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拼尽全力做一个好妈妈 却不知道自己输在了哪

2017年12月13日 11:32 新浪育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为了做个好妈妈,她真的尽力了。

  她从一开始就打算平凡地养育自己的孩子。

  既没有强迫过儿子去上辅导班,也没有禁止过他玩游戏。

  早饭肯定监督他吃好,每天精心准备可口的便当,周日还会带他去参观博物馆、美术展,尽可能用最自然的方式让孩子学习地理和历史知识(按照育儿文章里的建议)。

  小时候送他去学过钢琴,带去听过古典音乐会,每年夏天去看儿童音乐剧。

  读小学时,全家人连续三年去夏威夷度假。

  而她自己,每周去两次健身房,读了很多教育方面的书籍,有时候还去现场听名人演讲、名师课程,参加讨论小组,总是耐心地鼓励引导孩子发现学习的乐趣……

  跟丈夫吵架时她会很注意避开孩子,也从来没有在孩子面前说过看不起丈夫的话(也是按照育儿文章里的建议)。

  她这么努力,期待着儿子崭新的人生和各种可能性,是不是,就像我们自己、和身边的任何一个妈妈一样?

  这个看起来很眼熟的妈妈,是日本畅销小说《平民之宴》里中产家庭主妇由美子。可是小说一开头,她的努力就迎来了暴击。

  儿子翔在高二时提出退学,然后就离家出走,靠在漫画吧打零工度日。

  “我不想上什么大学,而且我觉得打工也挺好的。”

  她用尽各种办法劝说孩子,想要把他拉回上大学、找体面工作的正轨时,翔这样说,她所有的惊讶、愤怒、绝望,在儿子面前都显得很无力。

  在由美子看来,苦心培养的“优质儿子”和那些打零工的小混混们完全不是生活在一个阶层的,这样的“自甘堕落”让她心痛。更要命的是,这么混了几年,儿子和一起打工认识的女孩同居,才20岁就宣称自己要结婚了。

  如果是你会怎么办,是不是要一口老血喷出?女作家林真理子写的这个小说开局太狠了,我都忍不住想,这要是我儿子,该怎么办?能怎么办?

  这么一想才发现,其实我们并没有认真想过、或者做好了准备,接受自己的孩子走上人生的下坡路。

  我也知道,孩子不会总像父母期待的那样,可是,也不能太糟糕啊!

  这是由美子的心声,她竭尽心力地教养孩子得到的失败结果,让她全面崩溃了:她再怎么努力,儿子还是掉了队,让这个家庭的一角崩塌了。

  “不上学了怪我,变成打零工的了也怪我,跟那样一个奇怪的女人同居了也怪我,大家都在怪我。”

  她终于发现,她根本背负不了儿子的人生,而大家却理所当然的,把孩子教育上的失败归咎到妈妈身上。

  直到故事的最后,她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家庭因为儿子辍学、女儿离婚而滑入“下层社会”,悲愤茫然的由美子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只能把希望重新寄托在1岁多就去上早教的小外孙身上。

  小说连载时,作者林真理子收到了很多读者的来信,有很多人说“故事就像发生在自己家似的”。这是在日本已经过去的时代发生的故事,而作者说,中国的经济蓬勃发展,很快就要超过美国,一定会有相应的社会风貌。

  林真理子说得没错,就像书中描述的那样,中产阶级焦虑、疯狂的教育竞赛……都无一例外地发生了。

  而就像书里的绝望主妇由美子一样,对孩子的未来抱有期望、用力过猛的中产们,表面优雅风光,其实早已心力交瘁。

  在这本书里,作者还写了一个非常讽刺的“对照组”,由美子一直看不起自己文凭不高、早早嫁人的妹妹,经常腹诽她不会像自己这样每天给孩子们读书、一起看新闻,然而,妹妹的孩子却自己安排着学习计划,有条不紊地向着医学生的目标进发。

  她是如此尽心尽责,为何却败得一塌涂地?由美子想不清楚的困局,我们无法冷眼旁观,因为,我们也是局中人。

  小说中有句话把妈妈一心扑在教育孩子上的心态说得淋漓尽致:

  比起眼前这个已经看腻的中年男人的健康,儿子那闪亮崭新的人生更为重要。

  作为呕心沥血的父母来说,自己所努力的、奋斗的、获得的一切都在为孩子更好的未来架桥铺路;设想中孩子“光辉的未来”,至少有一半承载着自己的希望。当这些愿望只能靠教育实现的时候,现实就扭曲至此。

  小说里由美子的儿子翔离家出走,和女朋友有过这样一段对话,他说:

  正是因为不喜欢那个家,我才离家出走的!

  女朋友却毫不留情地回答说:

  不是的。你是因为自己无法完成母亲的期许而感到痛苦才离家出走的。

  也许就是过分重视和志在必得的压力,才让孩子走向了你所期待的另一个方向。

  翔离家出走后,变成了一个既没什么愿望、也不考虑将来的人,他甚至不需要钱、满足于打零工够交房租和填饱日子的生活。

  他从小目睹了父母那代人努力而焦灼的状态,也对母亲每天岌岌可危的安全感丧失了兴趣。这样想想,随便地度过一生,似乎也没什么不好? 

  在小说里,翔还说过一句话:

  我妈为了我,其实也是拼命地做出了很多努力。我很感激,但总觉得那不是我想要的。

  是不是,当由美子在尽力做一个好妈妈、尽责督促孩子功课的时候,从来没有真正听过孩子想要什么?当翔第一次希望像个成年人那样,告诉母亲,自己对所谓功成名就没有兴趣,只满足于当一个打工仔的时候,由美子痛心疾首、根本无法理解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

  是不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从来没有过真正表达自己想要什么的机会?

  如果我们抵抗不了命运,也许还可以想想自己,到底有没有认真听过孩子想说的话;或者说,你准备好了去爱一个平庸的孩子吗?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