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妈遇上宝宝的“地图期”,这4件事做不得

当妈妈遇上宝宝的“地图期”,这4件事做不得
2018年09月21日 12:22 新浪育儿

  还没有孩子的时候,逢年过节,老人们都爱拿我小时候的事情说笑。最经常说的,就是小时候的一些糗事。而在那么多糗事中,老人们最乐此不疲的,就是“地图期”。大概是两三岁的时候,正是一个尿床的年纪,夏天跟姐姐睡在一张床上,抱着姐姐的大腿“画了一个地球出来”,把姐姐气的不轻。从此,成为老人口中茶余饭后的笑料,流传至今。

  其实,几乎每一位宝宝,都需要度过一个“地图期”。虽然很多妈妈都精心的照顾宝宝,但是仍躲不过宝宝的“地图期”,这是为什么呢?

  宝宝产生“地图期”的原因是非常多样化的,比如:神经调节、膀胱功能发育迟缓、尿道关闭不全、睡眠觉醒功能发育迟缓、觉醒障碍、激素分泌异常、精神、心理、行为异常、系统器质性病变等,都是诱发宝宝“地图期”的原因。但是,有70-80%的地图期,是功能性的。妈妈对宝宝进行适当的训练,或者是药物辅助后,都可以改善。因此,妈妈们不必太过担心。

  那么,妈妈们如何判断,宝宝是正常的尿床,还是异常的病变呢?

  对于正常尿床,与异常遗尿的区分,是以宝宝是否已经三岁为分界线的。三岁以内的宝宝出现尿床,是正常的现象。而且,三岁以内的宝宝,因为脑炎的后遗症、尿路畸形等诱发的尿床,也属于正常的现象。反之,若是宝宝超过了三岁,却仍在睡觉时,不自觉的排尿,且夜间高发,次数达到一次甚至多次者,就可以判断为异常遗尿。

  当然,如果宝宝百天时游戏过度,精神十分疲劳,或者是睡前喝了太多的水,导致偶然发生的遗尿,也属于正常的尿床。

  我想,又不少妈妈在发现宝宝尿床后,第一反应就是训斥。其实,这是最错误的做法。不仅仅是训斥,当发现宝宝尿床后,这些事情妈妈都应该避免:

  1、责骂

  当宝宝尿床后,妈妈的责骂,会严重的增加宝宝的心理负担。而且,妈妈的责骂并不能减少宝宝尿床的次数。因此,当妈妈发现宝宝尿床后,不要再一味地责骂了。

  2、过早训练排尿

  一些妈妈觉得,给宝宝训练一个“良好”的排尿习惯,就可以减少宝宝尿床的次数。实则不然,宝宝的发育还未达到承受复杂训练的阶段,刻意的训练,只会让宝宝的排尿紊乱,导致更频繁的尿床。

  3、让宝宝久坐便盆

  如果宝宝经常久坐便盆,却无法快速排泄,就会影响宝宝形成排尿与便盆的联系,从而影响宝宝的条件反射。如此一来,宝宝就会出现坐在便盆上尿不出来,却会尿在床上的情况。

  4、刻意起夜

  一部分妈妈因为担心宝宝尿床,所以在夜里总是反复叫醒宝宝起夜。这样做,不仅不会充分的扩张膀胱,让宝宝产生尿意,还会让宝宝产生厌烦的情绪。

  那么,遇上宝宝“地图期”的妈妈们,应该怎么做呢?

  1、保护宝宝的自尊,不要一味的训斥宝宝,因为有时宝宝并不是刻意而为之的;

  2、按时叫醒宝宝排便,让宝宝在清醒的状态下排便,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3、避免宝宝在白天过于兴奋、劳累,就可以预防宝宝因为熟睡而不起夜;

  4、科学的训练宝宝的膀胱功能,让宝宝学会适当的憋尿,这样可以更好的度过“地图期”;

  5、睡前少喝一些水,不仅可以减少夜间排尿的次数,也能减轻对肾脏的压力。

  “地图期”几乎是每个宝宝都需要度过的一个阶段,妈妈们需要明白,这并不是宝宝故意而为之。因此,妈妈们要知道怎么做才是对宝宝的帮助,这样才能快速的帮宝宝度过“地图期”。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孕婴帮

宝宝尿床地图

育儿热点排行榜

育儿直播间

高清图排行榜

全程育儿指导

教育排行榜

健康排行榜

试用

自媒体排行榜

育儿视频推荐

育儿课堂

百家百问百答

教育新主张