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月刊[综合刊]
2005年第7期
每本定价7.9元

 
珍藏版-合订本
 是你的育儿宝典
 值得您永久珍藏。
        
详情>>
下半月刊[专题刊]
2005年第7期
每本定价5元

 

《父母必读》系列丛书
关于我们
版权说明
我想投稿
服务热线:
010-58572510
广告热线:
010-58572267
选择职业:听从内心的召唤

  工作,对我们的父辈来说,意味着一辈子一个单位,对今天35岁左右的人来说,跳槽是后来的事情,最初的工作大多也是由国家分配的。

  作为今天的父母,我们还能为孩子设计未来的职业方向吗?

  从参加工作到职业选择

  今天,我们这一代三四十岁的父母,当时的就业,由学校或组织上安排、分配参加工作的。而我们的上一辈自参加工作之日起直至退休以后,其工作和生活都处在一种单位体制之中。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随着90年代之后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深入,在一个“后单位制”时代,择业成为了一种社会生活现实,而随着改革开放长大的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的择业心理正从一种独特角度表征着社会剧变时期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的深刻嬗变。

  高级心理需求成为择业的重要动因

  在择业考虑时,“有兴趣”成为排序在第一位的标准,其位次高于“收入高”。而工作使“自己的才能得以发挥”、工作“有挑战性”也成为排序在第三、四位的择业标准,这表明,青年择业的最高目标已不再停留在谋生手段的初级阶段,而进入到了寻求发展的更高阶段,注重开发自已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成为支配青年择业的重要动因。对于职业的精神因素(如有兴趣、发挥才能、有挑战性)的考虑超过了对职业的物质因素(如收入高、福利好)的考虑。

  职业风险意识的增强

  青年对于职业的“社会地位高”、“稳定”、“有权力”这三个因素的考虑排序不高,处在第8、9和11位。这表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随着社会世俗化进程的深入,随着社会成员生存发展机会和空间的日益扩大,青年在选择职业时,更少传统的单位依赖心理、官本位观念。另一方面,由于人们独立意识和生存能力的增强,“铁饭碗”意识逐渐减弱,青年更优先注重的是职业所能提供的个人发展前景,而不是守护着一份牢固的工作本身。

  更自主,更有个性

  由于青年在择业上的自主性和个性化程度的日渐增强,因此,他们不仅在择业时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自我决策过程,而且在职业类型、从业机构、就业地点的选择上也表现为一种更注重个人兴趣满足、自我潜能实现的机会方面,由此必然导致的一个重要后果就是,他们将形成更加鲜明的职业流动(或“跳槽”)意识。这种意识也是一种独特的择业心理,只不过它是从“再次择业”的角度呈现出来的。

  人本化:当今中国青年择业心理的核心取向

  这一切都表明,在当今时代,人本化成为青年择业心理的核心取向。因此,这一态势要求政府和社会有关方面在努力创造更优化的择业机制和就业环境的同时,对于青年择业心理和行动的引导,切忌只是从外在方面出发制定面向青年群体的共性和静态需求的宏观工作方案,而应更加注重从内在方面出发提供针对青年个体的独特性和动态需求的深入细致的关怀,从而高度体现“以人为本”原则。而作为已明显感到这种变化的年轻父母,无论是对个人的职业选择,还是对自己孩子今后的发展,都会带来一种新的参照与考虑。

  沈杰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