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上“水瘊子”越生越多都是因为这些习惯!

2017年08月07日 16:44 新浪育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只要处置室一传来各种“鬼哭狼嚎”,便知道周末到了,又开始“刮疣”大行动了。每逢周末和周三下午,许多可爱的乖宝宝们就会被家长领到皮肤病处置室进行一项对他们而言非常“恐怖”的治疗,只要一上治疗床,乖宝宝们便秒变“鬼哭侠”,让家长们都十分头疼,也很心疼,而为他们治疗的护士们也常常会被挣扎着的孩子们的各种“拳打脚踢”所伤,真心伤不起呀。这些小家伙们所惧怕的治疗究竟是什么呢? 经过询问后得知,原来这些小朋友们都得了一种名叫“传染性软疣”的皮肤病。据护士介绍,周末每天都会接待30余名小朋友来刮疣,高峰时会达到40余人。

  传染性软疣,究竟是种什么病?

  传染性软疣,俗称“水瘊子”,听上去不那么美。 该病由传染性软疣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皮肤病(属痘病毒科中的一种DNA病毒)。 好发于儿童及青年人,潜伏期14天-6个月。最初表现为白色、半球形丘疹,会逐渐增大到5-10毫米,中央微凹如脐窝,有蜡样光泽,挑破顶端后,可挤出一种被称为软疣小体的白色乳酪样物质。多见于前胸、后背,面、颈部或身体其他部位也会出现,数量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

  他是性病吗?会传播吗?传播途径是哪些?

  儿童的皮肤娇嫩,免疫力也较弱,自然成为病毒攻击的对象。该病主要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若父母有该病,通过亲密接触就很容易传染给孩子;或可通过公共洗浴场所的共用不洁浴巾或搓澡巾可能会被传染;孩子自己抓破,或搓澡过于用力而搓破传染性软疣,它也会自体传染。 还可通过性接触感染,但并不是性病哦。

  临床表现?如何确诊?

  好发于儿童及青年女性,多见于前胸、后背,为皮肤色半球形的丘疹,表面光滑,大多无自觉不适。

  皮损特点如下:

  ①常有瘙痒感;

  ②皮疹中央微凹如脐窝;

  ③皮损可见于身体任何部位;

  ④米粒至绿豆大小半球形丘疹;

  ⑤表面有蜡样光泽,呈灰白或珍珠色;

  ⑥顶端挑破挤出白色乳酪样物质,称“软疣小体“;

结合临床表现就很容易做出判断,必要时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特征性软疣小体即可确诊。结合临床表现就很容易做出判断,必要时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特征性软疣小体即可确诊。

  单发、较大的皮损有时需要与基底细胞上皮瘤、角化棘皮瘤、化脓性肉芽肿等鉴别。

  怎么治疗呢?

  建议去医院治疗,用刮匙刮除传染性软疣,清除软疣小体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也可以进行冷冻治疗。在门诊经常会遇到怕孩子疼,挺着不处理的家长,可时间一长,孩子身上的传染性软疣急剧增加,才不得已再来医院治疗,不仅治疗处理时长和次数会增加,孩子的疼痛量级也会成几何倍递增。

  特别提示,传染性软疣很易传染,若孩子免疫力低则传染速度可能更快,一旦发现孩子身上长了“水瘊子”,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处理,以免“越生越多”。

  如何预防?

  避免到公共泳池游泳、使用公共洗浴设施、与他人合用毛巾等,可避免感染。同时尽量避免搔抓,防止自身接种传染

  来源:鲍秀兰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