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文婧谈分享:有远见的父母,都允许孩子“自私”

包文婧谈分享:有远见的父母,都允许孩子“自私”
2019年05月09日 17:48 新浪育儿

  最近一期的《放学后》里发生了一件事,主人公高子皓的表妹来家里做客。

  小客人看上了高子皓手上正在玩的抱抱毯,也想玩。

  但是,高子皓转过身去,不愿意给。

  “给妹妹一下!”高妈妈冲他吼了一声。

  “不,这是我的。” 小男孩死活不肯撒手。

  “你这个小孩怎么这么自私,妹妹玩一下就还给你。” 妈妈一把夺过来,给了妹妹:“你要学会分享!”

  嘉宾包文婧说:“孩子分享之前要多沟通,当他不愿意分享的时候,强制要求分享,只会让孩子产生叛逆。”

  “小朋友要学会分享“这句我们从小说到大的话,似乎很有道理。只是,不辨形势,不分场合,一味地要求孩子分享,真的合适吗?

  01为什么孩子不愿分享

  心理学研究发现,2岁多的孩子开始进入物权意识的敏感期,常常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

  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什么东西都不肯和别人分享,甚至妈妈也要不到他手里的东西。

  当孩子不会主动分享时,我们常常觉得这个孩子小气、自私。

  其实,这只是孩子物权意识发展阶段的正常表现。

  经济学家、瑞士苏黎世大学教授恩斯特·费尔曾经做过一个有名的“糖果实验”。

  229名3至8岁的孩子参与三轮不同的实验。在每轮实验中,孩子们都面临两种不同的选择:

  在第一轮实验中,每个孩子获得一份糖果。他们可以选择,将糖果全部留给自己,或者与另一个儿童平分。

  在第二轮实验中,每个孩子获得三份糖果,他可们以把两份糖果分给另一个孩子、自己留一份,或者与另一个孩子平分。

  在第三轮实验中,每个孩子获得两份糖果,他们可以把糖果全部留给自己,或者与他人各得一份。

  在第一轮实验中, 7至8岁的孩子中有80%选择与另一名儿童平分一份糖果。

  在第三轮实验中,虽然面对着双份糖果的诱惑,仍然有40%的7至8岁儿童选择与另一名儿童各得一份糖果。

  而3至4岁儿童中只有不到9%的人会选择与别人平分。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自私是孩子的一种本性。

  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无法理解“借”的意思。在他们眼里,玩具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被借走了,就再也不属于自己了。

  四岁以前,就先任由孩子“自私”好了。

  过了四岁,再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强迫孩子分享,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反而,会带来莫大的伤害。

  02被迫分享的孩子不懂拒绝

  曾经在Twitter 上看到这样一个热帖:

  一个妈妈带孩子去公园玩,当孩子摆弄自己的新玩具时,一群小孩围了上来,并且有几个孩子伸手想要去拿他的玩具。

  她的儿子吓坏了,不知所措地看向妈妈。

  这时,妈妈说了一句话:“你如果不愿意,就对大家说不!你不想,就要学会拒绝。”

  之所以支持儿子把玩具抢回来。是因为她看到很多人小时候说“不”没得到大人的认同,长大后变得只会委屈自己,不会拒绝他人。

  妈妈的做法,在 Twitter 上获得了 20 多万的点赞。

  日剧《贤者之爱》中,中山美穗主演的女主真由子是个单纯幸福的女孩,有青梅竹马的初恋情人,事业有成的父亲。

  颇有心机的女孩百合成为真由子的邻居以后,一次次向真由子索要漂亮的玩偶,索要珍贵的项链。真由子根本不懂如何去拒绝,一次次纵容百合的贪婪。

  最后百合竟然抢走了真由子的未婚夫,还有父亲,甚至别墅。

  在真由子童年时,善良的父母总是教育她要分享,要大方。

  当遵循内心意愿的拒绝被贴上“自私、小气”的标签时,她便慢慢丧失了拒绝的勇气。

  不懂拒绝的孩子,容易养成“讨好型人格”,宁愿委屈自己,也要迎合别人。

  03被迫分享的孩子缺乏安全感

  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Laura Markham在她的畅销书《Peaceful Parent, Happy Siblings》(《平和父母,快乐手足》)中提到: 强迫孩子去分享,不仅不能真正教会孩子分享的真谛,还会给他们造成心理创伤。

  知乎上有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大意是:

  家里有很多我已经不那么喜欢的物件,甚至有些,已经很鸡肋了。朋友见后表示很喜欢,我宁可花钱去买个全新的送她,也不想把自己的送出去,是我本性就太贪心太自私吗?

  得分最高的答案是:因为曾经匮乏。

  的确如此。她有一位“圣母”般的母亲。

  小时候,家里来了小客人,只要对方看中了她的玩具,她母亲就会用“学会分享”为借口,将她的玩具送人。她不乐意还会被责骂。

  有好吃的东西,母亲往往只给她留下一丁点,其他的全部送给别人。

  母亲的慷慨大度,让她怀疑,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东西是属于她的?

  认识一个朋友,是家里的老大。她的东西,只要弟弟妹妹想要,都要立刻分享出来。

  上大学时,她买了吃的都会悄悄藏起来。那些食物放到过期。她都始终未曾想过,把东西拿出去和大家一起享用。

  即使拿着月薪五千的工资,她也要用各种花呗信用卡来疯狂买衣服。她说:“只有看到满柜子的衣服,我才会感到满足和安全”。

  6、7岁之前的孩子正是建立对周围环境信任的阶段。家长不顾孩子的反对,强迫他和别人分享,孩子就会觉得父母保护不了自己,不值得信任。最终只会让他们长期缺乏安全感。

  04如何让孩子主动分享

  分享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连结,是亲情、友情、爱情的基础。分享很美好,但不是靠“威逼利诱”得到的,而是通过循序渐进引导出来的。

  01先满足,再分享

  接纳孩子的“自私”,是教会孩子“分享”的第一步。

  孩子们之所以不愿意分享, 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好好享受那份小小的拥有,大人们就急着要他们和别人一同分享。

  强迫让分享的那份美好变了调。

  育儿专家海兰老师说:“当孩子的物权感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让他去分享,是绝对的伤害。在孩子分享之前先要满足他。”

  02借用生活情景潜移默化

  杜威说:“教育是生活的本身。”

  演员孙俪曾经用一个橘子潜移默化地教儿子分享。

  她问儿子:“橘子里的果肉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你知道,为什么吗?”

  孩子摇了摇头。

  孙俪指了指周围的人告诉他:“就是说,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不能独自享用,而要懂得与人分享。

  如果你手中有一个橘子,要懂得把橘子分成很多份,一小瓣一小瓣的,然后分给大家与你一起共享。”

  03引导孩子体会分享的妙处

  除了给孩子做正面指引,我们还可以借助恰当的时机,让孩子自己体会分享的妙处,让他们尝试做出分享。

  在这一点上,谢楠的做法值得借鉴。

  面对不愿意分享玩具的吴所谓,她说:“你可以说不,但是你要想一想,如果大家一起分享,大家可以研究出新的玩法,我们要不要试一试?”

  吴所谓一听,立刻高高兴兴地和大家一起分享起了玩具。

  站在孩子的角度,分享不分享,只是一种选择,没有对错。

  分享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是愉悦自己。

  让孩子感受分享的温暖和美好才是我们的初衷。

  美国作家M·斯科特·派克说过: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感受,尊重他们做决定的权利。

  尊重孩子,就从尊重和接纳他对玩具的处理方式开始吧。

  文章转自微博:超级育儿师

包文婧自私糖果

育儿热点排行榜

育儿直播间

高清图排行榜

全程育儿指导

教育排行榜

健康排行榜

试用

自媒体排行榜

育儿视频推荐

育儿课堂

百家百问百答

教育新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