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盲目地表扬,却让孩子一生都不会独立行走

你盲目地表扬,却让孩子一生都不会独立行走
2018年06月15日 14:47 新浪育儿

  “带孩子实际上是很轻松的,如果你很累,那一定是你带错了。”

  ——马来西亚心理学博士、亲子教育专家:林文采

  带孩子不仅仅要付出辛劳,更需要动脑子、花心思,做了妈妈的人都深有体会。但为什么有四个孩子的林老师并不把养育孩子当做负担,而我们往往只带一个娃就累到崩溃呢?究竟是什么在增加我们带娃的疲惫呢?是依赖!是太多的代劳和的被需要,让孩子迟迟迈不出独立行走的第一步。亲子教养不能一蹴而就,要让孩子更独立,妈妈少受累,我们又该从何入手呢?我们说,扭转孩子的依赖心理,要从亲子间的沟通方式改起。

  先和大家分享一位妈妈和儿子的故事。尚明的妈妈有两个儿子,哥哥还好,弟弟尚明因为小时候体弱多病,所以家人什么都不让他做,而且每天给他大补,三年级就120斤了!走路慢地踩不死蚂蚁,上下学不远但还要司机送,学习不好,经常在课堂上睡觉。但妈妈和尚明的沟通却常常是这样的:

  “这次三门考及格了!走,妈妈奖励你去吃比萨!下次如果三门能考到平均分75,妈妈带你出国去玩!”。

  “真听话,知道做作业!就知道怎样让妈妈开心!”

  “这段时间老师没有请家长,儿子你真棒!妈妈真为你骄傲!”

  就这样,尚明一直在原地踏步。后来,每当他不想做事不想学习时,就会问妈妈“这次考及格奖励什么?”

  能看得出来,尚明妈妈是想激励孩子,但这种沟通方式能激励到孩子吗?有没有发现,这些话总是在强调结果?而如果结果达不到妈妈的要求,那些奖励还会有吗?当孩子行动的动力是想要得到认可和奖励,就会逐渐依赖这种来自权威的认可。

  尚明妈妈的这种激励我们称之为“表扬”。哥伦比亚大学教授Carol Dweck博士曾通过研究发现,表扬会造成孩子成为“寻求认可上瘾者”,却并不能够帮助孩子增强他们的自尊。表扬还会妨碍孩子去承担风险,导致他们容易选择简单的任务,不愿意主动承担,最后只能依赖于父母。

  Carol Dweck博士

  接下来再给大家分享另一位家长的做法。Alex妈妈也有两个孩子,那天她欣喜地告诉我改变沟通方式带给两兄弟行动上的变化:

  “上周天,哥哥把自己的碗筷收拾到洗碗槽,我赶快说‘谢谢哥哥把自己的碗放回洗碗槽,帮了妈妈一个大忙!谢谢’我说了两遍谢谢。哥哥有点惊讶但很开心,回房间又出来,把桌上的碗筷都收拾了,我依然很镇定、很郑重地和他说谢谢。4岁的弟弟看到哥哥这样,也忙不迭地去拿盘子,我依然说‘谢谢弟弟把盘子放到洗碗槽’。”

  “现在哥哥主动认领了餐后收拾碗筷的家务活。弟弟凑热闹也认领了餐前摆碗筷的任务。我觉得表达我们的感谢,对孩子很重要,尤其是感谢的事情越具体,孩子越有动力,越有获得感。我已经尝试把这种鼓励用到了很多场合。”

  “比如,弟弟把拼了很久的乐高拿给我看说他成功了,我就说‘哇,你这次没有妈妈的协助,自己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哥哥拿着他的数学考卷让我签字,我会说‘嗯,你付出了努力,你应该得到这个分数!我相信你英语和语文一样能比上次考得要好’;当哥哥说他的零花钱已经攒够了,可以买他喜欢的耳机和运动鞋,问我他应该买哪种款式的时候,我会说‘我相信你自己能决定什么对你来说是最好的!’……每次说这些话的时候,我自己都感觉很有力量!”

  Alex妈妈让我看到,她已经掌握了鼓励的精髓——激励到孩子内心的力量,让孩子学会评价自己,不需要向他人找认同感,不需要依赖父母帮着做什么,孩子自己探索做事的力量就源源不断。因为你开启了他内在的小小发动机,激发孩子去探索、再探索。而这,都是鼓励的功劳!那么在鼓励孩子时,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表达这份肯定和期待呢?

  就像Alex妈妈一样,看到孩子在劳动,马上表示感谢,不要默默记在心里而失去了一次向孩子表达你的鼓励的机会,也不要等到之后的某个时机再想起来对孩子说。

  将要感谢的行为和对孩子的期待说得越具体,孩子也就越清楚到底是哪些行为做对了,以后还要继续。

  越来越多的父母都能学会不对孩子直接宣泄情绪,不盲目否定孩子、打击孩子。但这并不等于就要像尚明妈妈一样盲目迁就、一味表扬,抑或对孩子“默默”祝福。鼓励就要说出来,经常说,告诉孩子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博士在谈到父母对孩子的鼓励时,曾经这样比喻过:“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通过恰当适时的鼓励,开启孩子内心探索世界的动力,抛开依赖,勇敢出发,独立行走。只有先帮孩子摆脱了依赖心理,育儿才能不再令人疲惫。

  来源:超级育儿师

尚明行走洗碗槽

育儿热点排行榜

育儿直播间

高清图排行榜

全程育儿指导

教育排行榜

健康排行榜

试用

育儿视频推荐

育儿课堂

百家百问百答

教育新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