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给进口奶保质期立规矩了

2016年09月09日 00:08 华商网-华商报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记者线上线下调查发现,包括巴氏奶在内的进口液态奶已经大举进军中国,但有意思的是, 与本土巴氏奶5—10天的保质期相比,进口巴氏奶保质期却在15天以上,最长的45天。特别是澳洲鲜奶,在该国保质期为7天,但卖到中国保质期就延长至21天。(9月7日《南方都市报》)

  进口奶超长保质期(有的长达一年),舆论不是第一次关注。但舆论关注之后,似乎没有改变什么,进口奶还是超长保质期,仍在国内照常销售。坦率说,这不仅对国产奶不公平,对国内消费者也不公平,因为业内专家对此看法基本一致,即进口奶保质期越长,当初杀菌力度越大,营养流失可能就越多。

  对国内消费者而言,花了较高的消费成本,有可能喝的是营养打了折扣的进口奶,自然不合理。对国产奶来说,保质期比较短,品质与口感应该更好,但却卖不出合理价格,自然不公平。我国对国产常温奶明确规定了保质期,即在6个月以内。如果对于“长途跋涉”的进口奶也一视同仁,无疑不利于进口奶销售。但需指出的是,必须给进口奶保质期立规矩了,因为这关乎消费者权益和国产奶公平发展,至于设定多长时间,则要科学论证,兼顾消费者、国内奶企、进口奶企三方利益。

  笔者认为,一些国家对食品保质期的规定值得借鉴。比如欧盟规定,保质期分为“在此前食用”和“最好在……之前食用”;美国的规定更细化,分为“销售截止日期”、“最佳口味期”、“食用期”、“封箱包装日期”,这既能让厂家根据不同时间来定价,也能方便消费者理性选择,还能防止过期食品入口。

  进而言之,不仅要对进口奶保质期立规矩,更要对所有国内销售的食品保质期重新制定规则,只有这样,国内食品质量才能更上一个层次,国内市场才能更公平。比如通过规范保质期引导消费,让更新鲜更营养的液态奶获得合理定价和销量,也让进口奶根据保质期(品质、口感)确定合理售价,就会促进市场公平。

  不久前,中国奶业协会报告显示,抽检进口液态奶活性物质营养不及国产奶。这大概就是因为国产奶保质期短,而进口奶保质期超长。然而,这样的报告未必能引导消费,因为目前对进口奶保质期缺乏明确规定。显然,对进口奶保质期没有规定属于制度漏洞,让后者享受了“超国民待遇”,这对国产奶不公平。

  当然,规范进口奶保质期后也要强化监管。比如,商家会不会篡改保质期值得警惕。2014年质检总局曾披露,3万多罐进口婴幼儿奶粉篡改保质期被销毁,那么,进口鲜奶也有可能篡改保质期。再比如,品质不仅取决于期限,还取决于贮存条件,市场上进口奶的贮存条件、品质是否符合产品标注,要靠日常监管。

  原标题:必须给进口奶保质期立规矩了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