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温度,决定学习的速度

2017年05月26日 16:33 新浪育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爱的温度要刚刚好。太冷,孩子感受不到。太热,又灼伤了孩子。过与不及,都不能给孩子的心灵以滋养。一个心灵得不到滋养的孩子,他的内心只有惶恐与困惑。一个内心不安定的孩子,他各方面的发展都会受阻,他的自主学习力又如何得以发展呢?

  我们理解和给予的爱,未必是孩子所需。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费力不讨好。

  那么,对孩子来说,什么才是他需要的爱?在孩子小的时候,爱对他来说,意味着以下几个要素:

1. 被呵护。

     呵护的意义,我相信大家都了解。可是真正实施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遇到问题。简单来说,呵护就是别让孩子受不该受的“伤”——包括身体的伤和心灵的伤。这个“伤”需要界定,否则我们要么呵护不足,要么呵护过度。不足与过度,都会妨碍­孩子自我成长,对孩子自主学习力的发展没有好处。这个度如何把握,实在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界限,只能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去衡量。原­则是,尽可能给孩子更多自主尝试的机会,包括体验错误,在错误中成长。只要后果在我们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或者在我们的监督下,可以保证孩子的安全,我们都可以给孩子机会。一些不严重的“伤”,如孩子偶尔磕碰一下,受点委屈,都没有必要完全屏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伤”也是人生的一种滋养。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在孩子受“伤”后善后,在善后的过程中将“伤”转化成正面的能量,给予孩子成长的机会。

  2. 被尊重和理解。

  这又是一个被说滥了的话题。尊重和理解,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很容易把自己和孩子搅和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无意识中把孩子当成我们的附属物,当成我们儿时缺失甚至现时缺失的填补者。如此,我们常常会站在自己的立场去看待孩子、要求孩子,于是,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就成了口头说说的事情,无法落实。这里有个诀窍,我们可以先假定孩子的所有需求和行为都是正当的,可以理解的,或者是阶段性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尝试变通、辐射、顺势而为,让一切朝着更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方向发展,而不是跟孩子硬生生地对抗。这是相对比较讨巧也比较安全的方式。

  3. 被陪伴。

  陪伴又由陪伴时间和陪伴质量两个部分组成。现在很多家庭,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没有保证,陪伴的质量更是差劲。当孩子被陪伴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他就会纠缠于与父母的关系,没有心思将注意力转向其他。他的自主学习力自然受阻。因此,若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没有办法满足,一定要利用好点滴的时间,提高陪伴的质量。哪怕陪着孩子玩一个貌似很傻的游戏,只要亲子双方都享受其中,玩得投入而充满趣味,那么,这种陪伴也会是高效的,一样可以滋养孩子的心灵。

  4. 被无条件接纳。

  这是我们最难做到的一点。我们都是凡人,有着凡人的习气。我们习惯于用头脑去评判一切。当我们开始评判一切的时候,我们就有了分别之心,就很容易看到孩子身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纠结于这些问题,难以接纳孩子,之后尝试去改造孩子。实际上,不能接纳孩子,本质上与孩子无关,而与我们无法接纳自己有关。做到无条件接纳孩子,让孩子如其所是,需要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很漫长,但是,只要开始,一切都会转变。接纳孩子,请从接纳自我开始。

  5. 被支持

      什么时候该给孩子支持,也是需要权衡的一件事。只要对孩子成长有益,我们都应该无条件给予支持。但是有的时候,让孩子独自面对,反而更好。所以,这里又是一个度的问题。遇到事情,我们可以试着淡­定地观察孩子,然后再做决定。为何要淡定?父母淡­定,这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无形的支持。当我们淡­定,孩子从我们这里获得力量,也许他就有了勇气自己去解决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观察到他依然深受困扰,那么,我们就该力挺他。一个在需要的时候能获得父母足够支持的孩子,他才能无所畏惧走向外面,去寻求自我发展。

  做到这些,我们的爱才会达到一个适宜的温度,给孩子力量,给孩子滋养。实际上,养育孩子是一种本能,人人都有做好父母的潜质,只要我们放下所有自以为是的期待、评判,放下我们内心的恐惧与担忧,我们的大脑就会歇下来。当大脑歇下来,本能自会抬头,智慧自然生发。当智慧生发,遇到某个事情发生,我们自然就清楚如何去应对。

      本文摘自《让孩子天赋自由》

      来源:林怡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