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情况下才有“打孩子”的必要?怎么把握威慑力?

啥情况下才有“打孩子”的必要?怎么把握威慑力?
2018年03月22日 10:14 新浪育儿

  家长留言:

  “打孩子什么情况下有必要?  如何把握“动武”的威慑力?”

  育儿师答疑:

  我猜这位家长自己小时候是挨过打的。从小被“打大的“孩子,如今自己做了父母,忽然发现家庭教育越来越文明,不能体罚了!于是做家长的懵了——我们就是这么长大的,虽然挨过打,但现在也很正常,心理很健康嘛!到是现在的孩子,怎么就管不得了呢?

  70、80、90后一代的童年,父母骨子里都认同“不打不成材”,基本上就没什么亲子教养的意识。他们所信奉的还是老一辈的教条——“棍棒底下出孝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甚至还会告诉老师,“我家孩子要是不听话,老师您尽管打!”……

  可等到这一代结婚生子,面对00后、10后的教育时,耳边却充斥着孩子们理直气壮的回应“你打我?我报警!告你们虐待儿童!!”。。。。。。这彻底颠覆了年轻爸妈们的三观——难道管教孩子就只能点到为止,没有任何底线了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管教孩子到底能不能动手。

  打不打,首先要回到打的目的。“打“是一种用到孩子身上的手段,任何父母的初衷,一定是为了教育好孩子。“养不教,亲之过”,父母认识到,在用物质养大孩子的同时,精神上也要教育好孩子。所以提问的这位家长其实是一位负责任的好家长。

  但为什么以前私塾先生都可以一把戒尺打孩子,现在的学校却严令禁止体罚孩子呢?如果“鼓励”和“惩罚”是对待孩子的两种教育方式,现在的教育理念更强调“鼓励”,因为鼓励才可以促进孩子更长久的行为改变,才能更有效地塑造孩子的健康人格和自信心。

  而惩罚,对短期内禁止孩子不良行为来说,是有效的,但也只是“短期效果”。长远来讲,惩罚有很多负面效应——会让孩子老是觉得自己不对,一错再错之后就会失去自信心,还会让孩子学会用暴力来解决问题。如果还伴有委屈、污辱、羞愧等压抑的情绪,长久将会形成内心的创伤,影响人格健康发育。

  但无论说服教育还是体罚,对孩子成长的影响都不可能立竿见影,所以很容易被家长们忽略。我们总是渴望一种捷径,尤其当我们身陷在工作和生活压力中,没那么多时间和耐心去面对“熊孩子”时,我们需要一种短平快的管教方式,而打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一巴掌下去,孩子乖乖听话,而这正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如果整个童年偶尔挨过几次打,几乎不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阴影。但如果经常挨打,孩子的情绪一堆积,很容易被激怒。通常孩子长到青春叛逆期,或觉得自己有力量了,就会爆发更多的不良和对抗,因为原来的听话不过是强制“压抑”后的“顺从”。

  所以“打”作为惩罚里最极端的一种体罚措施,根本就是在用武力解决问题,纵然可以让孩子屈服,也“胜之不武”。所以只要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打孩子只能是山穷水尽后的最后一招儿。

  现在我们解答了提问的这位家长的问题——所有沟通教育都无效时,我们可以体罚孩子。那么当我们不得不做这一步时,至少要有怎样的底线呢?

  1。感觉“打了也不解气“,那千万别动手!

  如果家长觉得不打不足以出气,甚至揍了也不解气,那么这时已经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完全是在发泄情绪了。新闻报道中哪些过激毒打孩子致死的悲剧就是这么造成的。所以如果你非要动手,务必确定你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2。体罚可以是对“违约“的惩戒

  我曾经平静地打过一次孩子,但最终让孩子服气认错。孩子答应晚饭后玩游戏十分钟后再完成英语练习。我事先问他,“如果你没做到呢?”他说,“那就打。”两小时后,他一直在玩游戏而没有做练习。于是我执行双方之前的约定,语气也很平静,拿了尺子请他伸出手来,告诉他,“不是我要打你,而是你要兑现自己的承诺。”我在他手心抽了三下,但孩子一声不吭,因为他知道是他的错,睡前我们仍友好地拥抱互道晚安。

  3。“家丑不可外扬”,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家长在盛怒之下,劈头盖脸一顿打。疼痛也许当天就消了,但伤痕却要十天半个月才能退去。孩子只要出家门,就要向老师、同学、邻里乃至陌生人展示伤痕,这无疑是一种莫大的羞耻,这种二度的心理创伤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可想而知。

  分析过不动手的办法和非动手不可的底线,如果你依然认为必要时还是要举起巴掌,那么请确定你是冷静的,没有失控,没有其它更好的方法了;请确定孩子不会受伤,也不会埋下心理创伤;请确定即便动过手,你们的亲子关系一如往常。

  来源:超级育儿师

孩子威慑力惩罚

育儿热点排行榜

育儿直播间

高清图排行榜

全程育儿指导

教育排行榜

健康排行榜

试用

自媒体排行榜

育儿视频推荐

育儿课堂

百家百问百答

教育新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