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游戏 | 邮箱 | 搜索 | 短信 | 聊天 | 天气 | 答疑 | 交友 | 导航
聚会集锦育儿专家在线 答疑集 100%的妈妈原创文章
首页 健康呵护 专家答疑 教育 宝贝主页 视频 原创杂志 专题

上半月刊[综合刊]
2004年第8期
每本定价7.9元

 
珍藏版-合订本
 是你的育儿宝典
 值得您永久珍藏。
        
详情>>
下半月刊[专题刊]
2004年第7期
每本定价5元

 

《父母必读》系列丛书
关于我们
版权说明
我想投稿
服务热线:
010-82082215
广告热线:
010-62012090
换乳期食物添加的10个误区

  孩子6个月以后,母乳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宝宝的需要了,在逐步添加食物的过程中,新手妈妈们各有高招,也各有困惑,有时还会陷入误区。就让我们看一看下面的10大误区大集合……

  误区1:断奶,就是断掉奶和奶制品

  提出“换乳期”概念之前,人们称这一时期为“断奶期”。这是从英文weaning一词翻译成中文“断奶”造成的一个误区。一个“断”字将不少人引入了断掉所有奶和奶制品的误区。

  有人用米粥、面片汤来给孩子断奶,认为这类食物可以代替奶。其实,米面类的食物都是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对4个月前的小婴儿来说,他们的淀粉酶活性不足,不足以消化这些食物,很容易引起腹泻;而4个月之后,虽然孩子能接受这类食物,但仅靠碳水化合物类食物喂养,缺乏蛋白质和铁的供应,往往会造成贫血,这样的孩子面色蜡黄、虚胖、不活泼,而且爱生病。

  配方奶恰恰弥补了仅喂谷类食物的不足。首先,配方奶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按婴幼儿不同年龄段需求作了科学的配比;其次对维生素、矿物质按需求作了强化。从强化的角度讲,某些元素的供应甚至优于母乳。比如6个月后母乳无法提供孩子生长所需的全部铁元素,而强化铁之后的配方奶却足以弥补母乳的不足。

  对3岁以下的婴幼儿来讲,奶和奶制品仍然是主要食品。对人的一生来说,不断奶是全民族身体健康的一个基本保证。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一杯奶强化一个民族”;印度的“白色革命”;英国首相丘吉尔提出的“没有什么投资比得上向孩子提供牛奶”,都是告诉我们奶和奶制品的重要作用。

  误区2:孩子小不会吃肉,煲汤营养丰富

  有人说“肉烂在锅里”,宝宝小不会吃肉,那就给他喝汤也是一样的。果真是汤的营养最好吗?

  这些家长知道要给孩子吃一些动物性食物,为孩子提供生长发育最重要的营养物质——蛋白质,这是应充分肯定的。不过,汤和肉相比营养价值可不相同。

  煮汤时,鱼、鸡、肉都是整个的或切成块浸泡在水中,随着水温升高,食物中的蛋白质会呈凝固状态留在肉里,而非溶于水中。据检测,汤中蛋白质含量仅为肉中的3~7%,脂肪为37%。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婴儿胃容量小,汤中的大量水分会占据很大的胃容量,影响其他食物的摄入量,长时间这样喂养必然影响孩子的生长。建议:在换乳初期(添加辅食的第1个月)可以用肉汤调蛋黄泥,第2个月可以用肉汤蒸蛋羹,或直接喂肝泥、鱼泥、肉泥。

  误区3:添加泥糊状食品不减奶量

  到保健科就诊的婴儿中,常常有因哭闹不止、夜里不肯好好睡觉等问题可又找不到明显病因的。详细询问病史会发现,一个非常普遍的原因是:吃多了。其中,添加泥糊状食物而不减奶量就是最常见的一种情况。

  4~6个月刚开始加泥糊状食物的宝宝,还不会用语言告诉父母自己已经饱了或饿了,这就需要父母的敏感,注意观察自己的宝宝。

  刚开始添加泥糊状食品时,只喂1~2小勺,仅仅是让孩子学吃、学吞咽、品尝多种口味,这个时候尝尝泥糊状食物接着就喂奶,吃多少可以随意,一般是不会喂过量的。添加2~3周之后,泥糊状食品就应该替代一顿奶,这是换乳期进程开始时非常重要的一步。只有这样,才可以逐步让泥糊状食品成为一日3餐的正餐,完成向固体食物的转化。需要注意的是,添加泥糊状食物的同时应该逐渐减少奶的摄入量,这样才能科学合理地提供给婴儿所需的营养。

  误区4:宝宝肯定是不爱吃它!

  一种新口味的食物(比如原来吃过苹果泥,今天换成了桃泥),你兴冲冲地为宝宝精心准备出来了,原以为鲜桃的美味一定会让孩子喜欢,可没想到刚一尝,宝宝就迅速地用舌头将桃泥顶出来,再喂一点还是如此。于是,妈妈便得出了这样的推论:我家的宝宝肯定是不爱吃桃。果然如此吗?

  其实,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接触一种新口味时,宝宝会有一种自我保护式的反应:这会不会有危险?这种本能让他拒绝新的口味。而当他一次次看到妈妈面带微笑地吃给他看,多次反复地让他品尝之后,这种恐惧会渐渐减弱、消失,最终会爱上这一新的食物。等宝宝再大一些的时候,对各种不同口味的食物也就能很快地顺利接受。

  一般来说,重复5~15次,宝宝就会接受新的食物。所以妈妈要耐心喂养,不要一两次看到宝宝用舌头将食物顶出,就断定他不爱吃这种食物。不过,反复尝试并不是在宝宝不吃或用舌头顶出来后仍一口接一口地喂,这样做反而会让孩子产生反感。正确的做法是这次不吃就及时撤掉,过一两天再试着喂,直至孩子能接受为止。

  别忘了,最好要在孩子饿的时候品尝新食物。

  误区5:还差10毫升就完成任务

  有些妈妈按书本或奶粉罐上的建议量喂养孩子,每一顿奶那怕少吃10毫升,也要千方百计哄宝宝喝下去,看着宝宝完成了“任务”,心里才感到特别塌实与满足。不过,吃撑后的宝宝可是不舒服啦。时间一长,他的消化功能减弱,对吃东西反感,结果就有可能影响生长。

  还有的妈妈呢,喜欢拿自己孩子的进食情况和其他孩子比较。如果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吃的种类少、量少,或体重不如别的孩子长得快,妈妈就会感到焦虑。于是,总是“好心好意”地强迫宝宝进食。

  仔细分析起来,这些妈妈有一些共同点:生怕自己的孩子吃得“少”会影响生长发育,而采取哄、骗等手段千方百计让孩子多吃一口,却忽略了孩子的个体差异、进餐气氛、运动等相关因素对摄入量的影响。

  误区6:食物搅碎做成糊状用奶瓶喂

  用奶瓶喂食,宝宝进食的方式是吸吮。进入换乳期,一方面要改变食物的密度和性状,另一方面也要改变进食的方式,也就是说用小勺喂食。这时宝宝的进食方式就是吞咽,随着舌头运动能力的提高,下一步可变为舌碾和咀嚼。这样才能让孩子顺利地完成从液体食物向成人固体食物的过渡。如果长时间用奶瓶喂,食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过长,容易引发龋齿;长时间叼着奶瓶还会影响牙齿的生长和排列;缺少咀嚼会影响面部肌肉发育,进一步影响以后的发音;过软的食物不利于胃肠功能的发育。总之,用奶瓶时间过长不利于孩子的健康。

  误区7.把瓶装泥糊状食品当“菜”吃

  瓶装泥状食品是经科研人员合理配方后制出的婴幼儿正餐食品。它既有科学的搭配又有热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量的保证,因此每日吃多少是有严格计算的。如果为了省钱,拿它当“菜”,仅仅在家庭制作的粥或面条上每餐加1~2勺,时间长了,就有可能因此减少了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重要营养素的摄入量,而造成营养的不均衡。此外,打开的瓶装食品的保鲜期仅为48~72小时,每打开一平泥状食品,尽量在2天内吃完。

  误区8.腹泻或便秘的婴儿不能加泥糊状食品

  腹泻指婴儿大便次数和性状的改变。吃母乳的宝宝每天大便次数为5~6次,性状为黄色糊状,不能称为腹泻。但是,往往会遇到给宝宝添加菜泥或果泥后大便中夹杂了一些菜中的纤维或食物的颜色,甚至大便比平时稀,次数也多了一些,这时是否应判断为腹泻,还能继续添加泥糊状食物吗?其实,这是开始添加泥糊状食物时的一种常见现象。对于一种新的食物,宝宝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在添加泥糊状食物的过程中,不要只是“低头看大便,更重要的是抬头看表现”。也就是说,父母最应该关注的是宝宝的精神状态,如果他情绪好、食欲好,就不必担心。这时,只需把给宝宝添加的食物做得更细软一些,并注意少放些油就行了。

  如果出现脓血便或腹泻的同时孩子还发热,那就有可能是吃了不干净或已变质的食物,需要及时带孩子上医院请医生诊治。

  便秘指大便硬结、排便困难。用食物调整宝宝大便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办法。一般情况下,柑橘、瓜类、油脂类均可利于排便。可以给宝宝喂西瓜、甜瓜、黄瓜泥(30~50克);也可以多喂些煮软的蔬菜,如萝卜、青菜、红薯、海带等;在做菜时,可以比平时多放一点黄油等油脂类的东西。

  误区9:无规律进食

  有的家长认为,7~9个月的宝宝还是以吃奶为主,无论什么时间随意地添加一点其他食物就行了。其实,对这个阶段的孩子,规律进食已经非常重要了。

  在换乳初期,每次喂泥糊状食物后还可以喂奶,而换乳中期的两餐是要替换奶的正餐,应该定时定量地吃饱。否则,宝宝会因家长的无序喂养而无法形成胃肠道有规律的饱和饿的节奏,进而影响消化和吸收。

  误区10:又哭了,快给他点吃的

  7~9个月的宝宝,为了练习咀嚼让他拿磨牙饼干咬一咬是十分必要的。不过,有的家长怕孩子哭闹,总是用吃来哄孩子。有些家长甚至还把膨化食品当作哄孩子的佳品,认为这类食品看似体积大,实际没什么东西,于是,不断地把它们塞在孩子手中。

  宝宝哭闹,首先应寻找原因,不能“一吃了之”。此外,膨化食品含糖、盐、味精和其他调味品,并不适合这个年龄的孩子。如果是油炸的膨化食品,如土豆片、薯条就更不适合了。对零食要有正确的认识,要慎重地选择并适时地食用。

  *刘纪平(北京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中心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恽梅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30926-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