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讲故事的孩子,长大后成绩更好?专家是这样说的

2017年10月19日 20:29 新浪育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壹

  国庆假期,优优成了孩子们中的“小明星”。

  在去海边的途中,同一车厢内与优优年龄相仿的小孩有十多个。开始,大家还有些拘谨,经过三站的聊天,我们家长开始相熟络落起来。孩子们熟悉的更快,他们已经玩在一起了。

  其中,有的小朋友拿出妈妈的手机,展示自己的作品;有的小朋友给大家演唱儿歌;有的小朋友给大家分享自己的零食。身边的优优,一直保持着沉默。我知道孩子在担心着什么,小朋友们在一起玩,总要表现点什么,优优的歌声不占优势,现场来一段朗诵也有些不合时宜。

  于是,我低下头,悄悄告诉她:“宝贝,你可以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啊,就像妈妈平时陪你读的绘本《西游记》就好啦。”优优看向我,我点头表示肯定。优优抬起头,拍了拍小桌:“我跟大家讲个故事吧。”

  孩子从石猴出世讲到大闹天宫,从被压五指山讲到西行取经。优优越讲越有信心,优优时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

  取经的过程本身就是修行;石猴学艺就是在修心;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对应的是五行,唐僧收了几个徒弟,五行凑齐了,才能去取经。

  小朋友们听得目瞪口呆,看的出,他们仿佛听到了一个与自己所知道的猪、马、猴不一样的西游记。

  家长们也纷纷向优优拍手称赞,优优俨然成为了小明星一般。甚至,火车到站,还有几个小朋友追着问优优,“那后来呢?”

  贰

  会讲故事的孩子,语言基础更好;

  会讲故事的孩子,表达能力更强; 

  会讲故事的孩子,逻辑思维能力更强。 

  我们怎样鼓励孩子学会讲故事呢?

  试着这样做: 

  1)启发孩子续编故事 

  每个家长给孩子讲故事时,应当有意识地给孩子留有想象空间,在故事的紧要处或结尾部分留个悬念,让孩子顺着自己的思路把故事编完,幼儿通常会编出许多迥异的结尾,很多都是不乏想象又合情合理的。

  如故事:“动物介绍所”讲到大猩猩给龙虾找了份裁缝的工作、给青蛙介绍了份游泳教练的工作。这时家长会问孩子:“你说,大猩猩还会给哪些动物介绍工作呢?还会介绍什么合适的工作呢?”

  孩子们会兴致很高的回答:“会碰到小狗、大象、小老鼠、猫头鹰……!”“给小狗介绍警察的工作”,“给大象介绍开浴室的工作”,“给小老鼠……”孩子还可以边说边做出动作。

  2)鼓励孩子复述故事

  大班的孩子脑子里已经有了不少的故事,家长和教师应鼓励他们复述这些故事,为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可采取奖励、表扬的方法,比如,当孩子要求家长讲故事时,可提出条件“妈妈讲完故事后,你能送我一个故事吗? 

  3)广泛阅读是基础

  大量阅读有多重要,就不用多说了,有输入才有输出,阅读能为孩子输入大量的信息,也塑造他们将来获取信息的能力,而多引导孩子讲故事,能有效锻炼孩子的输出。

  叁

  读文学、名著。

  让浮躁不安的孩子沉静地坐下来,阅读、思考他人的生活、他人的感受,从而缓缓走进自身的内在,逐渐唤醒他生命里本就存在的各种感受力。

  有的家长怀疑是不是要让孩子过早的接触名著?读名著,是不是会增加孩子的负担,限制孩子的成长?

  其实,读名著,非但不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反而能够拓展孩子的词汇量,锻炼孩子的逻辑性。

  在优妈的童年回忆里,《西游记》要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每逢电视播《西游记》连续剧的时候,一定是全家守着,看了一遍又一遍,总是看不够。想必很多爸爸妈妈也跟我一样,在那个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西游记》的精彩和神奇,是我们最美好的集体回忆。

  当然,让孩子读名著,不是让孩子抱着文言文、半文言文的原著硬啃,而是要选择一套适合孩子年龄段的绘本来读。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