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完试后,最忌讳跟孩子说这3句话!

2017年03月27日 22:55 新浪育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这几天,期末考试的成绩陆续都出来了,身边的家长连打招呼都“与时俱进”,充满了“博弈”:

  “陈姐,这么巧,你也出来遛狗呀。你家孩子这次考得不错吧?”

  “别提了,数学考个25,气得我牙根痒痒!你家孩子挺好吧?”

  “好啥,也退步了,昨晚刚训了他一顿!才考个第二,跟第一差10好几分!”

  “……”

  虽然大家平时总说“成绩不是最重要的”“尽力就好”“别有压力”,可实际上,没有哪个家长真的不在乎成绩。特别是当孩子成绩不理想的时候,也很少有家长能做到真正的冷静,很多带刺儿的话总是脱口而出。

  虽然我们是出于“恨铁不成钢”的好意,但很多话其实挺伤人的,就像锋利的刀子一般,不知不觉就在孩子心里留下伤口。特别是这3句话,一定要慎重:

  01

  你怎么这么笨?每次都考这样!

  孩子考试没考好,原因肯定有好多,比如学习习惯不好、基础知识不牢、考前焦虑……但是我们却总是忽略掉这些具体原因,反而给孩子扣上一个笼统、不正确的帽子:“你笨” “你不懂事” “你调皮捣蛋不好好学”!

  一般的孩子是不可能笨的,因为绝大多数孩子的智商都相差无几。但是动不动就骂孩子“笨”“蠢”的父母,反而显得十分无知,他们不懂得如何去分析孩子的学习,也没有耐心去分析,只希望骂孩子一顿就能让孩子“不待扬鞭自奋蹄”。这其实是教育上的懒惰!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习得性愚蠢”:很多人天生并不蠢,只是后天被父母、老师骂蠢了。

  我们脱口而出的“你真笨”“你好蠢”,都是对孩子先天品质的怀疑、否定,具有很强的负面暗示性。孩子听完这些话,得到的信息就是:“我考不好,就是因为天生脑子笨,我永远赶不上那些聪明的。”

  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完全接受这些负面暗示,深信自己“很笨”。遇到难题时,稍努力一下就放弃了,还会给自己找个借口:“算了,不做这道题了,我这么笨也做不出来。”这时候,可就成了真笨了。

  给父母的建议:让我们完全不去批评孩子,这是不现实的,谁都有控制不住火气的时候。但是当你下次批评孩子时,请不要指责孩子的智商、人品、性格、相貌,一定要把焦点集中在具体事情上,比如字迹是否工整、作业是否有计划、作息是否规律等。

  骂孩子谁不会,但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你帮他指明一条出路。

  02

  考这点分,还有脸要礼物?

  优妈小的时候,一次跟着母亲去赶年集(过年时候的农贸市场)。路过一个小摊时,我满怀期待地跟母亲说想买一个头绳,过年戴。结果母亲回过头来,皱着眉头训我:“考试不中屁用,花钱比谁都利索!帮我提着菜,回家!”

  中午吃饭的时候,我提议母亲做一道糖醋排骨,母亲给我一个白眼:“馋嘴!把吃的心思用在学习上,早考好了!”

  那一天,我真的太伤心了。我想不明白,因为没考好,我就没资格要任何礼物、没资格享受任何零食、甚至没资格高兴吗?明明只是没考好,为什么总感觉自己跟犯了罪一样?

  几乎每次考完试,只要不理想,母亲都会这么斥责我。那种负罪感带来的自卑,持续了整个童年……

  把“奖惩”跟学习捆绑在一起,考好了奖、考差了罚,这是很多中国父母最长用、最简单的手段。短时间里效果很明显,孩子会为了一部手机、一次旅游机会而努力学习一阵子。

  但是时间一长,往往没什么好结果,因为“奖惩制度”会严重削弱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兴趣。今年你奖了孩子100块钱,下次再奖励100的话,吸引力已经不如第一次了。当你满足不了孩子,或者孩子对你的奖励不感兴趣的时候,孩子学习的动力也就到头了。

  另一方面,如果孩子每次都因为成绩不佳而被惩罚、被讽刺,内心的压力、焦虑、畏惧也会慢慢累积,很容易引发厌学情绪。

  给父母的建议:奖励不一定非得是物质的,不一定非得价值多少钱。全家一起去办张健身卡也可以是奖励,还能督促孩子锻炼身体;一套经典的儿童读物也可以是奖励,趁机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最好的奖励,其实就是对孩子的认可、肯定。

  03

  你看看人家XXX,你能赶上人家半点儿就好了!

  每个人的童年里,都生活着一个“别人家的孩子”,他比我们听话,比我们学习好,比我们勤快有礼貌……而我们恨不得掐死他。

  父母们的本意,是想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趁机激发孩子的动力。但是,大多数父母在羡慕、赞扬“别人家孩子”的同时,总是伴随着对自己孩子的斥责、不满、数落。最终,非但没有树立起榜样,还让孩子对“别人家孩子”充满了排斥和敌意。

  另一方面,孩子在犯错、失利时,最渴望得到父母的宽容、理解。而这种反复的对比,很容易伤害到孩子的自尊、自信,让孩子觉得不如别人。在缺乏自尊、自信的状态下长大的孩子,无论工作、恋爱都会受到影响。

  给父母的建议:人这一生最大的悲哀,就是不断与人对比,活在别人的评价里。

  孩子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成长的节奏,他在生活中取得的点点滴滴的进步,其实都值得父母去认可、表扬。

  如果真要对比的话,不妨把孩子的今天和昨天对比,帮孩子见证自己的进步、不足,也更有利于孩子自尊、自信的建立。

  孩子上学的时候,我们总以为成绩就是一切,没有成绩就没有未来。

  等孩子长大了才发现,什么都没有健康快乐的成长重要;再优秀的成绩都弥补不了童年缺失的遗憾;再多的奖状,都换不回你跟孩子亲密无间的关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教子有方”】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