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寒门博士跳河自杀:这件事,请一定要教会孩子!

2018年01月30日 11:06 新浪育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孩子,希望你善良,但不是烂好人!

  01

  杨宝德,28岁,来自湖北农村,父母打工为生。他出生贫寒,一路努力读书,从本科一直读到了博士,是全村人的骄傲。

  但在2017年12月,女友与其失联,最后在灞河找到他的尸体。

  他自杀了!

  可这是为什么?

  杨宝德生前在短信里写道:自从转了导师,每天都活在痛苦之中。之前,他的学术成绩斐然,自转换门庭后,便停滞不前。

  除了陪导师吃饭、挡酒,杨宝德还要替导师浇花、打扫、拎包、拿水,去停车场接她、陪她逛超市、陪她去家中装窗帘等。

  和导师做科研反到成了次要的事。

  他说:基本上老师让我干的所有合理的不合理的事我都去干了,这导致我很大一部分时间在做无用功,得到的是我自己的事一事无成。

  02

  去年5月份,杨宝德曾今尝试第一次轻生。那天晚上,他一个人徒步走到20多公里外的秦岭山区,几次尝试自杀没有成功。

  回到出租屋后,找了杨宝德一天的女友,看到他身上到处都是被树枝和小石子刮蹭的伤痕,紧紧地拽住男友。她哭得颤抖,但杨宝德没吭声。

  杨宝德一直想出国留学,但是需要和导师商量。当时导师同意帮他联系出国事宜后,他高兴极了。

  然而,转折发生在12月22号。那天,导师向杨宝德询问实验结果,他回复道:“老师,我下午去自习室做英语阅读去了,实验结果出来了。”

  导师说:“结果出来,应该先给老师汇报一下,首先是实验,晚上不做实验了才学习英语,而不是用工作日去做。”

  那一刻,他深知,自己这么好“奴役”,导师是舍不得放他走的。

  于是,出国受阻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03

  不能不承认,“博士之死”一定程度是自身性格悲剧所致:逆来顺受,不会说不,“所有合理不合理的”全自己抗。

  其实,我们从小到大,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委屈自己,成全别人。

  每一次,你都把“不”咽下去,就算一万个不愿意也说不出拒绝的话?

  然而,不会拒绝别人的老好人,是无法赢得别人的尊重的,自己委曲求全赢来的所谓“和气”,也经不起任何生活的考验,在那些贪得无厌的人眼里你只要拒绝了一次,前面帮助过他的99次都化为乌有,他还会到处说你的坏话,对于这样没有人际关系尺度的人,对于这样蹬鼻子上脸的人,在一开始你就应该狠狠的拒绝。因为在别人心里,你的帮助本来就是很廉价的,有些人甚至 觉得你就是该去帮他,不帮忙就是你的不对。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一定不能让孩子也成为这样不懂拒绝的“烂好人”。

  04

  我们都希望孩子拥有美好的品性:乐于助人、开朗合群……但是,在教导孩子学会这些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告诉他们:帮助他人也是有底线的。人和人之间是有相处的尺度的。

  所有的分享与帮助,都不是用自己的委屈,来成全对方的快乐。无论是分享还是帮助,都应该是双方都感到快乐的事。那些超过底线的,让我们感受到委屈的人与事,都要拒绝,学习说“不”。

  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说“不”并不意味着我们不愿意帮助他人,也不意味着会伤害他人。

  告诉孩子大胆地拒绝他人无理的要求,尊重自己内心的需求,才能不陷入“委屈自己、成全他人”的误区里。

  学会适当的拒绝,才能保护自己的权益,长大之后才会少吃亏。

  来源:家长必读 (ID:jiazhangbidu)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