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不需要“隐身爸爸”!

2017年03月22日 18:05 新浪育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妈妈生,姥姥养,

  姥爷天天菜市场。

  爸爸回家就上网,

  爷爷奶奶来观赏。

  教育家孙云晓讲过一件事:有一天傍晚,他打出租车。的哥问:“你做什么工作啊?”孙云晓答:“做儿童教育。”的哥有点不屑:“老爷们还搞儿童教育啊!”

  聊天中,孙云晓知道他有一女儿,就反问:“你不管孩子的教育吗?”的哥得意地说:“教育孩子是他妈的事,我就管挣钱!”

  心理专家刘赟也说过一件事:她去幼儿园接孩子放学时,经常碰到一外籍爸爸也来接他的孩子。她很好奇:“你不工作吗?”老外答:“工作啊。”刘赟问:“那怎么经常是你来接孩子?”老外答:“我还觉得奇怪呢,为什么你们总是妈妈和老人接孩子?”

  去年父亲节,《家长报》报过一件事:一小学某班搞了个“爸爸沙龙”,为什么要搞这样一个沙龙?“因为每次开家长会,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妈妈。”所以老师这次想和爸爸们交流一下。

  没想到的是,那天来参加沙龙的,70%还是妈妈。有两位爸爸虽然来了,却连孩子读几班都不知道。

  “爸爸”在孩子们的成长中,一不小心就成了醒目的缺席者。

  “许多爸爸在孩子图画里,没有手。为什么?因为在孩子记忆里,爸爸像一团影子,总是抓不住。”画家刘墉说。

  去年底,中国青年报做过一个调查:94%的受访者坦言,身边就有“影子爸爸”。

  2015年,上海社科院做过一个调查:孩子教育主要由父亲负责的比例,十年间,从  30%下降到20%左右。

  两个调查都在大声询问:爸爸去哪儿了?

  是啊,爸爸都去哪儿了?

  下班后不爱回家

  “今天晚上要加班。”、“今晚单位有个应酬。”,不管单位是否真的需要加班,不管是否真的必须出去应酬,很多爸爸都是能多晚回家就多晚回家。到了周末,又会说:“约了人踢球。”

  陪孩子是老婆的事

  觉得“男主外,女主内”天经地义。问一同事:“你怎么从不陪你儿子玩?”他说:“男人负责在外挣钱,陪孩子是老婆的事。”

  永远在玩手机

  李宁在群里说老公的“事迹”,立刻引发妈妈们的一片共鸣:“现在总算明白为什么说父爱如山了,因为父亲们每天回家不是抱着手机,就是葛优躺地靠在沙发上看电视,像山一样杵在那里一动不动!”

  男人天生就不会带孩子

  上个月,一位妈妈抱怨:“我老公平时不爱和宝宝玩,我又做家务又带孩子,整天累死了。问他:你就不能帮帮我吗?他说:我不懂怎么带孩子啊!”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一男的吹嘘:“我老婆能洗衣服、做家务、做饭、带娃、逛街,自己赚钱!”朋友答:“像你老婆那样的,在我们这里叫寡妇。”

  父亲,成了这个时代的奢侈品。

  成龙在自传里写过一件事情:有一次,他老婆有事走不开,就让他去学校接儿子房祖名回家。成龙跑到小学去接,等半天也不见人。后来才知道:“儿子已经上了中学。”

  忙于拍电影,疏于陪伴和教育儿子,结果房祖名后来沾染上了大麻。成龙后悔不已:“我不是一个好爸爸。”

  2002年2月23日,北京动物园,两只黑熊突然口吐白沫,载倒在地,来回翻滚,口中发出“嗷嗷”惨叫。而肇事者,竟是清华大学学生刘某。

  警察问:你为什么要用硫酸泼熊?刘某答:我想验证一下熊到底笨不笨。询问发现,刘某还做过不少恶劣事件。而这些恶劣事件之根——“我来自单亲家庭,父亲在我生活中完全缺失。”

  美国父道组织研究发现:60%的强奸犯、72%的少年凶杀犯来自无父家庭,90%离家出走的孩子来自无父家庭,75%的吸毒青少年来自无父家庭。

  缺少父教,容易造成一系列问题:

  ●男孩易变“娘娘腔”

  缺乏冒险精神、探索意识,

  性格阴柔懦弱、胆小怕事。

  ●女孩容易成为“大叔控”

  缺少父爱的女孩缺乏安全感,

  所以长大后容易变成“大叔控”。

  ●孩子容易产生情感障碍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缺少父爱的孩子情感障碍十分突出:抑郁、任性、多动、依赖、自尊心低、自制力弱、攻击性强。严重的则热衷于早恋、逃学、偷盗、吸毒、酗酒等,甚至迷恋暴力。

  ●孩子容易出现成瘾性人格

  孩子出现成瘾性人格,首要责任在父亲。

  比如,北京军区总医院研究发现,造成网络成瘾的病因,排名第一的就是父爱缺失。

  ●孩子的智商情商会低一些

  世卫组织研究发现:平均每天与父亲共处两小时以上的孩子,智商和情商更高。

  …………

  所以,教育家孙云晓说:中国的父教缺失是我们民族很大的隐患。

  父教缺失,会让孩子一辈子都缺钙。

  有个段子,一个男的吹嘘:“我老婆能洗衣服,做家务,做饭,带娃,自己赚钱!”朋友回:“像你老婆那样的,在我们那里叫寡妇。”

  对于大多数妈妈,最难的不是睡眠剥夺,不是与孩子见招拆招的身心俱疲,不是各种焦虑,而是在孩子病痛或者大哭的时候,发现只能由自己一人承担的时候那种凄凉和绝望。爸爸除了工作就是游戏,要么就是没完没了玩手机,还有甚者装睡。。。。。。。好像孩子的事情,只与妈妈一个人有关。

  孩子是父姓,母亲却活的像个单亲妈妈。

  有人调侃,中国的母亲情况其实就是:

  当妈式择偶

  保姆式妻子

  丧偶式育儿

  守寡式婚姻

  我看来,中国爸爸在家庭中的真实情况是:

  能媳妇做的坚决不自己做

  能明天做的坚决不今天做

  能一会儿做的坚决不现在做

  逼急了就变成了“加班狗”“应酬党”,直接逃离战场。总之能躲则躲,能逃就逃。

  中国的妈妈们恐怕是全世界最勤劳、最能干、最贤惠的女人,但也可能是全世界最悲催、最委屈、最无奈的女人。

  中国的爸爸们恐怕是全世界最拼命工作、最爱赚钱、最爱应酬的男人,但也可能是全世界最没有存在感、最不被孩子爱戴、最具孤独感的男人。

  每次有已婚明星的出轨新闻,键盘侠们一个个都血脉喷张,义愤填膺的打着口水仗,好像出轨是一个家长对家庭所做出的最恶毒最过分的事情。其实,不作为,才是一个爸爸给孩子最坏的礼物。

  1隐身爸爸,真相是没机会表现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男性在左脑(逻辑性)和体力,确实显著优于女性。女性在右脑(人文艺术领域)有着与男性显著不同的母性和安定倾向。从这个角度看似乎“男人不当家,当家不男人”是有理有据。加上很多地方传统思想未灭,依旧觉得男人带娃是一件不成体统的事情。在这里提醒一句:喂喂,醒醒吧,大清早灭亡了,男人不管带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好不好?很多网友都说男人带娃是最性感的场面!

  其实参与育儿少也不能全怪爸爸,娃从怀孕就是在妈妈肚子里,分娩、喂母乳等等一系列最重要的育儿活动都是由妈妈承担的。母亲从怀孕开始就很早进入妈妈的角色,而父亲即便积极地参与到胎教中,也需要更加漫长的时间才能感受到“爸爸”这一角色的意义。很多男性都表明,到孩子会对着爸爸笑、甚至开口叫“爸爸”,才开始真正明白自己的责任所在。所以,孩子不和我亲,怪我咯?

  在这里不得不说的是,尤其是家里有帮手的家庭,很多时候爸爸可能想帮孩子换换尿布或者抱一下孩子,也会因为不熟练笨手笨脚而被指责。“瞅你笨的,我来吧”,这样就剥夺了爸爸成长的机会。本来好心想和孩子亲近亲近,也被说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唠唠叨叨,没完没了。其实爸爸怎么换尿片,怎么抱孩子,怎么喂饭都是他和孩子互动的方式,哪怕真的犯点小错也无伤大雅,随便他和孩子打打闹闹吧。

  2爸爸带娃好处多多① 爸爸是宝宝性别意识的典范

  爸爸比妈妈对宝宝性观念影响力更大,宝宝生下来就能辨别妈妈,与父亲相处才是发展性别认知的关键。研究表明8周大的小婴儿就能感受父母交流的不同。

  此外,爸爸是力量、权威、智慧的化身,是男宝宝的男性偶像,男宝的男子气概、责任感、独立性主要是从爸爸身上习得的。

  而对于女宝宝而言,爸爸是孩子生命中第一个异性角色,女宝宝的社交能力、性格培养、情商能力,以及以后与异性相处经验都源自于爸爸身上,爸爸的形象角色对女宝宝婚姻观的形成非常重要。所以啊,孩子的婚姻就是爸爸教育成果的最好检验。

  ② 爸爸给孩子长久的安全感

  与妈妈提供的亲密感不同的是,爸爸通过满足孩子生理以外的需求给孩子支持,这种支持是别的抚养人无法取代的。

  ③ 爸爸给孩子更大自主空间

  很多妈妈吐槽爸爸懒,有时候管的少也是优点,可以给孩子更多的自主尝试机会,有助于满足孩子的探索心和求知欲。

  ④ 爸爸情绪稳定,管理尺度客观理智

  不像情绪化的妈妈总是阴晴不定,爸爸更加理智,不容易因为琐事而唠叨责备宝宝,也不会过度溺爱孩子。

  ⑤ 爸爸更容易带出高情商宝宝

  爸爸动手能力强,是孩子天生的游戏玩伴。有助于孩子乐观快乐的性情培养、情商培养、人际关系的提升。

  3让另一半变超级奶爸,只需要这么做① 用对待孩子的耐心来对待爸爸

  因为嫌孩子磨蹭或者做不好就事事都抢过来做的妈妈,永远培养不出自立的孩子。所以,那些眼睛里揉不得沙子,习惯大包大揽,动不动就说“还不如我自己干”的女人,就注定一辈子当老妈子吧!

  ② 用鼓励孩子的方法来赞赏爸爸

  别让对方做多错多,给老公成长和试错的机会。总是嘚嘚嘚嘚老公干的不好,可能最后就真的变成了“You can you up”你行你上了。多鼓励和表扬,老公慢慢从家务中获得成就感也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分担你的重任。

  ③ 给爸爸多一些情感支持

  男同志也不容易,别光抱怨妈妈的付出,一定也要看到爸爸为了家庭所做的牺牲。只要爸爸在为家庭为孩子作努力,那就是最大的进步,没有什么能比一个愿意让家庭和孩子越来越好的心更重要的,值得褒扬。

  ④ 黏爸爸需要慢慢来

  只要爸爸愿意跟孩子呆在一起就是最大的胜利,哪怕一开始陪着孩子的时候心不在焉,随着孩子越来越活(nan)泼(dai),相信我,他一定会放下手机就像一个人肉监控一样时刻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的!

  ⑤ 给爸爸和孩子独立相处的空间

  妈妈们总害怕爸爸不能独立带娃,其实应该有空妈妈们就去买买买约约约,让爸爸也偶尔可以和孩子单独玩一会,只要不危险不过激,爱怎么玩怎么玩,想怎么玩怎么玩。

  ⑥ 求同存异,不要苛求和爸爸育儿观念的完全一致

  很多妈妈都看不惯爸爸带娃时候的种种“不靠谱”行为,吃零食、玩手机、让孩子玩危险的游戏。。。。。。。其实大原则确定以后,这种不是一定必须要求的情况就别太计较了。爸爸能陪伴就是很好的开端,咱们慢慢引导。

  所以请妈妈们静静欣赏爸爸和孩子欢乐的亲密场景,看不惯就闭上眼睛或者走开。要知道,真的很少有爸爸不爱自己的孩子,或许他的做法和你不一样,甚至很不如你的意,但是他也是最爱孩子的人,一定不会故意伤害孩子。

  爸爸有自己爱孩子的方式,请允许爸爸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父爱。如果都按照和你一模一样的方法去带孩子,相当于孩子又多了一个妈妈,父爱就被剥夺了!

  而且父母之间的不一致和分歧,刚好也给孩子一个学习判断的机会,没有必要制造一个假和谐、假一致的假象,在统一原则的基础上,真诚的展现每个人的不同,反而可以让孩子自主思辨,学会在不同的声音中构建自己的三观。

  4陪伴的质量比时间更重要

  很多爸爸总说自己太忙了没有时间陪孩子,其实大家不知道的是,对于孩子而言,陪伴的质量比时间更重要。

  说到高质量的陪伴,最重要的就是和孩子一起互动时候的情绪状态,大人小孩都轻松愉悦,对于亲子关系的建立十分关键。不管是一段睡前故事、一次视频通话、一起看亲子短片、一起做一次游戏。。。。。。只要让孩子觉得你是在全身心关注着他便是最好的陪伴。

  对于很多忙碌的爸爸,或者多子女家庭的爸爸,爸爸和孩子可以尝试“专门时间”,也可以叫“爸爸时间”或者“宝宝时间”。

  窍门是只有爸爸和宝宝单独在一起,没有手机和别的抚养人的干扰,选取一小段专门的时间,比如从10分钟开始,由爸爸和孩子任性的玩孩子喜欢的游戏、读绘本、玩玩具或者做任何孩子喜欢的事情。

  实践证明这种一对一全身心的单独陪伴对于孩子的情绪问题有疗愈作用,如果爸爸、妈妈都能单独和孩子做这样的“专门时间”,孩子平时的攻击性行为、情绪化问题都能很好的得到释放和缓解。

  TIPS

  1。安排一段不长但有保证的时间。

  2。一对一,不能有任何的干扰。

  3。让孩子有支配你的权力。

  可能一开始孩子会很不习惯这样的方式,妈妈可以找个借口上厕所、洗澡或者接电话等等,让孩子试着和爸爸单独相处。孩子有机会感受到爸爸完全的关注和陪伴,也会感受到爸爸满满的爱意,很快就能拉近和爸爸的距离。

  5最好的爱是爸爸爱妈妈

  爸爸多参与育儿能减少婚姻中90%以上的争吵。妈妈们学着放弃抱怨也是在为孩子的心灵种下有爱的种子。

  父母的争吵对孩子的伤害十分巨大,不仅对孩子的智力有不可逆的伤害,还可能为孩子的心理问题埋下隐患,很多成年人的心理问题都和自己的原生家庭问题密不可分。一些爱生病的宝宝背后,也是因为发现自己的生病能获得父母的关注、以及家庭战争的暂时停歇。

  夫妻相互攻击诋毁对孩子的打击是插在孩子内心最深处的尖刀。那些当着孩子面彼此攻击、手撕对方、将对方缺点翻出来让孩子评判的父母,会让孩子对人性、情感彻底绝望,因为她们从父母口中听到、眼里看到的都是人性的丑恶和冷漠。

  有的爸爸妈妈可能会在无意间制造孩子和对方的矛盾:

  “你看你爸都不管你了”

  “你爸真是个混蛋”

  “你再这样,你爸回来打你”

  “你妈真不靠谱”

  “你妈就是个神经病”

  “淘气的话,你妈就不要你了”

  。。。。。。

  如果你做不到帮助孩子建立爱的连接,请不要破坏孩子爱的感受。因为你一时痛快,表达的不只是对另一半的情绪,摧毁的不仅是孩子和父母中另一方的情感关系,还有孩子对自己生命价值和情感的肯定和认同。

  孩子这么简单,他通过你的表达只是感受到“我最爱的妈妈/爸爸不爱我了”,连世界上最亲密最信任的两个人都不爱我了,还有谁真正值得我爱和信任?

  历史惊人的相似在于,孩子很可能会想当然地把从父母处学来的处理情感冲突的办法放到现在的情感中,比如对朋友或配偶猜疑、不信任、过度掌控,进而为情感、婚姻的失败埋下伏笔。 

  爸爸们,多一些陪伴,妈妈们,少一些抱怨。给孩子最好的爱,是爸爸妈妈彼此相爱。比参与度更重要的,是爱孩子爱家人的那颗心。

  希望我们的儿女长大以后会骄傲的说:我希望找(做)一个像爸爸一样的男人。某种程度来讲,孩子的婚姻幸福,才是我们家庭教育成功与否的试金石。

  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好好相爱。父母解决冲突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是孩子的第一教科书,而爱是我们需要教会孩子的最重要的能力。爱无能,是最可怕的残疾。夫妻关系高于亲子关系,才能有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相互尊敬、彼此恩爱,在爱的土壤里才能灌溉出被爱的孩子。

  爸爸们不管再忙,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多一点时间花一点心思陪伴孩子,回报你的是一个温馨有爱笑声洋溢的家庭。少赚点钱,多赚点爱!请不要再缺席孩子的成长,因为再不陪伴他们,孩子就长大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浪育儿”]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