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黏人、爱哭?如何降低分离焦虑,专家这么建议

宝宝黏人、爱哭?如何降低分离焦虑,专家这么建议
2019年04月26日 17:25 新浪育儿

  “我不要去上学”早上7点多,小明妈妈与4岁儿子站在小区门口,等着幼儿园校车,小明总是紧握着妈妈的手,车门一打开,就开始哭闹,吵着不要上学,这情况已经持续2、3个星期,让爸妈相当头痛,不知如何解决。

  分离焦虑是小朋友情绪发展过程的正常现象,大多数宝宝和主要照顾者之间形成特定的依附关系,大约至7~9个月大时,宝宝如果看不见照顾者,就会哭闹,这就是分离焦虑的开始。

  幼儿哭闹抗议,常让照顾者产生紧张、不舒服等感觉,但也这意味着宝宝在认知及社会情绪能力的发展里程碑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将持续与主要照顾者形成一种信任的依附关系。

  分离焦虑约在1岁~1岁半左右达到高峰,随着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成熟,以及稳定的依附关系带来的信心与安全感,到了2~3岁,孩子就会相信照顾者短暂离开,仍会再回来,而逐渐降低分离焦虑,养成独立个性。

  因此,一般来说,当孩子上幼儿园、读小学时,通常比较少看到强烈的分离焦虑。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在处于分离情境时,出现强烈过度的焦虑、害怕,且时间超过4个星期,建议寻求专业人员评估,是否为分离焦虑症。

  临床显示,个性较退缩、适应性较差的孩子,在面对分离情境时,比较容易焦虑、害怕,但这属于孩子的先天气质与性格,并没有好坏及对错,家长应了解与接纳,避免使用责骂、威胁等教养方式。

  以温和坚定的态度道别,及再三保证“我会回来接你”,并和孩子一起找到可以令人安心环境的着力点,循序渐进地鼓励孩子尝试,协助孩子慢慢和新环境中的人事物接触及建立关系。

  在处理孩子分离焦虑时,最忌讳否定幼儿的情绪,更不能说“有什么好哭的”,或是威胁“再哭我就不爱你、不喜欢你了”,这会让孩子很受伤。

  此外,试着了解孩子害怕及担心的原因,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他的焦虑、害怕、担心、烦恼等情绪,并鼓励他表达想法及感受。

  再者,维持温和坚定的态度,带着孩子到校门口或者孩子坐上娃娃车要离开时,以温和坚定的态度和孩子道别,说完再见就离开,不要上演十八相送的戏码。

  家长还可事先与孩子做好约定,以一个大大的拥抱或亲亲作为分离时的安心仪式,或是允许孩子带着熟悉的玩偶或小被子、奶嘴等替代物品,满足他的安全感。

  此外,家长可以多陪着孩子认识新环境,和老师或1、2位同学多一些互动,或是放学后邀请同学来家里玩,并鼓励孩子观察及分享在学校里好玩有趣的事情。

  要是发现孩子在认知、语言、动作、社会情绪等各方面出现落后情形,或是充满挫折及压力,建议儿童医院及时就诊,通过专业人员让孩子更快面对挑战及适应环境。

  文章转自新浪看点:鸽子医生

育儿热点排行榜

育儿直播间

高清图排行榜

全程育儿指导

教育排行榜

健康排行榜

试用

自媒体排行榜

育儿视频推荐

育儿课堂

百家百问百答

教育新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