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混吃感冒药不幸去世,这些药你也给孩子吃过吗?

研究生混吃感冒药不幸去世,这些药你也给孩子吃过吗?
2018年04月24日 14:25 新浪育儿

  近日,一篇医生手记在朋友圈热传:27岁研究生或因乱用感冒药,致多脏器衰竭,最后不幸离世。可能你会觉得不可思议,一场感冒怎么会置人于死地呢?

  其实,根据患者小张(化名)生前的主治医生的复盘分析,真正致死的原因是:在已感染疱疹病毒,且患者本身肝功能不良的情况下,擅自叠加服用多种感冒药,引起中毒性肌肉溶解和多脏器功能衰竭。

  可能有人会问:感冒药副作用真这么大?家里大人孩子感冒,以后还能不能吃感冒药呢?

  今天袋鼠麻麻就跟大家严肃说一下:感冒药的事。

  感冒药都是复方药,混吃或引发肝肾损伤 !

  袋鼠麻麻之前的文章多次提到不建议宝宝使用复方感冒药,于是有家长会问:那有哪些单一成分的感冒药,是宝宝能服用的呢?

  实际上,“单一成分感冒药”这个词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因为所有的感冒药都是复方药,不存在“单一成分感冒药”。如果是单一成分的话,也就意味着对应症状的局限性,比如“退烧药”、“化痰药”、“止咳药”等等,而不应该再称之为感冒药。

  感冒药的最大问题,就在于“粗暴”,一种感冒药中混杂了多种药物成分,想一次性解决多种感冒问题!比如“快克”,主要成分是乙酰氨基酚、盐酸金刚烷胺、马来酸氯苯那敏、人工牛黄、咖啡因;比如“白加黑”,主要成份是对乙酰氨基酚、盐酸伪麻黄碱、无水氢溴酸右美沙芬。

  不同的药物成分,对应了不同的功效:乙酰氨基酚,为解热镇痛药,主要用于感冒退热,缓解头痛及肢体酸痛;盐酸伪麻黄碱,可收缩鼻粘膜血管,减轻鼻塞、流涕;右美沙芬,为镇咳药,通过抑制延髓咳嗽中枢而止咳;马来酸氯苯那敏,为抗组胺药,主要用于缓解过敏导致的呼吸道症状,包括流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

  不同孩子感冒时的症状不同,一个孩子每次感冒时的症状也可能不同。不管孩子是因为发烧不舒服,还是因为鼻塞不舒服,如果都选择服用复方感冒药,显然存在药物滥用的风险。比如只是发烧和流鼻涕,而服用了能同时治疗发烧、流鼻涕、化痰、止咳的感冒药,那么其实就相当于多余吃了化痰和止咳的药。

  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权威机构给出的建议是:对于0~2岁的孩子,不要给孩子服用复方感冒药物,2~6岁的孩子也要尽量控制使用。

  如果宝宝因为感冒的症状不舒服,正确的做法是:针对宝宝的症状来选择缓解对应症状的药物即可,比如宝宝发烧,就选择退烧药,宝宝咳嗽就选择化痰药或者止咳药。

  医生表示,小张很可能是由于混吃感冒药而导致肝肾衰竭。

  小张体重250 斤,原本就有肥胖、脂肪肝的问题,还抽烟,生病前因为赶课题经常熬夜。每次体检都被检出肝功能不好,但是他没当回事。医生表示,小张原先就处于亚健康状态,他的室友把小张桌上的感冒药拍给医生看,有一大堆,各种各样名目的。他就吃吃这个,吃吃那个,混着吃了好几天。

  小张曾告诉医生:“因为一种感冒药退热效果不明显,就多买了几种,且因为自己体重大,就加倍剂量吃了不少。”

  而“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导致的中毒性肌溶解和肝肾衰竭,很可能是导致小张肝肾衰竭甚至死亡的真正原因。

  “乙酰氨基酚”是治疗感冒药物中最常用成分,约80%的抗感冒药都含有该成分。很多人在买药的时候只看商品名,不注意里面的具体成分,觉得药名不一样,可以一起吃。但光含这一个成分的药,市场上就有很多不同商品名称的药物。

  成人一次性服用对乙酰氨基酚10~15g(150~250mg/kg)后就会引起肝毒性;20~25g或更高的剂量可能致死。如果是原本肝功能就比较差的人,对乙酰氨基酚的耐受剂量更低,而小张吃的多种感冒药中,多含有对乙酰氨基酚。

  “的确没有充足证据证明一定是感冒药导致肝功能恶化,但是他吃的多种感冒药一定是压垮他肝功能的最后一根稻草。”医生解释,小张原本就肝功能异常,平时身体没有遭受打击,肝功能还能维持。但一旦遭受打击,可能就不行了。“感冒病毒感染本身就会伤肝,药物再伤肝,层层累积,就垮掉了。”

  而混吃感冒药不仅会导致肝肾受损,造血系统也会出问题,严重还可能诱发白血病!

  中成药也含西药,混合吃同样伤肝肾!

  很多家长有这样的认识误区:认为中成药不良反应少,相对更安全。因此在孩子感冒后,有的家长便会自行给孩子服用中成药类的感冒药,以期能让宝宝的感冒尽快痊愈,又私想着不会有什么副作用。但很多所谓“中成药”,实际上是中药+西药的混合体。

  比如感通片,来看看它的主要成分:

  前面的金银花、栀子、板蓝根、甘草、大青叶属于中药,而后面的两种成分对乙酰氨基酚和盐酸金刚烷胺则属于西药。

  所以,中成药并不能单纯算作中药或西药,它的副作用同样不可小觑。

  比如该案例中的小张,就是认为中成药安全,所以随意混合着吃,导致乙酰氨基酚过量。

  各位家长更要引起重视,小孩子原本就肝功能未发育完全,对于药物的耐受能力更低,所以千万不要擅自给孩子服用多种感冒药,以免导致孩子的肝损伤!

  除了多种感冒药混吃以外,很多人感冒时还有一个错误的用药习惯:中成药、西药混合吃。

  因为错把中成药当成纯中药,担心它起效不够快,而西药可以弥补起效慢的缺陷,所以把中药和西药搭着吃,最后可能同样会出现这样的后果:对乙酰氨基酚超量了。

  可能我们平时中成药、西药一起吃,也没感到怎么不舒服,感冒也确实好了。貌似这种自己琢磨出来的“中成药、西药混合吃”看起来见效很快嘛!但我们忽视了关键的两点:

  1。 普通感冒本身就是自限性疾病,目前并没有发现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所谓的感冒药,并不是治疗感冒的,而仅仅是缓解症状,让病人舒服一些,或者说让家长安心一些,呈现出“看上去感冒好了”的表象,而实际上感冒之所以痊愈还是应该归功于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的支持。

  2。 因为药物造成的轻微肝肾损伤,如果没有显著不适症状,我们自身是很难发现的,需要抽血检查才能发现。所以,在没有做专门检查的情况下,我们是无法判断自己是否已经因服用药物而造成了肝肾损伤。肝功能正常的人,停药后,肝功能会自我修复。但肝功能有基础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原来就有药物性肝损等的人,或者婴幼儿,药物剂量控制不好就可能出问题。

  如果感冒,吃药前一定要先仔细阅读说明书!如果感冒吃药两三天还不好,就要到医院就医。

  看病一定要相信医生,坦白告诉医生自己之前买了什么药、吃了什么药、吃了多大剂量、连续吃了多长时间等,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医生重复开药出现问题。

  感冒药和退烧药,不可同时吃!

  对于婴幼儿的家长来说,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同时服用退烧药和感冒药,认为这两种是完全不同的药物,一起吃没有冲突。而我们前面说过了,感冒药中可能含有退烧药的成分,再加上退烧药本身,就有可能导致药物剂量超标。

  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个月以上的宝宝退烧,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宝宝退烧。按照规定剂量服用退烧药是安全的。当然如果患有肝脏疾病,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前就需要先咨询医生;类似的,患有肾脏疾病,使用布洛芬之前也要先咨询医生。

  感冒吃药风险都这么大,感冒后还能吃药吗?

  尽管我们谈到了很多感冒药的副作用,混合服用感冒药很危险。但并非以后再也不能吃感冒药了。即使是那位27岁英年早逝的研究生,出现副作用的原因也并不是因为服用感冒药这件事本身,而是因为“滥用”了感冒药。

  所以对待感冒药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不要乱吃、混吃,要遵医嘱对症吃。

  一般来说,成人摄入对乙酰氨基酚一次不应超过500毫克,两次用药间隔时间不宜低于6小时,每日摄入最大量不应超过2000毫克,疗程不应超过3天。几种药物同时服用时,对乙酰氨基酚总和应当小于500毫克。

  此外,有肝硬化、脂肪肝、肝炎、胆管结石和胆囊结石以及营养不良患者应慎用对乙酰氨基酚类药物。

  对于宝宝来说,原则仍然是:

  2岁以内的宝宝最好不要使用感冒药,2~6岁的宝宝要谨慎使用感冒药。如果宝宝因为感冒的症状不舒服,只需要针对宝宝的症状来选择缓解对应症状的药物服用即可。对于普通宝宝,如果出现发烧的症状,严格按照推荐量和频次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烧药,是安全的。

  本文部分内容综合自南方都市报

  来源:医知袋鼠

育儿热点排行榜

育儿直播间

高清图排行榜

全程育儿指导

教育排行榜

健康排行榜

试用

自媒体排行榜

育儿视频推荐

育儿课堂

百家百问百答

教育新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