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两小时看病两分钟 “儿科之痛”解局者何在?

排队两小时看病两分钟 “儿科之痛”解局者何在?
2019年04月18日 09:52 21世纪经济报道

  4月9日,周二,早上八点,广州市儿童医院内外早已聚集了大量孩子和家长。

  医院,集合了众生百态,是故事和事故的多发地。

  诊室外怀抱婴儿的年轻夫妻,不顾周围人群的目光大声争吵;面露倦色的年轻妈妈艰难地抱着宝宝在饮水机前冲调奶粉;挂号机旁焦灼的奶奶向工作人员询问如何才能给高烧的孙子挂号。大厅里此起彼伏的婴儿啼哭声,使得原本就嘈杂的环境又喧闹了几分。

  在儿内科诊室门口,一位怀抱5个月大婴儿的年轻妈妈对21新健康记者说道,“我是提前两天,上周日预约的号,今天早上才能过来就诊的。当天的号很难约。”

  医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隔半小时会放一批号,可以关注公众号“抢号”。但是记者分别在8点和8点半在一楼大厅的挂号机旁,试图挂儿内科号,均未成功,挂号相当于“秒杀”。

  这是全国公立医院儿科看病难的一个缩影。

资料图资料图

  而在13.2公里之外的广州和睦家医院内,又是另一番景象。下午两点半,21新健康记者来到了这家位于海珠区的非公医院。工作人员表示,因为儿科的预约人数较多,广州大道的和睦家诊所只能预约到下午3:50的时间,海珠区的和睦家医院则要预约到下午5点。如果是急诊,当下便可安排。该工作人员还表示,如果是感冒发烧之类的疾病也可以挂全科医生的号,无需等候。

  在中产阶级消费能力较强的地区,类似和睦家这种高端医疗机构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公立医疗和民营医疗的资源配置博弈一直存在。

  01

  公立医院儿科的“老大难”

  儿科看病难,全国概莫如此。

  在长沙某事业单位工作的两岁孩子的宝妈王静(化名)对21新健康记者回忆道,“2018年冬季,流感爆发,宝宝发高烧到39度。我带女儿来到了湘雅医院急诊,却被告知需要等待4个小时,一起等号的还有不少怀抱孩子的父母。”

  “孩子已经39度了,再等4个小时,我真不知道会出现什么状况。”王静焦急地对护士说,但是护士表示,等候就诊的基本都是高烧患儿。

资料图资料图

  无奈之下,王静带着女儿辗转去了当地另外一家私立医院急诊,排号时间少了很多。后来孩子慢慢退烧,并无大碍。

  4月9日下午,21新健康记者来到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这里的情形比儿童医院好了许多。候诊家长告诉记者,因为号都被拿完了,下午的人相对会少一些。

  “现在来挂号只能走急诊,但是急诊的等候时间也不一定,如果是感冒、咳嗽等小毛病,医生都不会很重视。”该家长补充道,“拿号要提前一天,或者早上7点左右。如果要挂专科的话,至少要提前三四天预约。”

  好不容易轮到自己看病,却又是两三分钟完事。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陈伟明表示,每名儿科医生在8小时的工作中,要看60-80个病人,甚至更多。因此平分到每个孩子身上的时间就会比较少。

  “排队两小时,看病两分钟”已经成为公立医院儿科的痛点。嘈杂拥挤的人群、不管化验还是缴费都要排队,让不少家长心力交瘁。

资料图资料图

  儿科医生短缺,是儿科挂号难、看病难问题的根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副主任医师周建国表示:“儿科医生不足,就是导致我们工作量大的最重要的原因。”

  《2017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儿科门急诊人次达4.976亿人次。据统计,儿科医师工作量是其他医师的2.4倍,年均承担的出院人数也是其它执业医师的2.6倍。

  根据2017年5月发布的《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显示,中国儿科医生缺口已经超过20万,而当前中国儿科医生总数才仅为10万人左右。

  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我国新生儿数量增长较快。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单位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匡时表示,2017年总共有1723万的出生人口,预测2018年的出生人口规模在1500万-1600万之间。

  快速增长的新生儿数量与缓慢增长甚至几乎停滞不前的儿科医生数量,形成了鲜明对比。到2011年,我国儿科医生在15年内仅增加了5000人。每年中国有80万医科生毕业,成为医生的只有2.2万人,而成为儿科医生的只有300多人,缺口越撕越大。

  02

  儿科医生“留不住”

  在医学生中流传着一个顺口溜:“金眼科,银外科,打死不去小儿科。”

  在业内,儿科又被称为“哑科”,因为孩子还不会表达疾苦,医生的诊断风险高,再加上薪酬待遇低、医患矛盾、工作负荷等原因,公立医院普遍存在“难招人、易流失”的状况。

  儿科医生短缺的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引发关注。最近,医疗新闻纪录片《人间世》第二季第八集中关于儿科医生的专题,再次将儿科医生这一群体聚焦在聚光灯之下。

  朱月钮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急危重症医学科医师,搭档老张也和她共事了十年。

  “老张的医术很好,人勤奋,又认真,从不与人红脸。”朱月钮说道,“儿科医生待遇一直不高,工作强度很大,老张却很少抱怨。”

  “他不抽烟、不喝酒,是我们女人堆里的‘男神叔叔’。”而就是这样一位被全科室称作“男神叔叔”的老张,却离职去了私立医院。

  “在我们这种教学医院,要求学历很高,但是老张本科毕业,论文课题这方面也少一点,”朱月钮坦言,“他自己就觉得没有盼头了,挤不进这个洪流,你就只能离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急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朱晓东也是颇多感慨,“我们院儿科成立4年,已经走了5名医生。老张在我这边能上呼吸机,能做气管镜,能做血液净化,能做ECMO,能搞血浆置换。但我们的体制导致这样的人,看不到未来职业发展的前景。”

资料图资料图

  2016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基础数据)》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4年,中国儿科医师流失人数为14310人,占比为10.7%。其中,35岁以下医师流失率为14.6%,35岁至45岁医师流失率为11%,45岁至60岁医师流失率为6.8%。

  逃离,成为萦绕在不少儿科医生心头的普遍想法。

  老张走后,朱月钮的工作变得比以前更加忙碌。

  “去外地会诊,看到其他医院造得很漂亮,但也是缺儿科医生。今年招人,我们科室有8个名额,但是只有1个人报名。”朱晓东坦言,“但是我为什么不能随便招一个人过来顶上?因为医生的一个决定出了偏差,都是要死人的。”

  03

  中高端医疗机构“分一杯羹”?

  一线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聚集了国内先进的医疗资源,但是在“挂号难”这个问题上,一线城市同样有苦说不出。

  以广州为例,目前常住人口约1490万,户籍人口约928万。21新健康记者从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查询到,截至2017年,广州地区医院243家,其中三级医院58家,全国百强综合医院9家;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6.22张,执业(助理)医师3.43人,注册护士4.53人,每万名居民拥有全科医生3.47名。而同为一线城市的深圳,医疗资源更为短缺。对于1200万的常住人口,深圳仅有84家公立医院,其中三甲医院17家,三级医院18家。广州不仅要满足本市、附近地区的病患需求,往往还要分担深圳的医疗压力。

  公立医院,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的数目显然不能满足庞大的人口需求,这也就造成了不少公立医院“看病难”的问题,其中儿科尤甚。对于已经完成一定财富积累的中产阶级,中高端医疗市场蓝海仍待采。

资料图资料图

  在如何判断中产阶级的归属问题上面,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判定标准。据智联招聘联合吴晓波频道共同发布《2017年新中产调查报告》显示,在新中产的收入与资产水平分布上,净收入(除去各项开支的家庭净收入)10-50万和可投资资产20万-500万,他们是新中产的中坚力量。

  就深圳而言,中产阶级的数目尚无相关数据统计。但据估算,深圳地区家庭年收入在200万以上、甚至多数在1000万以上的阶层,大概在10万人左右。这部分人群,成为中高端医疗机构主要服务的人群。

  从全国范围来看,据新生代根据国家统计资料估算,2017年我国中产人群规模已经达到2.458亿。据估计,到2020年,在经济的强大驱动下,这一数字将达到7亿,中产阶层人数将占到总人口的48%以上。其中,80后成为主力军,90后中产正在崛起。他们的观念在变化,消费在升级。涉及到医疗服务上,除了看中医生的医术,医院的服务环境同样是他们考虑的重点。

  正是由于公立医院存在以上痛点,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中产阶级开始将目光转向中高端民营医疗机构。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新一代父母的育儿观念已经改变,消费升级在儿童就医方面也有很多体现,他们往往愿意为儿童健康、就诊舒适性等付出更多。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认为,高端医疗一方面可以体现医生的价值,另一方面会与公益性医疗互为补充,让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得到凸显。

资料图资料图

  全职妈妈张颖(化名)是一位两岁孩子的宝妈,同时也购买了和睦家医院的会员。前段时间孩子咳嗽不止,担心是肺炎,她便带孩子去了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和睦家诊所。

  谈起在和睦家看病的感受,张颖对21新健康记者感慨,“和睦家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服务好。医生的看病时间至少是30分钟,不像公立医院一样几分钟看一个孩子,医生会很烦躁。另外,这里的医生也不会说些严重的后果,他会分析病情的两面性,也不会过度治疗,不该开的药一样都不会多开。”

  和睦家是国内高端医疗的代表,目前已经在全国7个城市开办了20家诊所和医院。21新健康记者在广州和睦家医院的候诊区看到,医院的装修风格上多以卡通图案,以及黄色、蓝色等鲜明色彩为主,环境温馨。一楼还是设置了茶点区,相比较嘈杂的公立医院而言,和睦家的就诊环境让人舒心很多。

  同样,高质量的服务对应的也是较高的价格。张颖告诉记者,今年一共带女儿去过两次和睦家,都是感冒、咳嗽之类的小病,两次的花费分别是1800元和1500元左右。

  记者了解到,广州地区和睦家儿科的初诊费用是1200元,加入会员之后,12岁以下的孩子需每年缴纳600元的会员费用,12岁以上是1000元,门诊费用和其它部分检查的费用可以8折优惠。北京地区的会员费用为,12岁以下的孩子每年缴纳1000元,12岁以上是1600元。

  高昂的收费一方面让部分人望而却步,降低了患者的数量;另一方面,也让部分中产阶级能够享受到较好的服务。此外,和睦家较高的诊费,也杜绝了以药养医的局面,据了解,和睦家的药占比一度低至10%。

  高端医疗服务的市场规模到底有多大?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大概有3000万-5000万人群有高端医疗服务需求,而且这种需求每年都在增加。高端医疗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从2011年的254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120亿元。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数据整理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数据整理

  以广州和睦家儿科为例,21新健康记者了解到,每天坐诊的儿科医生大概在7位(其中诊所3位,医院4位)。记者粗略算了一笔账,除去急诊患儿,以每天8小时工作时间来算,医院每日接待的患儿数量大概在102名左右,按照每人最低1500元的诊费(含检查费、医药费)计算,那么每个月的流动金额最低大概在450万左右,实际金额会更多。

  但是,以和睦家为代表的老牌高端医疗服务机构,多年来培育起来的高端品牌作为支撑,价格高,总体来看适应人群就较为狭窄。

  公立医院挂号难、看病难,高端医疗机构消费却相对“肉疼”,怎么办?

  因此,很多消费不起高端医疗,又囿于公立医院的弊端,希望获得更好服务的用户,就成为定位于中高端医疗机构瞄准的对象。这里的价格博弈也显得更为激烈。

  近年来崛起的以儿科为主的中高端连锁医疗诊所不在少数。例如叮叮儿科、妈咪知道、唯儿诺儿科等,也已经逐步在崛起的中高端儿科市场分一杯羹。

  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诊所、门诊多,医院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投资诊所的成本更低,所需的医生更少,审批也较医院更为容易。但是诊所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接待能力有限,且一旦遇到较为严重的患者,还需要转诊治疗。

  随着中高端连锁儿科诊所的数量逐步增多,市场竞争也越发激烈,在优质服务较为趋同时,优质医生资源成为提升诊所竞争力的关键。多点执业、分级诊疗,也给公立医院医生跳出体制内提供了条件。多位医疗投资人士对21新健康记者说道:“在中高端医疗领域,中国各个细分区域有一些相对走在前面运营尝试,但是医疗机构能否克服盈利痛点和持续经营难题,仍是每一个入场者必须解决的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就医方面的消费升级,兼备优质医疗资源与完善医疗服务于一体的中高端医疗机构儿科,作为公立医院的有益补充,正成为越来越多新崛起的中产阶级的“刚需”。

  作者:唐唯珂、闫晓丽

儿科孩子医院

育儿热点排行榜

育儿直播间

高清图排行榜

全程育儿指导

教育排行榜

健康排行榜

试用

育儿视频推荐

育儿课堂

百家百问百答

教育新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