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成为“小别离”的牺牲品

2016年11月01日 00:17 中国青年报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低龄留学已经成为出国留学的引擎。”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说。

  电视剧《小别离》的热播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近日发布的《出国留学发展趋势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出国留学生的结构正在发生快速变化,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的低龄留学发展迅猛。然而,“小别离”风潮背后的隐患也随之而来,留学安全、无法完成学业、违反当地法规等问题都直接冲击着一个又一个以出国为赌注的留学生家庭。

  《报告》显示,不少国家都迎来了一大批中国中小学生。截至2015年11月,赴美就读的中小学生已经高达34578人,占在美就读的国际中小学生的52%,与10年前相比增长近百倍,并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比例。赴英留学生中,近两年赴英中小学阶段留学生的增长率远超高等教育阶段,中小学阶段中国赴英留学生较上一年度增长29.72%。占全英该阶段国际学生的20.9%,位居第一。

  然而,伴随着这股“小别离”热潮,很多问题也随之而来。陈志文表示,家长盲目追捧低龄留学,导致的最突出问题就是无法完成学业的学生越来越多。

  陈志文认为,如今无法完成学业的学生越来越多,被开除或劝退的学生显著增长,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并不是成绩不好,而是违反学校基本规矩规范的问题,包括学习考试舞弊,应当引起家长与学生的高度重视。

  陈志文表示,送孩子去国外或不去都没有问题,只是个路径选择的问题。“但无论在哪个国家,想要成为优秀人才,负担都会非常重,而且除了成绩要求要很高之外,国外对行为规范的要求比国内高多了。”

  此外,社会舆论对西方教育普遍存在误解和过度美化、简单化的现象。陈志文说,“国外教育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英国还在引进上海的数学教材和老师,美国大学录取的学生,一些最优秀的是出自中国高中的校本部,而不是国际部或国际学校,这也说明国外认可中国国内的基础教育。”

  把尚未成年的孩子送出国,这对于孩子的心理也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不久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在一次论坛中表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非常特殊的时期,孩子们要在这个过渡期完成自我探索。这个时期面临的风险与其他任何一个时期一样大。

  “青春期也是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慢慢开始形成的时期,这就意味着这时出国的孩子肯定比其他年龄段的孩子要担当更多的风险。”边玉芳说,“如果在国外没有安排非常妥帖,我建议最好不要在初中出去。”

  “虽然在留学方面,意大利有融合、创新,但意大利整个教育体系都是公立的,也非常传统,意大利不太鼓励低龄留学,在这方面管得非常严。”意大利教育中心中国区负责人邢建军说,“我也认为孩子低龄出去留学,在适应性等各方面还是有一定问题的”。

  美国大学网总裁詹姆斯·沃夫斯顿(Jim Wolfston)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说,学生到美国念书,得到第一流的教育,这对家长来说是好事。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孩子过早离开家,实际上也脱离了自己祖国的文化。

  “这就会产生文化冲突。这些中国学生来美国较早,可能对美国文化更了解,回到中国反而会觉得陌生。”沃夫斯顿说道,“是否进行低龄留学是一个家庭作出的慎重选择”。

  跨越文化鸿沟,对成年人来讲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尚未成年的小留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沃夫斯顿表示,留学生单单学习语言是不够的,语言背后的文化壁垒是更难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家长和小留学生共同克服。

  “是否早点出国留学,需要视个人情况而定。重要的是要看孩子的心理是不是很成熟,有没有激情和动力出国学习。家长不要逼着不愿意出国的孩子做他们不喜欢的事,这会很有风险。”沃夫斯顿表示。记者 叶雨婷 实习生 冯超 刘淑君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