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与父母,到底谁错了?

孩子与父母,到底谁错了?
2018年03月15日 10:51 新浪育儿

  父母在等孩子一句道谢,而孩子在等父母一句道歉

  都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和伟大的,而孩子从生下来开始,也一直毫无保留地爱着和信任着自己的父母。可是随着孩子越来越大,越来越独立,父母和孩子的距离也似乎会变得越来越远,相互的爱也会逐渐被越来越多得杂质入侵。

  01

  最近,一位父亲在微博上以“一个失业父亲等待女儿归”的名义爆料,控诉自己的亲生女儿偷偷转走辛苦攒下的300万血汗钱,并拉黑了全家人。

  ▲ 300万元为女儿要求的留学存的

  这个父亲在文章中称,自己数十年含辛茹苦攒下300万的血汗钱,是计划供18岁的女儿在加拿大留学用的,结果女儿不仅挥霍无度,偷偷取走了父亲所有的存款,还拉黑了全家所有人拒绝沟通。

  ▲ 微信被拉黑

  在文中,这位父亲爆出了女儿的身份信息,护照号,微博名称等等,痛斥女儿是“白眼狼”。面对记者的采访,他说,自己最大的失败,就是从小对女儿的要求不管合不合理,都会妥协,他遵循了女儿富养的理念,结果让孩子变成了现在这种极度自私的人。

  当被问到在网上的爆料了女儿所有的身份信息相关隐私的时候,这位父亲坦言道,从未想过女儿会做出这样的事情,自己是“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

  02

  在“女留学生取走父亲300万”事件发生后不久,北大毕业留美学生,34岁的王猛(化名)12年春节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写万字长文数落父母“过度关爱”。

  王猛从小就是别人眼中的好孩子,从小成绩数一数二,四川某市高考状元,北大生物专业本科毕业,留美读研。但在这些“别人家小孩”的光环背后,他12年都没有回过家过年,拉黑了父母所有联系方式6年。

  他为了解决自己长期压抑的心理问题,准备再读个心理学的博士,在他写下的万字长文里,将与家人的决裂归根于父母从小对自己的“过度关爱”,父母的肆意操控、肆意炫耀深深地伤害了自己。

  王猛在文中提到,自己从小到大,一切生活学习的大小事都是父母控制的,连所有的衣服都是按母亲的喜好来决定,自己没有权利决定穿什么衣服。任何跨越边界的行为,不按照父母设想的方式的行为,都会被严厉斥责阻止。

  王猛在自己小学时,曾不顾母亲反对自己参加了奥数比赛,考完试发现文件夹被人涂抹划坏,面对委屈的儿子,母亲说的是,“这下你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了吧!”他长大后考上北大出国留学,父亲仍不放手,安排亲友密切关照,自己觉得处处被掌控。

  在记者的采访中,王猛表示,这些往事成了他的心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问题越来越重,求职路不顺,也是由于自己“内向、敏感、不善交际”的性格弱点。自我认知无法和过去的经历调和,“父母的爱其实是伤害”。

  03

  无论是转走父亲300万的留学女生,还是被过度控制要父母决裂的北大男生,都给所有过度关爱孩子的家长敲响了警钟。在著名心理学教授钱铭怡撰写的《青少年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报告》中,关于父母的教育,会直接影响子女以后的性格有以下的总结:

  当父母对孩子倾注着你们所有的爱时,也要经常反省和思考,这样的爱是否过了界?是对孩子有帮助,还是对孩子实行着“爱的绑架”?

  1、爱孩子还是爱控制孩子?

  喜欢越界的父母总是表现出对孩子的极度关心,事无巨细地关心,其实他眼里没有孩子,他只是变相地表达了对孩子的不信任和不尊重。尽管都是打着“关爱”和“教育”的旗号,但传递的总是令人厌烦的气息,孩子不会从中体会到爱和教育,只能体会到被侵犯。

  从孩子脱离母体开始,整个成长过程就是不断的脱离:脱离妈妈怀抱独自吃饭,脱离怀抱独立行走,脱离家庭组建另一个家庭。父母终将从第一亲密者的角色中退出,让位给孩子的伴侣和他自己的孩子,由“当事人”变成“局外人”,最后是父母走完人生旅程,彻底退出孩子的生活。

  伴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角色要做的分离也在逐步进行。父母对孩子生活的参与程度逐步递减,角色范围一点点缩小,这样才能给孩子的生活腾挪出空间,才能持续维系健全的亲子关系。

  2、泛滥的爱就像泛滥的洪水一样

  不懂得分离的父母,即使孩子成年、结婚,也要努力保留住对孩子的控制。他们往往喜欢一边事无巨细地包办,一边抱怨孩子的无能。这样的家长,其潜意识并不想让孩子独立,他要让自己在孩子的生活中显得重要,于是会有意无意地制造孩子的不重要感。

  与其说他极爱孩子,不如说他极爱那种对孩子的全面把控,这种控制给他带来的成就感和强大感,让他对自己满意。

  现在还有一个明显的社会问题是,父母在孩子年幼时不肯和孩子亲近,把孩子扔给老人或保姆,理由是要赚更多的钱,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这些错误认识使父母和孩子丧失了早期的亲密接触机会,没有建立起畅通的理解渠道,彼此理解就变得困难。待孩子成年后,父母往往是一方面对当初冷落孩子的做法感到后悔,有强烈的补偿心理,生硬地要塞给孩子很多东西;另一方面又有讨债心理,希望孩子回报自己的付出,听话并且和自己亲近。而孩子又不可能配合得很好,于是摩擦不断。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中国式家庭最常见的矛盾就是,父母在等孩子一句道谢,而孩子在等父母一句道歉,最终彼此都不能得偿所愿。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对此你们怎么看?

  来源:超级育儿师

孩子父母白眼狼

育儿热点排行榜

育儿直播间

高清图排行榜

全程育儿指导

教育排行榜

健康排行榜

试用

自媒体排行榜

育儿视频推荐

育儿课堂

百家百问百答

教育新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