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会让孩子出现高糖效应吗?NO,添加物才会!

糖会让孩子出现高糖效应吗?NO,添加物才会!
2018年09月03日 17:49 新浪育儿

  很多人可能听过高糖效应(sugar high)这个词,意思是说孩子吃了甜食后,因为血糖飙升的影响,会开始跳上跳下、大声呛声、动手动脚,变得异常兴奋。口耳相传的结果,让很多家长无限上纲的认为,只要是甜的东西都不好,包括饼干、糖醋食物、糖果等等。但其实大家都搞错对象了:让孩子跳上跳下的元凶,并不是糖,而是食品添加物。

  文章开始之前,先把结论写清楚,免得最后造成误解:首先,糖果、饮料、果汁,与不清楚原料的糕点,因为带有许多额外单糖,以及非常多的人工色素、香精等添加物,既会造成肥胖蛀牙,又会让情绪失控,是最糟糕选择。而自己在家里做的饼干或糖醋食物,因为没有人工添加物,所以只会有肥胖与蛀牙的风险(若是加糖不手软的话),但并不会引起孩子情绪失控。至于水果虽然甜,但没有相关研究证明“吃水果会引起肥胖与蛀牙”,反而很多研究发现吃水果好处多多,所以除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血糖之外,儿童是不用担心的。

  高糖效应的由来

  一九七三年美国儿科医师凡高德(Benjamin Feingold)的研究发现,吃含有水杨酸、人工色素、与人工香精的食品,会让儿童产生过动症状。当时凡高德医师把糖也归类在一切人工添加物中,但经过媒体的报导,大家就开始认为让孩子过动的原因,就只是额外添加糖惹的祸。这就是高糖效应(sugar high)这个词的由来。

  但是就在一九九四年,美国范德比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的渥莱荷医师(Mark Wolraich)做了一项很有意思的研究,他找了一群“号称”吃糖就会抓狂的学龄儿童,分成三组,一组吃单纯蔗糖,另两组吃阿斯巴甜(aspartame)或糖精(saccharin),让他们都吃得嘴甜甜,但只有一组是真的糖,另两组是假的糖,随后观察他们的过动症状。

  结果显示,三组的过动行为比例,并没有差别。也就是说:孩子吃完甜的,就算血糖升高,或者是所谓的反应性低血糖,恐怕都不是造成孩子情绪失控的原因。

  添加物才是元凶

  如果不是糖,那么孩子喝完饮料过high的原因,应该就指向食品添加物。食品添加物,包括食用色素与防腐剂,引发儿童过动症状的研究,在过去这三十年其实并不少见。最有名的一篇,是Lancet所刊登一项,在平常没有过动症状、三到九岁儿童族群的研究,证实喝了含有食用色素或苯甲酸钠防腐剂的饮料,都会强烈恶化孩子的过动症状。

  现在大部分人都能理解,孩子的冲动与过动症状,并不是单一因素所造成。包括遗传、环境、心理发展、饮食、生活环境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单单饮食控制虽然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但至少这是一项明确可控制的因子,家长与老师只要把关得当,并且以身作则,不吃零食不喝饮料,应该是最基本的育儿标准。

  所以,看到这篇文章,家长应该知道孩子有关吃糖的重点:

  1、吃含有食品添加物的糖果、零食、饮料,的确会增加孩子情绪失控机率。

  2、自己亲手做的饼干与食物,若良好控制糖分使用,可以不用担心孩子吃了过动,甚至还有安抚情绪的效果。

  3、天然的水果可以尽量吃不需限制,除非是糖尿病患者。

  文章转自新浪看点:鸽子医生

添加物症状高糖

育儿热点排行榜

育儿直播间

高清图排行榜

全程育儿指导

教育排行榜

健康排行榜

试用

自媒体排行榜

育儿视频推荐

育儿课堂

百家百问百答

教育新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