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云强,西安交大教育集团国际部主任,主要从事西方教育心理学研究,和博雅教育课程设计、师资培训等工作。
论坛现场,申云强接受了新浪育儿的专访,他表示,早期教育不是越早越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要按规律办事。专访实录如下:
新浪育儿:结合中国家庭的特点,您觉得自然教育的重点是什么?
申云强:自然教育这个观念虽然是从西方引来的,但是中国其实天人合一的这种哲学理念,其实在几千年前已经开启了自然教育的序幕。当今我们教育的主要问题,我个人以为就是过于功利化,而且孩子的智力被开发得过早。西方经过心理学和系统的自然教育的构建,其实对我们当下的启示就是让孩子重新返回到自然之中,在自然中获得他生存的灵感,另一方面获得他对于生命真正的理解。这就是我对现在的家长所建议的。
新浪育儿:现在对于早期教育,很多家长会觉得越早越好,您认可吗?
申云强:不是越早越好,我最反对的就是“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人生是有规律的,我们古人讲叫“天生万物,唯人有心之自觉”,就是只有人类独特的思想和思维,对于探底运化会产生出一种秩序和规律感,这提示我们所有事物、所有生物的进展、进化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我们具体到每一个孩子,他的成长都是有规律的。所以,老子说“象天法地,道法自然”,就是指他的每一步的前进和成长都是受着自然规律制约的。所以,我觉得让孩子在他不到该学习某个东西的年龄过早地学习这个东西,你恰恰是违背了老子所说的天道。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我不认为早学东西,其实我认为比如把小学的课程下拉到幼儿园,把三年级的课程下拉到二年级,这叫偷跑,虽然他抢跑了,他迟早会在人生的舞台上被黄牌罚下去。所以,我并不主张这样。其实老子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按规律去做事情,这也是自然给我们人类的启示。
新浪育儿:您觉得大概几岁开始早期教育比较好?
申云强:这个教育我们不要只理解为他是在学校里或者是在学堂里学ABC,学1+1,苹果叫Apple,这个叫教育。真正的教育,而且真正自然的教育,它恰恰是构建一个孩子最为重要的他生命的底色,就是他的人文素养。如果我拿一片树叶,我讲它的脉络,我讲它是针叶林还是阔叶林,我是在讲植物学,但这个不是不可以讲,但是科学的东西它必须等它的逻辑思维发展出来以后,它才可以讲。早期一定是通过一片树叶去给他讲生命的感受,一个小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或者春天了,我们带他去大自然中去看桃花,我们可以给他讲“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最早期一定是建立他对生命的感受。所以,我认为这个东西说起来其实是每一步都有它的规律,但整体上来讲,智性的开发不要太早,早期一定是人文的感受。这是我的理解。
新浪育儿:自然教育相比其它的早期教育形式,它有什么优势?
申云强:我可以稍微展开一下讲。当一个小孩子问“妈妈,我从哪儿来的?”爷爷、奶奶会说你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大街上捡来的,或者爸爸、妈妈说是我们爱情的结晶,这都不是好的答案。你要知道孩子这个时候在问什么,他在问生命是从哪里来的。
所以说自然的养育,让孩子一定在自然中,他看到一棵小草吐出嫩芽来,他知道这叫生命。秋天他看到树叶变黄了,落在地上,他知道,哦,有些东西会离开我们。即使一个石头,当它是完整的时候,当我看着圆圆的鹅卵石就很漂亮,但是把它拍碎了,连一个没有生命的无机物,我们把这个石头拍碎了,我们心里会有点难受,这就是阳明心学上讲的“心与万物一体”。
孩子的早期,因为我是做早期教育的,幼儿和小学教育,所以早期他对生命万物的感通这种直觉力是非常强的,你不要过于用这种智性的东西,一定叫他学奥数。奥数可以随后再学,但是我刚才说孩子生长是有规律的,他在8、9岁之前,对人类生命的追问,这个时期你一旦用奥数、拼音盖住了,它以后是出不来的。
所以说养育,其实你只要理解一件事情,就是托尔斯泰说的,世间任何一种探究都不可以与对生命的探究相比较。就是早期孩子如果对生命有了感觉,他自然会尊重万物的,他也会养成对他人的尊重,他随后而来的所有的道德品质都是你不需要担心的。所以,你在自然中让他去发现生命,并且感受生命之美,那么在这种高尚的生活中,他一定可以形成他非常优良的学业。所以,我们的应试教育如果只是专注于智性的开发,而忽略了他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命底色的构建,我认为是本末倒置。所以,我讲的养育更多是他对生命的一种感受。而且这个我不用讲,你到大自然去,到处都是生命,任何一个爸爸、妈妈都可以给孩子讲“什么是生命”。
新浪育儿:我们说的自然养育也好,自然教育也好,跟孩子美学培养上有什么关联?或者是对孩子美学的激发有什么样的影响?其实很多中国的小孩子是缺少美学培养的,很多人认为学唱歌、跳舞、画画就是了,您对这个问题有没有一些了解?
申云强:中国一个儿童早期的哲学思维和美学是不讲的,我们的教育体系其实没有这些东西,这是很不好的。
新浪育儿: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申云强:我们不讲这些最重要的,我们关键是要分,美育好像没有用处。但是我们该提倡还得提倡。
庄子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朴是什么?就是刚砍下来的大树,它没有被你做成桌子、椅子的时候最初的那个纹路,你一见它,心里一定是很舒服的感觉,很多小木屋就是这样的。素是什么?我们穿的衣服被染得花花绿绿的,但是它没有被着色之前,古人穿的是麻,或者是绢或者是绸,就是它最初的绢或者是绸的状态。所以,庄子说的朴素不是说你穿得简单,他指的就是什么?就是你生命最原初的那个底色,他认为这个东西就是最美的。“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这其实和老子说的“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就是人生命最初的那个原初状态一定是最美的。后天我们由于各种欲望、各种诉求,把孩子的这种,佛家叫“真如”,把他的真如上覆盖了很多尘土。所以,我们经常说“还我本来面目”,你知道什么是本来面目吗?就是你的朴素之道,你作为一个人对生命最深刻的理解,就是你的朴素之道。你对这个东西理解了,那么你内在的情感、情操、你人生的意境,你对审美的东西,即使你不用专门去学美学,它自然也就出来了。佛家有一句话叫“相由心生”,对吗?不是说你一定要长得特别漂亮,但是你内在的修为一定会对你的外在有一个很大的改变。
那么好,我现在说自然,孔子说“天地有大美,天地不言,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地有大美,然天何曾言哉”。四时指的就是四季,四季轮回更替,万物运化。天地有它的秩序,有它的美,但是天地从来不说。中国是没有自然这个词的,我们把它叫做“万物”。所以,孩子在自然中体会的这种朴素之道,你不要教他画一个小草或者是画一个长颈鹿,就要像一个长颈鹿,他只要把他心中对一棵小草、一棵向日葵、一个小狗、一个Giraffe,他只要把他对它的理解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那么他的审美在这个过程中和自然达成了一种交互。所以,我有一个提法叫做,英文这个词很好,nature又叫什么?又叫本性。所以,我说The nature is natural。本性、自然天成。所以,美你不用刻意后天地去添加给他,他在自然中,自然可以生发出那种高尚的情怀。一个人有高尚的情怀,他一定是最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