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做对这些事,提高宝宝免疫力,让宝宝少生病、少遭罪!

妈妈做对这些事,提高宝宝免疫力,让宝宝少生病、少遭罪!
2019年03月20日 17:36 新浪育儿

  有的妈妈说:我家宝宝隔三差五的生病,一降温就感冒,一受凉就拉肚子,每逢流行病高发时期,总是不能幸免。。。。

  宝宝总生病,和免疫力差也有一定关系,今天袋鼠麻麻就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

  一、宝宝免疫力如何建立?

  人体有一套精密无比的免疫系统,它由骨髓、胸腺、脾、扁桃体、淋巴组织等多个免疫器官,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和干扰素等免疫活性物质三大部分组成。

  它们各司其职、协同作战,识别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异物(如病毒、细菌、寄生虫),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如癌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以及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

  如果把人体比作国家,免疫系统就像军队加公安系统,既要抵御外敌,又要维持内部安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宝宝刚出生时,免疫系统的发育还刚刚起步,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逐渐发育,免疫力也会不断增强,到十几岁时基本达到成人的水平。

  而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宝宝免疫力比较差的阶段,还会经历特别的“几道坎”,需要各位家长特别注意。

  二、这3个年龄段最易生病,家长不得不防!

  1.6个月前后

  不少家长会发现一个神奇的现象,宝宝不到6个月的时候,虽然看着小小的很脆弱,但实际上很少生病。而到了6个月以后,本来以为宝宝应该身体更壮实、更不容易生病了,却开始隔三差五的感冒发烧,让爸爸妈妈措手不及,这是闹哪样?

  其实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除了各种营养,妈妈体内的抗体会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宝宝,承担起“健康卫士”的责任,并在宝宝出生后,还在继续保护着他们。不过,这些抗体会随着时间不断减少,在宝宝6个月后就差不多消失殆尽,这就是为啥宝宝6个月后更易生病的原因了。

  2。断奶时

  除了胎儿期的储备,宝宝还有另外一个获得免疫物质的重要渠道——母乳!妈妈的的乳汁,尤其是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和抗体,是可帮助宝宝对抗致病菌、抵御疾病侵袭的坚强护盾。

  当停止母乳喂养,这个宝宝免疫物质的重要来源就随之切断了,此时致病的病毒、细菌侵袭就更轻易地在宝宝身体里“攻城略地”。

  因此对于“母乳喂养多久最好”这个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在开始添加辅食后,仍要继续哺喂母乳至少到宝宝2岁;美国儿科医学会则建议,持续哺喂母乳至少到宝宝1岁,之后可以视母婴情况决定是否要继续哺喂。

  也就是说,母乳喂养最好是喂到宝宝2岁以后,至少也得是1岁,而且断母乳一定要谨慎。

  3。幼儿园入园

  在上幼儿园之前,宝宝接触外人的机会较少,而且大部分时间在家里,不容易接触到各种病原体,免疫系统还没经历过几场“大风大浪”。大部分宝宝3岁左右要入园,此时忽然进入集体生活模式,宝宝们会通过玩具和各种台面密切接触,非常容易交叉感染,经常发生某个小盆友生病后迅速传染大半个班级的情况。

  另外,宝宝第一次离开家去幼儿园生活,每天很长时间看不到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难免会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需要一个适应的阶段,而心理因素也会导致抵抗力的下降。

  三、想要宝宝免疫力好、少生病,家长需做到“七项注意”

  那么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如何促进宝宝的免疫系统发育,让宝宝少生病、少遭罪呢?我们从小月龄的宝宝开始,一步一步的说:

  1。母乳喂养

  前面提到了,妈妈的的乳汁尤其是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质(抗体、免疫因子、酶、白细胞等),可帮助宝宝对抗致病菌、抵御疾病侵袭的坚强护盾,直到宝宝建立自己的免疫系统。

  因此建议大家从宝宝出生起,尽可能地坚持母乳喂养到至少1岁,如非必要情况,千万不要轻易放母乳、过早断奶。

  2。适时、合理增加辅食

  辅食添加对宝宝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因为宝宝到了一定的月龄之后,光靠奶制品已经无法满足他们身体发育的需要了。而“加辅食”就是吃奶→吃饭之间的关键过渡期。

  宝宝在吃辅食的过程中,胃肠道的功能和咀嚼、吞咽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同时,在接触各种新食物过程中,宝宝的免疫系统也会学着识别食物中的成分。

  开始添加辅食的时机:

  一般我们会在宝宝6个月左右开始逐渐添加辅食,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添加过早,宝宝可能因为胃肠道还未发育好,不耐受而出现呕吐、腹泻;添加过晚,则可能耽误宝宝的口腔功能发育,并造成营养不良,还有些宝宝甚至会因此而特别恋奶,拒绝吃其他食物。

  TIPS:由于每个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不一样,因此添加辅食的时间也不能一概而论,但一般最早不能早于4个月,最晚不要晚于8个月。

  添加辅食的顺序和方法:

  由于宝宝的胃肠功能发育还不是很完善,因此添加辅食要按照:循序渐进、从稀到稠、从细到粗、从少量到多量、从单一到多种的渐变过程。

  那么不同月龄的孩子能吃的食物有哪些?吃多少才合适?我国卫计委给出了如下添加指南:

  到宝宝1岁之后,就应该过渡到“吃饭为主,母乳/配方奶粉为辅”的饮食模式了。家长要尽可能的丰富宝宝的食谱,帮助宝宝营养均衡。不能总是根据宝宝的喜好吃某些特定食物,这样很容易造成营养的偏废。

  3。及时接种疫苗,一类、二类都尽量接种

  为宝宝接种疫苗是人类抵御传染性疾病而采取的积极措施,因为疫苗不仅可以降低体内病毒的危险性,还可以使一定的人口产生免疫群,如果大部分人都有了免疫力,那么疾病就很难传播了。因此家长一定要按时为宝宝接种疫苗!

  一类疫苗又称“免疫规划规定的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

  主要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白破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以及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接种的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和钩体疫苗。

  二类疫苗则是不免费的,需要家长自己决定是否花钱给宝宝打,比如轮状病毒活疫苗、水痘疫苗、流感疫苗、23价肺炎球菌疫苗,Hib(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等。

  不少家长对二类疫苗有误解,认为“既然不强制,就是不必要”、“打了对宝宝身体不好”。

  其实二类疫苗并非不重要,这样分类是国家根据财政状况和防病规划所决定的。自费疫苗也会逐渐转变成免费疫苗。比如甲肝疫苗原属于二类疫苗,在2008年的扩大免疫规划中,国产的减毒活疫苗归入一类,而进口的灭活疫苗属于二类。而其他现在属于二类的疫苗,将来也有可能列入一类。

  从预防疾病的角度来讲,二类疫苗和一类苗一样,针对发病率高、危害很大的疾病,比如重症手足口病、肺炎、流感、轮状病毒性腹泻等。因此多接种一种疫苗,孩子就多一份保护力。

  4。适度运动

  运动是增强宝宝抵抗力的良好途径,因为运动不仅可以促进淋巴在宝宝体内的循环(淋巴拥有很多抗感染细胞),还有助于提高宝宝胃口。所以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宝宝,不论在什么季节,家长都应该鼓励宝宝多运动,从而增强体质。

  特别强调:不要只重视室内活动,而忽略户外活动。天气好的情况下,带宝宝到户外接受一些自然光照,感受温度的变化过程,更有利于增强宝宝自身抵抗力。

  5。保证良好的睡眠

  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可以使身体迅速恢复。相反,持续不断的活动会使宝宝紧张劳累,影响宝宝的免疫系统正常运作。所以在宝宝疲劳和疾病前后,良好的睡眠非常重要!

  因此家长应帮助宝宝在活动和休息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耐心帮助宝宝建立生活规律,确保宝宝每天都有一定的休息时间,这包括有规律的睡眠时间和其他休息时间(比如讲故事的时间)。

  6。不要害怕生病

  有时候,偶尔发生病毒、细菌感染而生个小病,比如普通感冒,是能够刺激宝宝免疫力系统发育,增强抵抗力的。因此,当宝宝发烧、感冒,家长们不要太紧张,做好护理工作即可。

  千万不要乱用抗生素或保健品,往往对病情没有帮助,反而会打乱宝宝尚在构建中的肠道菌群,有弊无利。

  7。宝宝生病后多休息,不要“带病坚持上学/上幼儿园”

  比如在患感冒时,宝宝的免疫系统会被调动起来而得到锻炼,但此时要注意休息,暂时要避免去幼儿园等人员密集、空气流通性差的场所,一方面避免再次感染其他病原体,让宝宝的情况雪上加霜,也是避免传染其他小朋友。

  袋鼠麻麻有话说:

  没有谁天生就是知识全面、技能满分的完美父母,但如果我们每位爸爸妈妈都愿意花一些时间了解宝宝的发育过程,学一些科学育儿知识,完全可以帮助宝宝健康成长。一旦宝宝受到疾病侵袭,处理起来也会得心应手,少一些焦虑、多一份从容!

  文章转自新浪看点:医知袋鼠

流感宝宝免疫

育儿热点排行榜

育儿直播间

高清图排行榜

全程育儿指导

教育排行榜

健康排行榜

试用

自媒体排行榜

育儿视频推荐

育儿课堂

百家百问百答

教育新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