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率下降与重视子女教育 富裕社会的精确投资收益测算

生育率下降与重视子女教育 富裕社会的精确投资收益测算
2022年08月05日 17:27 第一财经

  在所有对趋势有较大影响的变量中,纪廉对人口结构的变化尤为关注,认为它凸显了最底层也是最重要的逻辑——人口因素是所有经济和商业变迁的基础。

  关于未来的预测和展望或多或少可能都带有“臆想”或想象的影子,既有对世界悲观前景的预测,也有对未来无限美好的想象,无论出自经济数据、人口变迁、科技进步,还是基于科学探测、政策规划、愿景目标,世界和中国的变化都是难以准确预估的。

  来自西班牙的学者莫洛·F。纪廉的新著《趋势2030:重塑未来世界的八大趋势》对于未来的畅想却并未脱离实际,而是在现实数据基础之上的演绎,背后是客观的发展逻辑和有力的数据支撑,因而使得他对人口逆转、老龄化、中产阶层、共享世界、货币类型等不同领域的未来场景构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如纪廉所言,2030年并非不可预见或遥不可及,而是一个不断迈进的时间节点。跨时代的缓慢转变过程,日积月累形成了范式变迁和结构性变化,它们并非突然发生,而只是由于我们很多时候或出于先入为主的观念而对这些趋势置若罔闻,或缘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而不愿意面对。

  本书拓宽了我们对世界细微变化的认知,并将过去的所谓常识重新置于跨时代变化的背景之下,将看似毫无联系的细小事物通过建构新的认知模型,形成相互关联。有一点可以明确的是,2030年的愿景和挑战是一个相对变化的概念,本书的线性表达并非完全忽略非线性的趋势演变,世界的变化始终是无法准确预测的,但基于数据和大量调研的预测却有较高的价值。

  在所有对趋势有较大影响的变量中,纪廉对人口结构的变化尤为关注,认为它凸显了最底层也是最重要的逻辑——人口因素是所有经济和商业变迁的基础。

  就目前的人口结构和趋势而言,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以及人的寿命延长等,将使得我们越来越趋向银发经济和老龄化金融,并使得女性的角色变得更加重要;而人口结构变化也会影响到城市化、中产阶层、互联网文化等,从而决定未来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如共享经济、货币结构变化、新的消费习惯、新的社交文化等等。2030年的世界将是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智能科技,将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

  目前学术界和商业领域围绕人口逆转的讨论非常广泛,因为人口因素成为世界经济出现“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高债务、高杠杆”的“日本化”倾向。日本央行前行长白川方明系统研究了日本人口老龄化对日本经济、劳动力市场、货币政策等产生的极大影响,认为它是使日本陷入长期经济低迷的主因,这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范式。然而,适应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8%(接近总人口的1/3)的深度老龄化社会并不容易。

  纪廉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低生育率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产物,也就是财富积累足够充裕、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改善且教育水平显著提升,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于更好地养育和培养子女有着比较精确的投资收益测算,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许多中产家庭的生育率在持续下降,却对子女教育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但是,追求更加有品质的生活使得“晚婚晚育”现象愈演愈烈,如韩国的情况就相当严重,由此带来人口增长危机。

  对于老龄化社会,纪廉从经济和商业层面给予了比较前沿的思考,包括老年消费市场、老年就业和相关科技产业、生活方式的变化,这将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和消费市场。辩证地看,人们必须适应2030年后的老龄化社会,老年群体护理服务、智能科技和相配套的服务都将应运而生,并发展成为未来主要的商业形态之一。

  另一方面,年轻世代群体在2030年将成长为社会主流群体,这个群体诞生在互联网时代,浸淫于科技文明、网络社会和消费世界,大部分会成为中产阶层,势必也会催生出新的经济和商业模式,并改变过去对中产阶层的认知。

  纪廉特别指出,中产阶层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并且旧中产阶层与新中产阶层的特征差异,可能令传统的经济和商业模式失灵,更有可能使得传统的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的未来发展趋势出现分化,形成新的“大分流”。

  本书的写作正值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纪廉认为未来的趋势变化是过去多重因素累积的结果,最终从量变到质变,对此我们应有更好的准备,而不是集体性麻木不仁,因为这些变革将在未来10年达到临界点。

  未来可能充满不确定性,但仍需借助充分的、完备的风险管理工具和规划,而不是对未知“敬而远之”。现实生活中需要面对的不确定性因素正在增加,采取更好的对冲策略是重要的选项。从这个意义上,《趋势2030》为我们应对未来世界的巨变提供了一幅路线图。

生育率子女教育

热搜榜

热议榜

育儿直播间

高清图排行榜

全程育儿指导

教育排行榜

健康排行榜

试用

自媒体排行榜

育儿视频推荐

育儿课堂

百家百问百答

教育新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