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育“不达标”?可能是你搞错生长曲线的用法

孩子发育“不达标”?可能是你搞错生长曲线的用法
2019年08月08日 11:27 新浪育儿

  文/夏天的陈小舒

  上周推送了一篇关于生长曲线的文章《体重曲线快跌出3%,竟然是用错了参考曲线!重要提醒,不要使用《中国 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来评估发育》,有朋友说:本来以为用生长曲线来判断发育情况就可以不焦虑,没想到,生长曲线也那么多坑。

  是啊,首先你得选对生长曲线,其次,你还得读懂生长曲线。

  很多人,包括很多儿保医生,都把50th线,作为“达标”线,低于50th,就是“发育不理想啊”。

  低于30th:“奶量不足”,“奶水营养不足”

  低于10th:“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

  这一个一个的标签贴在宝宝身上,痛在妈妈心里。然而生长曲线真的是这样用的吗?

  如果你是这样看待生长曲线的,就大错特错了。希望这篇文章能教会你正确使用生长发育参考标准,合理评估宝宝的发育。

  * 文末有世界卫生组织的生长发育参考标准图表下载,和宝宝生长发育计算器网址。

  Part1

  什么是发育“正常”

  实际上医学上的正常范围是指,绝大数人的数值范围,正常值范围并不意味着超出这个范围就一定不正常,而是需要引起重视,进一步观察或者检测看是不是机体出了问题,引起的指标异常。

  在说孩子的发育情况时,比用“正常值范围”更准确的说法是典型的生长发育范围,而不是“正常”范围。

  Part2

  婴幼儿摄入的特点

  孩子不会按照我们要求的去吃,不会像成年人,会为了“健康”去吃,他们不会按照完美的搭配比例去吃,他们也不会按照膳食专家推荐的卡路里表吃。我经常看到很多辅食群的爸爸妈妈按照黄金比例搭配出漂亮的餐盘,但真的有宝宝能够以父母搭配的比例进餐吗?

  很多建议的搭配餐盘或者比例指南都只会引起父母的焦虑,因为孩子总是不能按照上面的比例进餐。

  不过,越来越多的优秀的膳食指南会指出,这只是一个参考,孩子可能会剩下一些,也可能会要求要更多的某些食物。

  实际上,父母越是执着地让孩子“照书吃”,孩子和父母越是为吃饭感到焦虑,孩子也越是吃不好。

  • 孩子们每餐吃什么,吃多少都会不一样,每天不一样,每周不一样,每个月不一样。

  • 孩子一餐或者一次零食时间可能只吃一两种食物。比如这餐支持了香蕉,下一餐只吃了白米饭。

  • 一些孩子吃的远远多于膳食指南,而另外一些远远少于,但是他们都可能保持健康。正常的健康的成人是如此,正常的孩子也是如此。

  • 很多幼儿在刚接触家庭食物时,会偏好吃碳水化合物高的食物,比如白米饭,面条,面包,各种甜食。这种喜欢主食的偏好可能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渐消失。

  • 摄入会因为能量消耗水平和活动量而有很大的不同。生病也会让孩子没有胃口,持续一段时间内都吃得很少。生长发育也不是匀速的,在孩子个体的生长高峰(和别的发育一样,每个孩子的时间会略不同)会吃得更多,相反,在生长缓慢期间就会吃得少。

  • 孩子们在从快速发育的婴儿期进入发育相对稳定的幼儿期,摄入会减少,并可能持续在段时间。比如进入3、4个月,进入6、7个月,满一岁,都是孩子生长发育减速的阶段。

  • 我看过很多孩子的24小时饮食记录,父母们会记录下孩子全天的进食情况。如果单独看一天会觉得孩子吃得很不均衡,但从几天,一周的营养分析来看,大多数孩子的营养摄入都是正常的。

  Part3

  典型的生长发育

  生长发育曲线常常是父母们焦虑的原因。个头小了,长得慢了,一些孩子还被判定为“发育迟缓”,“不达标”。但是我遇到的绝大多数来咨询的父母都发现,他们所说的不达标是因为错误地理解了“达标”和典型的(正常的)生长发育。

  你的孩子可能很瘦小,但是生长发育很稳定,这也是健康的、良好的发育。

  Part4

  生长曲线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

  参考生长曲线,比如美国CDC 2000年版生长曲线和世界卫生组织的2005版生长曲线的制作是非常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严格的抽样才能更准确的代表全部人群的正常发育水平。

  各地制作的参考曲线不能代表真正的正常发育水平,因为地区间经济水平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孩子们的发育可能出现整体的偏胖,偏瘦。比如上海市制定的生长曲线,可能由于孩子们整体发育水平都特别好(绝大多数孩子都属于正常偏高),这个地区的曲线就会发生往高、胖的方向偏倚,本来正常发育的孩子就可能因此判定为偏瘦小。所以参考地区的曲线,判断孩子偏瘦、偏胖是不准确的。

  值得一提的是,参考生长曲线的制作是选取的正常的、健康的孩子的数据绘制的,无论还是是处于3th,还是处于97th,都可能是正常发育的健康的孩子。即,100个健康的孩子按身高和体重排序,一定有排第一的和排第100的,虽然我们都希望孩子排在前面,但这是不可能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决定了“你是你”。我们应该为孩子的独特感到高兴。

  生长曲线的意义是,当孩子的发育处于人群中特别低,或者特别高的水平时,要引起父母或医务工作者的重视,需要评估一下孩子是否有潜在的疾病,或者喂养问题,便于发现问题,给予及时的干预。并不是说在曲线中特别低、特别高的孩子就一定“不正常”。用“达标”来评估孩子的发育是非常不科学的,是对生长曲线的错误理解。

  Part5

  如何理解和应用生长曲线

  如何正确解读生长曲线,哪些情况是正常的,哪些情况是不正常的呢?

  • 稳定地发育,是正常的发育。在看孩子的生长曲线的时候一定要看整体的趋势。如果孩子一直处于曲线中很高的位置,或者很低的位置,但发育趋势是平行于参考曲线的,孩子的发育便是很好的发育。

  • 缓缓上升,是正常的发育趋势。

  • 缓缓下滑,是正常的发育趋势。只要排除曲线下滑的病理性原因(精神状态良好,并无任何不适),缓缓的下滑是正常的发育趋势之一。比如有的宝宝一开始可能由于夜醒频繁,喝奶非常多,长得胖,随后身体可能进行自我调整(基因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生长曲线缓缓下滑,回到她自己特有的(也许是基因决定的,她本应该有的曲线上)。缓缓的下滑,是正常的。

  • 突然长很多和几个月不长都是正常的。幼儿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快慢节奏,不是匀速的。孩子在前3个月长得很快,3-6个月明显减速,大体上,头半年平均会长大约4公斤多。6个月后孩子生长发育速度减慢,6-12个月平均会长不到2公斤。一岁后,孩子生长发育的速度变得更慢,但相对稳定,之后大约每年长2公斤多。

  • 在宝宝小月龄时,如果遇到生病,胃口不好,体重可能几天内就会明显下降,所以尽管大多数时候,体重每周都有变化,但我们也不能以每周的体重变化来看宝宝的发育状况,至少以一个月来看孩子的发育状况或者以4周的平均数值来看。

  • 很多父母经历了孩子每周体重都会变化的前三个月,和每个月体重都会变化的前六个月,就非常不适应孩子几个月体重都没有变化的后半年和一岁后。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发育规律。孩子可能会在一两周内突然长很多,又可能几个月都没有变化。到了孩子一岁后,你再看孩子体重的时候,就不再是一个月,三个月这样看了,可能是半年,甚至一年看孩子长了多少。

  • 生长发育曲线出现大起、大落是不正常的。如果孩子的生长突然显著偏离了他原本的生长曲线位置,无论是大起、还是大落都是不健康的。突然的显著下跌要引起父母或医生的重视,因为这可能提示孩子出现了疾病;突然的显著升高也要引起重视,因为过快地生长,会以别的发育,特别是代谢系统的发育为代价,反而不利于长久的健康,这是有大量数据证据的。

  来看两个例子:

  这是一个处于较低水平,但是很稳定的发育。

  如果孩子没有医学方面的问题,没有喂养问题,

  精神充沛,运动、语言等各方面发育正常,

  就没有什么值得担心的,

  这就是一个很健康的发育。

  这是一个减速的发育。

  4个月后发育速率减缓,

  10个月后曲线所在的百分位数明显下滑,

  脱离了原有的发育趋势。

  从这个生长发育趋势图来看,

  孩子的健康和发育状况需要看医生评估,

  一方面检查孩子有没有生病,

  另一方面检查孩子的喂养问题,

  看看是否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Part7

  警惕“补偿性发育”

  在胚胎、婴儿或蹒跚学步的幼儿的发育过程中,如果经历了营养不良或其他不好的状况,那么,一旦扭转了引起不良的状况,都能迅速“逆袭”。这种迅速追赶的“补偿性”的生长发育在动物中非常常见,农场的农民伯伯都很熟悉。如果能量分配给迅速的生长,那么用于别的发育活动的能量就相对少了。在动物中,补偿性生长有很广泛的生理的、代谢系统的代价,包括夭折。补偿性生长的代价会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体现出来。在一些关于寿命和身高的研究队列中发现,在学校里长得高的孩子,往往有着更长的寿命,但是其中一部分高个子却反而有着更短的寿命。在一个英国的队列研究中,其中一部分高个子反而易患慢性病,他们平均比其他人少六年寿命。而仔细分析所有人的成长数据,这部分寿命反而更短的高个子,他们高是因为他们曾经经历过迅速的补偿性发育。(注:补偿性生长,所谓“补偿”,说的是原本低于正常的孩子,迅速追赶。不包括从出生就一直稳定地发育很好的孩子。)

  在经历了营养转型的发展中国家还有很多类似的发现:那些幼年瘦小,后来肥胖的人,会比一直肥胖的人更容易患慢性病,如糖尿病。比如我们的上一辈人,在经历了营养不良的幼年时期后,在成年或中年时,迅速发胖,他们会比一直肥胖的人更容易患慢性病。

  补偿性生长发育给我们的启示是,如果宝宝出生时低体重,或者幼时发育不良,稳定速率地生长更为重要,不要追太快。比方说,尽可能母乳喂养,让体重稳定地增长,避免由低体重变小胖墩。胎儿期和婴儿期好的营养,好的发育,是终身的健康保障。正常的生长发育速度就好啦,要让孩子稳稳当当地成长。

  Part8

  注意测量误差

  另外,在使用“生长曲线”这个工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测量误差。在孩子还是小婴儿的时候,由于体积很小,轻微的测量误差都会让孩子在曲线上的位置发生波动,另外,宝宝是不是刚喝过奶,有没有排便、排尿都会影响孩子的体重。所以一定要注意测量误差,最好是由专业的健康工作人员来测量,每次用同样的体重计,穿同样多的衣服或者完全不穿衣服和尿片。

  对于孩子的身高,很多爸爸妈妈都注意到,孩子的身高躺着量比站着量高,应该以哪个身高来判断发育情况呢?答案是,2岁前躺着量,2岁后站着量。

  因为总体而言,躺着的身长会比站着的身高值高0.7厘米,世界卫生组织在制定生长曲线时,考虑了这0.7厘米的差异。所以,2岁前如果站着量就加上0.7厘米,2岁后如果躺着量就减去0.7厘米,来绘制孩子的生长曲线。

  Part9

  幼年的身高和成年身高有多大关系?

  以我自己为例,我小时候也许是爸爸妈妈太忙了,不太重视喂养问题(很多好营养的食物我都不吃,我妈妈也没有想办法尝试),我小时候非常矮小,但是到了青春期,我还是慢慢地回到了我应有的位置(父母基因决定的水平上)。我从小学时坐教室里的第一排,慢慢地坐到了教室的中后位置,现在大概是人群中的中等水平吧。

  一方面,基因才是决定身高最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研究发现,幼年的身高和成年后的身高相关性非常小。

  或许,小时候我不应该是班里最矮的小孩之一,如果我的爸爸更重视我的营养搭配,我可能在幼年时比当时的我更高,但我未必能够比成年时的我高多少。成长是长期的、连续的过程,即使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不好的偏差,也不是不可“修正”的,只是需要的时间可能是五年,十年。

  不要求快。过快的,偏离生长趋势的突然过快的生长是会以代谢系统的发育和发展为代价的。追求稳定的生长。

  Part10

  别忘了孩子的独特性

  其实每个父母都能理解自己的孩子是独特的,但是一旦到了发育问题上,还是常常表现出不能淡定。和别的方面的发育一样,孩子常常不能同时完成很多个发育里程碑,比如,一段时间内语言发展特别好,孩子专注于此,大运动方面的发展就可能止步不前。小朋友也可能会长身高长得很快,几年之后才体重才逐渐跟上,所以在一段时间内孩子的身高-体重曲线就会波动较大。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关注生长发育曲线的意义是当孩子的发育数值出现大起大落,或者特别低,特别高的时候,提醒我们关注孩子是否有隐藏的健康问题,或者喂养问题,让孩子及时得到治疗和营养的改善。根本没有所谓“标准”、“达标”,甚至没有所谓“正常值”,如果你的孩子在按他自己的速度发育、发展,快乐,健康,活跃,睡眠良好,即使他非常矮小,也是正常的、健康的孩子。

  Part11

  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发育参考标准

  虽然世界卫生组织的儿童生长参考标准也不完美,它的样本是来自于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母乳喂养的、健康婴儿和儿童。这套标准是目前为止全世界应用得最多,最被认可的生长发育参考标准。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世界卫生组织的网站有中文页面,在这个页面里,可以下载到儿童生长标准的各项指标,包括身高、体重、头围等。

  记住,不是比例越高代表发育越好哦,宝宝自有自己的发育曲线,按照合理的速率发育(大致平行于参考曲线,即使波动也只是缓缓的),就是非常好的发育。

  文章来源微博:夏天的陈小舒

孩子发育儿童

育儿热点排行榜

育儿直播间

高清图排行榜

全程育儿指导

教育排行榜

健康排行榜

试用

自媒体排行榜

育儿视频推荐

育儿课堂

百家百问百答

教育新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