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婆婆、老公育儿理念不一致,一天吵八回

2017年08月18日 10:56 新浪育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周末晚上,一家人正准备吃饭,5岁的路路突然跑到厨房,伤心大哭着和妈妈说:“妈妈,爸爸打我!”

  看路路一脸委屈,两行泪珠刷刷掉下来,妈妈瞬间又心疼又气愤,直接冲到房间里,质问老公:“和你说了多少次,有话好好和孩子说,你怎么又动手打孩子呢?你这是给孩子做的什么榜样呀?”

  爸爸本来就为路路的事生气,见妈妈气势汹汹的样子也不甘示弱:“你就每天宠着她!打也不能打,骂也不能骂,以后这孩子还有人管得了吗?!”

  看着爸妈激烈的吵了起来,路路哭得更凶了。

  这样的场景,大家有没有觉得很熟悉呢?“这不说的就是我家么?” 

  
自从有了宝宝以后,原来和和气气的一家人,仿佛就突然有了矛盾,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各有自己的一套“育儿心经”,要是有幸家里成员对养娃的意见完全一致,那就跟中了六合彩一样。

  一位妈妈说:“我结婚八年了,前面六年我和我老公吵架的次数加起来都没有这两年来为了孩子吵得多!”

  还有的妈妈说:“婆婆有她的一套的理论,完全听不得我的想法。就说吃饭吧,非要追着孩子喂,这孩子眼看着明年要上幼儿园了,还不会自己吃饭,真是愁人。”

  另外一位妈妈说:“别说婆婆了,就是自己的亲妈帮着带孩子,也还不是因为孩子大吵小闹的。我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小时候,我还不是这么把你养大的,现在,怎么养个孩子还这么多讲究’。”

  每每遇到这种时候,我们就恨不得宝宝就我自己一个人养,怎么教育、怎么喂养,要有完全的掌控力。

  但现实却告诉我们,妈妈想一个人撑起育儿这项浩大的工程,简直要经历扒层皮的过程!所以,娃刚出生那几年里,如果有人可以帮把手,对新手妈妈来说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可是妈妈们对于婆婆、老公、爸妈帮着带娃这件事,很少有顺心的——我身边的妈妈们,几乎都和自己的婆婆或者妈妈有过争执,跟家里不争气的老公也是时不时就爆发一场冲突。

  糕妈很能理解妈妈们的苦处,但当我们在对公婆、父母、老公不断抱怨、心生芥蒂的时候往往忽略了一件比到底按谁的养育方式带孩子更重要的事,那就是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一个温馨、有安全感的家庭环境。

  如果家庭成员一遇到涉及到孩子问题就剑拔弩张,孩子会慢慢以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矛盾都是因为自己。我们看到过太多背负着改善家庭气氛压力的孩子,把取悦别人、顺从别人当作自己生存的方式,他们内心的那种不安和焦虑多数都来自童年时期家庭带给他的阴影。

  只有在和谐融洽的家庭环境里,孩子才可以更有安全感,更自信。而可以给孩子建立这种环境的不是别人,正是小家伙最最依赖,最最信任的妈妈。

  我们常说,一个妈妈是家庭里的晴雨表。可以妥善处理好家庭成员关系的妈妈,她的宝宝长大后社交商、情商、自信心、自尊心一定不会太差。

  所以,想要有一个活泼开朗的宝宝,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养育冲突。

  那我们和家里人这些养育冲突到底是从何而来,又该如何化解呢?

  心理学上有一个有意思的概念,叫做“看门人情结”,说的是,所有照顾孩子的人,无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还是爸爸妈妈,甚至家里的阿姨,都会不自觉地产生竞争和排他的情绪。

  每个人都试图把自己认为最好的照料给到孩子,同时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做的是最好的。但我们每个人对“好”的定义都是不同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了孩子之后,家庭矛盾仿佛瞬间就被激化。

  举一个最常见的场景:很多家庭中,老人会追着孩子喂饭,宝宝即使不想吃也要强塞进最后一口饭,甚至为了让孩子吃饭,允许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吃。即使我们说过很多次要培养孩子自主进食,老人也依然觉得让宝宝吃饱最重要。

  那么,为什么吃饭、吃饱饭,对老人来说那么重要呢?

  我们知道,我们的上一辈,他们很多人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们自己有过饥饿的感觉,会把这种童年的感觉投射到孩子身上因为,在他们那个年代,孩子有因为吃不饱饭而生病的,甚至是饿死的。

  所以从孩子刚一出生,引起隔代养育焦虑和隔代养育矛盾的主要焦点就是“吃”的问题。

  当然,除了吃饭还有很多我们和其他家庭成员无法达成一致的场景,比如老人总是对孩子毫无限制的溺爱,有些老公坚持做甩手掌柜,但孩子一出问题就秉承棍棒教育理念,等等。

  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理念差异,任何改变老人或者改造老公的念头都是不切实际的。虽然无法改变他们,但妈妈们依旧可以用智慧去弱化养育矛盾,在家庭中创造一股“合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年糕妈妈”]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