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早产儿日 守护早来的天使

2016年11月18日 12:02 新浪育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全面二胎加剧早产儿发生率 有效护理可挽救四分之三早产儿

  根据WHO发布的《早产儿全球报告》显示,每年有1500 万名婴儿出生过早,每10名新生儿就有超过1例早产,而中国早产儿数量居世界第二。随着全面二胎实施,高龄产妇增多,我国早产儿呈现着更加严峻的上升趋势。

  早产是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每年大约有100万例婴儿死于早产并发症,而通过现有的、具有成本效益的护理就能够挽救四分之三的早产儿死亡。为呼吁世人更多关注早产问题,11月17日,北京和睦家医院举办儿科见面会,探讨如何采取有效行动,力求最大限度减少早产儿并发症和后遗症。

  “玻璃宝宝”出生率高达10% 早产成新生儿死亡首因

  据2015年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 2000 多万新生儿,其中200多万属于早产,而且早产儿数量正以每年20万的数量递增。

  早产儿由于胎龄小,出生体重低,全身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加之感染、缺氧、孕母健康问题等诸多原因,生存能力低下,生命力非常脆弱,堪称“玻璃宝宝”。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研究报告,早产不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许多早产儿即使有幸生存下来,都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视力、听力或者智力方面的缺陷。

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杨明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杨明

  杨明主任介绍,对于早产儿的救治犹如闯关,尤其是一些超早产儿,都有可能经历呼吸衰竭,颅内出血,高胆红素血症,严重感染,持续胎儿循环,喂养不耐受等关口,“闯过了一关,或许还有更惊险的下一关,在做每一个临床决策前既要反复权衡利弊,又必须当机立断。”

  从医学的角度而言,许多简单易行的办法也可以有效应对早产问题,恰当的护理能够挽救四分之三以上的早产儿。这些护理包括产前注射类固醇,以加强婴儿的肺功能;母亲抱住婴儿进行直接的皮肤接触并进行频繁的母乳喂养“袋鼠式护理法”以及婴儿复苏措施等,但遗憾的是多数早产儿并没能得到应有的帮助。

  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 关注存活率更降低并发症

  杨明主任介绍,近年来,医院儿科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入的早产儿也逐年增多,从2014年起至2016年11月17日,救治的早产儿多达98例,其中超早产儿12例,最小妊娠仅23周+4天,体重仅600g。

  然而,作为有着国际医疗理念的医疗团队,医院儿科团队并不满足于早产儿的高存活率,更利用独有的护理和医疗资源和理念,在内外科、药师、营养师等多学科团队的支持下,力求最大限度减少早产儿并发症和后遗症。

  同时,儿科形成了儿科医生进驻产房、高危新生儿观察、新生儿转运、危重儿急救、以及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综合管理、高危儿的随访干预、遗传代谢疾病的随访和诊治等的一体化服务模式。

  儿科医生进驻产房作为和睦家医疗的一体化服务模式的特色之一,儿科医生会在所有产妇分娩时为即将出生的宝宝保驾护航。尤其是针对于高危新生儿及早产儿,实现医护一体化救治模式,有新生儿抢救经验的儿科医生以及具有NICU护理资质的护士共同参与协同救治、转运,完成从产房或手术室到NICU无缝衔接,达到完善的产儿一体化及医护一体化的救治模式。

  三级救护模式评估干预 护理理念接轨国际

  针对新生儿救护,和睦家儿科目前已实施三级救护网络模式,一级网络模式是针对正常新生儿,安排母婴同室,每日有儿科医生查房,对新生儿进行黄疸监测、听力筛查等评估;二级网络模式主要针对高危新生儿,设有专门的高危新生儿观察病房;三级救护模式针对的是危重新生儿,设有专门的新生儿和NICU病房,配备完备的生命抢救岛,随时可用于新生儿的抢救。

  杨明主任介绍,我国绝大部分的NICU出于感染预防、人力不足等原因均实行封闭式管理,新生儿出院前母亲几乎很少有机会接触甚至看到自己的孩子,母婴分离会带来母亲角色形成障碍及母婴感情建立延迟等问题。

  而和睦家儿科NICU参照发达国家经验,重视家庭参与,向患儿家属开放,鼓励亲子身体和情感交流,提倡母乳喂养。当患儿体重达到1500克以上,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父母进行袋鼠式护理,及新生儿抚触。医护人员时刻保持与家属的沟通。每一例早产儿出院前,都会对家属及主要看护人进行一对一的进行新生儿心肺复苏培训,让家庭救护真正成为生存链上的第一个有效环节。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