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看老:谁带的孩子像谁

2017年04月26日 11:21 新浪育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文丨清心格格

  来源丨婆媳关系与婚姻(pxgxyhy)

  01

  因为工作调动,女儿8个月就跟着爷爷奶奶回乡下生活,女儿小时候长得像男孩,头大眼大,没事喜欢捏我锁骨,每次佯装要打她时,她就咧开小嘴开心地笑。

  我们空闲的时候会回去看她,她远远地躲着我们,甚至想抱她睡觉,那也得等她睡着了,让老公偷到我们床上。

  婆婆除了有些“护犊子”,过份节俭,相较一般的婆婆还不错,话少,勤快,也没什么个人喜好,对待女儿那是掏心掏肺地疼,所以,女儿跟着她,我挺放心,加上那时候自己年轻还想着到处玩,有个合适的人选帮你带孩子,不要太高兴。

  后来工作稳定,女儿也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早早把她接过来培养感情。

  刚到大城市,女儿处处显示不适应,例如怕过马路,不敢玩蹦蹦床,到超市会牢牢抓住你的衣角,不愿意和生人打招呼等,后来经常带她出去玩,她也渐渐习惯下来。

  有次去朋友家坐客,朋友的婆婆赞不绝口:“这小女孩好有教养,你看坐有坐像,站有站像,不乱动东西,身上一直干干净净的。”

  女儿在她的夸赞下腼腆地笑了,她的小碗吃得干干净净,桌上没有撒下一粒饭。

  朋友却神色忧郁地对我说:“拜托,你家女儿像个小大人,累不累啊?你对她管太严?”

  我还沉浸在朋友婆婆的夸赞中,觉得朋友过虑了,平时我们在家也是对女儿种种优于同龄人的好习惯,赞不绝口,女儿很享受我们的夸赞,越发地乖巧懂事。

  直到开始上幼儿园,女儿每天一到上学时间就哭,老师说她不和小朋友玩,每到做游戏她就乖乖地坐一旁当观众,问她为什么不玩,她要么说“不会”,要么说“不好玩”。

  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每天上班之前都得和她来一次理性与感性地较量,理性是狠心将她塞进老师怀里掉头就走,感性是理性的动作前先陪她哭一番。

  嘴里吼她教育她,心却是疼地:谁让你当初将她丢在老家?

  有次带她去公司,我在忙工作的事,她乖巧地坐旁边拼图,画画,或是给爸爸发短信。

  公司同事惊讶:“太乖了吧,你不要对她管得太狠,还是个孩子呢。”

  我这才感觉到女儿相较一般孩子偏内向,不够活泼,不够孩子气,想起她跟着我跑完一条街也没吵着要买一件好吃好玩的,想起她会捡起掉衣服上的饭粒塞进嘴里,想起在我说给她买衣服时,她轻声说:不要乱花钱!

  我心疼地发现:女儿太像婆婆了!

  02

  孩子是什么?孩子是早春的花朵,是八九点的太阳,是茁茁成长的幼苗,是诗,是画,是梦,是华丽篇章,唯独不该是我们大人框架里的“木偶”。

  孩子与成人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的灵性是我们无论花多少精力或是钱财都无法获得的,他们的单纯与质朴是世上最让人安心的东西。

  听听名人们讨论孩子吧:

  塞德兹:人如同陶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维形。

  爱迪生: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

  阮庚梅:多蹲下来听孩子说话,你看到的将是—个纯真无暇的世界!

  杜威:儿童能力初期萌芽是尤其可贵的,我们引导儿童初期自然趋向的途径能固定儿童的基本习惯,能确定后来能力的趋向。

  鲁迅:儿童的行为,出于天性,也因环境而改变,所以孔融会让梨。

  为了让女儿有更多的朋友,为了让她释放自己的天性,我们告诉她“话越多的孩子越聪明”,家里新买的沙发成了她的“蹦蹦床”,每次逛街,我们故意逗她:“都没人让我们请客,好没面子啊。”

  现在,女儿相较一般孩子还是偏内向,但已经愿意去主动交友,也经常做些让我们头疼不已的事,我很欣慰她已经愿意释放自己的天性,而不是像个大人一样压抑自己,有句话说得好:孩童时所压抑的,长大后势必成倍地补偿回来。

  老年人体力有限,加上隔代文化的差异,势必造成所有老人都希望孙辈听话好带,他们年老体迈,怎么可能陪孩子爬高爬低,他们勤劳内敛,怎么会陪孩子说这说那,他们省吃俭用,由不得孩子要这要那,或许,我们老了,也是这样。

  可是,每个孩子都是个体,他们或静或动,或才思敏捷,或稳重独立,有的孩子观察力强,有的孩子语言组织能力好,有的孩子擅长歌舞,有的孩子擅长手工,所以单纯希望他们做个“乖孩子”并不有利于他们的个人成长,每个孩子都是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不是车间倒模批量生产的“零件”。

  03

  邻居的孩子一直是爷爷带,爷爷嘴快手快,一点家务很快做完,每次送孙子上学都火急火燎,因为他急着赶赴麻将场。

  有次孙子磨叽,走两步停一下,好像是想要爷爷给钱买冰淇淋。

  爷爷火了:“走不走?”

  孙子也火了:“不走!”

  爷爷翻旧账:“哪个王八孙子天天偷我钱?”

  孙子乐了:“我是孙子,你说谁是王八?”

  爷爷反应过来,气得将孙子书包扔得老远。

  孙子毫不畏惧,跟上来,在书包上跺了一脚。

  围观的人一齐笑了:这爷孙俩,真像!  

  不要说老人带不好,我们自己带就完美了?亲眼目睹一朋友披头散发地和女儿窝在被子里,两人各执一部手机,朋友追韩剧,女儿看“喜洋洋”,全程几乎零交流,她得意地冲我笑:“我闺女好带吧?”

  在《爸爸,请放下手机》那段视频里,有个孩子痛哭流涕地控诉:“现在的父母根本就不管孩子,他们只知道看手机,看手机,好像手机才是他们的儿子。”

  现今社会,10个年轻人就有9个手机党,剩下那1个搞不好还是手机丢了。

  所以说,孩子是谁带不是重点,重点是带他的那个人是什么样?

  当父母的,要尽可能多陪陪孩子,以后孩子长大了,你会发现他身上有你年轻时的影子,当然前提是你得先做好自己,不要到时气急败坏地喊:这孩子是不是抱错了?怎么一点不像我?

  - END -

  *来源:清心格格,公众号80后网文写手,最喜欢吃酸菜鱼,偶尔会把口红当胭脂用,唯愿我的文字能叫醒你闭上耳的心灵!

  --------------- 教子有方 ---------------

  跟百万妈妈一起,让育儿更轻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教子有方”]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