修通村公路,有点“囊中羞涩”。更为具体的是,昭觉县境 内还有33个类似村没通公路,所需总资金,对于昭觉来说,可谓是一个天文数字。

  与此同时,这条路修建还有很多现实冲突尚待思量。按照通村公路标准修,势必会严重破坏狮子山生态环境。如将路变窄,又会给通车能力带来困扰。同时,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是,通村公路必定会绕行很远,这对于村民来说,实用价值到底有多高,也值得进一步考量。

  这条路该如何修?投入巨资到底值与不值?让“悬崖村”告别“天梯之路”的这道题,真的有点两难。记 者 手 记

  这条天梯阿皮书记走了170多个来回

  若干年前,勒尔村的祖辈们在悬崖上辟出路来,用老藤和木条,在绝壁上架起天梯。

  采访回来,看到自己拍下的视频,才有些后怕。自己都不明白,当时是什么样的勇气,在悬崖绝壁上攀登行走了几个小时。

  然而,这条路让每一个人都很牵挂。支尔莫乡党委书记阿皮几体,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170多个来回。州领导、县领导,都通过这条路到过这个村。

  事实上,在凉山州,虽然经过无数次的脱贫攻坚,但因为地理条件的限制,类似的基础设施不足的情况,仍然广泛存在。

  所有人都在为这路而着急,但却不能一蹴而就。四川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副局长刘维嘉的话,或许最容易理解:大凉山彝族,是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到社 会主义社会,因此在四川省整个脱贫攻坚过程中,问题比较多,困难比较大,因此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在“十三五”期间,四川省将继续增大对凉山的投入,解决重 大的基础设施建设。

  日前,州、县领导和专家再次登着天梯来到勒尔村,开始为村里规划一条更安全、便捷的道路。随着脱贫攻坚的推进,勒尔村一定会更快地跟上发展的步伐。封面新闻记者梁波苟明华西都市报记者徐湘东

  摄影杨涛张磊

订阅专业权威的母婴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新浪育儿 (xinlangyuer)及活动微信:BB营(yangyuyoudao)。

新浪育儿 BB营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