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咬人和打人?背后的真实原因

孩子爱咬人和打人?背后的真实原因
2019年04月17日 15:33 新浪育儿

  我家孩子三岁,刚上幼儿园,前几天放学我去接孩子,一到幼儿园老师就跟我说:“你家孩子在幼儿园把班上另外一个孩子脸给咬了一口,到现在那个孩子脸上还有牙印呢!”

  我顺着老师的手指方向看过去,果然有个小男孩胖嘟嘟的脸上赫然印着一个红红的牙印,虽然老师说我家孩子已经给他道歉了,但是我还是再次向小男孩的家长道了个歉。

  回来走在路上,我跟孩子聊天才了解到他为什么咬别人,原来是因为饭前等待的时候,老师要求大家都安静地坐着,但是小男孩一直在旁边捣乱,我家孩子看他不听老师指挥心里一急就上去咬了他一口。听了这个理由真是让我感觉啼笑皆非。

  相信多数父母都遇到过像我家孩子这样的事情吧,有的孩子不光是咬人,可能还会打人、扯人头发之类的攻击行为。很多家长为此感觉很苦恼,生怕孩子这种行为变成恶习:这样总是惹祸,交不到朋友是小事,如果脾气性格变得暴戾,该怎么办呀

  其实,如果你能了解孩子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就会知道孩子并不是故意要去咬人或者是打人,也不用太为孩子的行为焦虑和担心。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分辨什么情况下孩子的攻击行为是属于正常,什么情况下大人应该及时参与和纠正呢?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是可以分阶段来看的。

  01 正确对待孩子的口手敏感期

  一般来说,0-1岁的孩子正处于口手敏感期,他们用手和口来探索和认识这个世界,此时的孩子喜欢咬人或者打人可能因为这样几种情况:

  一是长牙时牙龈又痒又痛,孩子会下意识地想咬人;二是孩子的内心需求得不到满足,为了发泄情绪而去咬人;三是孩子的口腔敏感期没有得到满足而出现的补偿性反应。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们还不知道如何采用正确的方式去跟别人沟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们还不知道如何采用正确的方式去跟别人沟通。

  此时的孩子也许语言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还不能完全正确地表达,情急之下就用了“咬人”这种攻击性的动作来代替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大人在旁边跟孩子聊天或者去制止孩子,孩子有可能就会推你或者咬你,其实孩子所要表达出来的信息是:你打扰到我了。但由于不知道怎么去表达,就会直接表现在所谓的“暴力”行为上

  有的父母不知道孩子此时处于口手敏感期,当孩子咬人或者打人时,父母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孩子,甚至打孩子的嘴巴和手。身边还有母亲在遇到孩子咬人时指着孩子的嘴巴说:“再咬,再咬就把你的牙拔掉!”

  孩子还小,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自控能力,他也许只是想表达对对方的好感,但是却被这种突如其来的转变给吓呆了,很有可能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此时的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这样咬人会把人咬疼的,被咬的人很伤心”,并且把被咬的地方给他看,以激发他的同情心。

  千万不要轻易地给孩子贴上“坏孩子”或者“太暴力”了之类的标签,一定要正确解读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行为。

  02 帮助孩子学会正确沟通

  孩子到了1-3岁,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语言能力也逐步发展起来,这个时候的孩子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但能力上却跟不上,所以很多事情变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家孩子两岁半时带他去朋友家玩,朋友家孩子当时一岁,大人在聊天,两个孩子在一边玩,没过一会儿就看到我家孩子一巴掌打在朋友家孩子脸上,我赶紧把孩子拉开,问他为什么要打弟弟,孩子说:“我想抱抱他,他不让。”

  看,孩子此时处于社交模糊状态,不知道怎么正确与人交往,打人并不是纯粹就是大人所想的坏事情,很多时候他有可能只是单纯地喜欢对方,想要抱抱对方而受到阻力,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所以才发生了打人事件,此时大人一定要仔细分析缘由,不要擅自给孩子的行为下定义。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孩子打人或者是咬人,即便他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但父母看到后也绝不可不闻不问,比如对方不让孩子抱,孩子就动手打对方,此时的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哪怕是再小的宝宝,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我们要尊重对方的这种权利。

  家长还可以把这种说教具体到行为里面,比如家长可以有意识地找一件孩子不愿意做的事让他去做,然后借机教育他:看,让你做你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你都不高兴,那么你勉强别人做别人不想做的事情,别人怎么会高兴呢?你如果喜欢对方,可以友好地对待对方,只有你自己做到足够友好,对方才有可能以同样友好的方式对待你。

  03 分析孩子打人、咬人背后的原因

  孩子正处于一个快速生长的阶段,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正在迅速长成一个小小的矛盾体,我们在看到孩子的一些攻击行为的时候,一定要细致分析每种行为背后存在的客观原因,然后去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场景一

  有一位妈妈,自己在一边玩手机,孩子在旁边玩玩具,突然孩子过来朝着放松的妈妈脸上咬了一口,妈妈惊叫一声把孩子推开,孩子开始“哇哇”大哭。

  分析:妈妈自以为她在孩子身边就是陪着孩子,可是一边玩手机一边看孩子,孩子很容易分辨出妈妈的心不在焉,此时的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妈妈在旁边看着自己,而是成为妈妈眼里的重心,让妈妈把全部的关注点聚焦在自己身上,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自己的心理,于是采用这样的方式以求得关注。

  解决办法:此时的妈妈不要太大惊小怪地尖叫,也不要过于严厉地惩罚孩子,否则就会给孩子传递这样的信息:我闯祸了,看,妈妈这么关注我呢。所以如果此时过于关注孩子或者反应过激,反而会助长孩子的攻击行为。此时妈妈应该放下手机,关注一下孩子玩游戏的状态,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去,真正做到全身心地陪伴孩子。

  场景二

  两个孩子在一起玩,突然其中一个孩子摆出奥特曼的造型,一脸严肃地抓住另一个孩子的手臂,嘴里喊着“我是奥特曼,我要打怪兽,喝,我要伸张正义”,然后对被抓住的孩子拳打脚踢。

  分析:孩子缺少生活经验,此时的他们就是依靠模仿去学习技能和掌握知识,他并不知道“伸张正义”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只是纯粹觉得好玩。其实他并不知道此时自己眼里的“好玩”,竟是以伤害到别的小朋友为代价的。

  解决办法:我们一定要重视榜样的力量,给孩子挑选好的绘本,尽量不要给孩子看过于暴力的动画片,也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看打打杀杀的电视节目,而且家长也要规模自身的言行

  我记得有一次我跟孩子爸爸开玩笑,用脚踹了他一下,当然我是开玩笑的,踹的并不重,可是两岁的孩子看到了,就笑嘻嘻地走过来朝着我踹了一脚。

  我当时立刻意识到自己行为上的错误,然后自我检讨告诉孩子我刚刚的行为是错的,无论什么原因打人踹人都是不对的。从那以后我在孩子面前就格外注意,绝对不说脏话,也尽量不大喊大叫,不做出让孩子误解的动作。

  场景三

  两个孩子在一起玩,为了争抢一个玩具打了起来,其中一个孩子的妈妈走了过来,一把拉起自己的孩子开始训斥起来:你怎么又打人了?你上次都把一个小朋友推倒头都磕破了,今天怎么又不友好了?你这样以后哪个小朋友还跟你一起玩?

  分析:有的大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度”,在两个孩子闹矛盾之后直接不问缘由就批评自家孩子。其实孩子在一起玩出现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长介入之后,首先要弄清楚事情的经过然后再来划分责任,不要不分清红皂白拉起孩子就是一顿痛骂,这样做不仅不会让人觉得你“不护短”,反而会让孩子内心产生逆反心理,这种不公正的处理方法也会让孩子在以后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分不清是非。

  解决办法:对于已经出现攻击行为的孩子,父母不要下意识地认为就是自己孩子的错,从而不去认真分析事情的原因,也千万不要总揪着孩子的小辫子不放,就事论事,只分析当次行为的对错,不人身攻击,也不要算后帐。

  重要的是,当孩子做好一次,一定要及时肯定和表扬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希望被夸奖,希望被父母肯定,如果父母多夸奖、多肯定,少否定和责备,那么孩子做得好的次数一定越来越多,不好的行为也会随之减少。

  另外,我们也会经常在照顾孩子的时候发现,孩子一发脾气就开始对旁边的人又打又闹,此时的孩子打人只是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我生气了,父母不理解我,或者别人做了什么让我不满意。

  父母在观察到孩子用肢体语言表达情绪的时候,应该引导孩子把内心的情绪表达出来,比如此时可以问孩子:“你是不是不高兴了?”“你是不是觉得很委屈?”“你想要。。。。。。是吗?”

  如果父母此时能及时察觉到孩子发脾气的正确缘由,孩子就会如释重负,觉得受到了理解,也就会减少通过肢体语言“打人”来表达自己的行为了。

  如果这些方法都不能浇灭你家小恶魔内心的小火苗,那么就请建议你蹲下来,什么都不说,只是亲亲他抱抱他,让他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相信他的内心自然会温柔下来。

  文章转自微博:超级育儿师

咬人打人家长

育儿热点排行榜

育儿直播间

高清图排行榜

全程育儿指导

教育排行榜

健康排行榜

试用

自媒体排行榜

育儿视频推荐

育儿课堂

百家百问百答

教育新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